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之目的,"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相似文献   

2.
"雅"作为系统翻译理论的一分子,在翻译实践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译文维持其生命力的保证."雅"代表译文的文字水平,以"雅"译"雅",以"俗"译"俗",不仅符合翻译活动的初衷,更是译者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体现.在"信"达"基础上,为充分考虑读者在翻译中的参与作用,严复提出了他关于"雅"的理论,这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创见.  相似文献   

3.
受后现代翻译理论的影响,"信、达、雅"这一经典翻译标准遭到解构和质疑。本文重新对"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进行分析,指出其在提出百年后仍适用于当代翻译实践。另外,本文认为,"信、达、雅"可以随着时代的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阐释。在"信、达、雅"的基础上"发挥译语优势"使"信、达、雅"更有现实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者对“雅”各有其理解和评判。“雅”具有其时代特征、文体特征和翻译的目的性。雅是美的哲学阐释,雅是美在翻译中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信达雅"的标准多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论,如何正确理解其内涵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在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地位值得肯定。应该用哲学的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理解"信达雅"原则。"信"和"达"是基础,"信"得贴切,"达"得恰当,便产生"雅"的风格、"雅"的神韵。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尤其是有关"雅"的标准,一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研究了各种对严复"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言(象)意论、"美善统一论"观点,认为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使然,但作为翻译标准,"尔雅"的内涵应该重新界定为对原文风格的忠实.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该标准涉及的"雅"多有争议。正确理解和评判"雅",不应局限于文辞之争,更不该割裂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翻译史的视角来看,严复之"雅"集中体现了优秀的译文对译入语文化的坚持,深刻阐明了译者对译入语文化的保护和促进责任,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在与法国著名翻译家Nicolas Perrot d’Ablancourt所提倡的"雅"做横向比较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二者都在提醒译者传承与捍卫母国文化,都具有开明文化保守主义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广告翻译的目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翻译行为日益趋向多元化,在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内难以充分地解释各种复杂的翻译行为,传统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也已无法完全适应广告这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它遵循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而修正了传统的"信、达、雅"原则,确立了新的广告翻译原则,给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信、达、雅"一直被奉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但他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不"信"的翻译,这与其"信"的原则相背离。根据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严复"信"的标准是受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大因素操控的,其翻译活动是在三大因素操控下对原文的改写。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将对外传播的翻译问题划为两类:误译和过于直译,诠释对外传播翻译中"信、达、雅"三字标准的含义。并辅以实例指出,如果译员能将"信、达、雅"正确贯彻到对外传播的翻译实践中去,就能得到既有效度又有信度的对外传播译稿。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严复的翻译,学界一般考察其翻译理论主张,即信达雅,或者考察其翻译中所出现的中西不协调现象,并针对英文原文与译文具体考察之。但对于严复译文求“雅”的动机却少有考论,不对这种译必求雅的动机进行考察,就难以全面评价严复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利用本土的文言译介外来思想,雅训的古文笔法充分表现出其译著的“古文学”性来。严复在翻译中,力求信、达、雅——其实,更确切地说是,出于阅读对象的设定,雅才是严复翻译的最高要求,而信与达,只是一种翻译理想,其实在其翻译中未必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一直影响和指引着一代代人的翻译实践,同时也被许多学者作了各种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尤其是对“雅”字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结合我国翻译的现状及古籍对雅字的论述,“雅”在当代应该理解为“正确(correctness)”,才能在当今的翻译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一直影响和指引着一代代人的翻译实践,同时也被许多学者作了各种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尤其是对“雅”字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结合我国翻译的现状及古籍对雅字的论述,“雅”在当代应该理解为“正确(correctness)”,才能在当今的翻译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翻译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的翻译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宁信而不顺"和"直译"继承了古代文质说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他的"洋气"翻译思想对后来的翻译思想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鲁迅的翻译思想可以说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本文将从他的翻译目的入手开始他与翻译的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在<论翻译>一文中强调,一个句子有其总意义,翻译时要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林氏自己的翻译实例我们可以透彻地了解这种分析翻译法.林氏有关论述的意义首先在于译员发展和翻译培训方面;另外,他也为翻译本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把人们从"直译"和"意译"的二元论和"信"、"达"、"雅"的三元论中解放出来,拓宽了译界人士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美学视野中的“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百余年来在我国翻译界反复激起波澜,这说明“信、达、雅”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信、达、雅”否定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因为我们对于“信、达、雅”缺乏认识上的引导。文章认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能展现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而这其中就有其天然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文化背景是由鸦片战争前的封建传统文化单一模式逐步转向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模式,然后转向当代多元共生的模式.这里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背景的演变对翻译选材和翻译标准的影响,认为在其影响下翻译选材经历了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文学等所有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翻译标准经历了由"信、达、雅",向"宁信勿顺"、"化境",而至"一定制约性,一定自由度"的过程,指出文化背景对翻译有着巨大的制约和推进作用,新的翻译标准应该包括"顺应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文本蕴含着"雅"的特质。这种"雅"的特质弥散于文学、绘画、书法等几乎所有中国文艺作品中,并且流传千古。在翻译西方哲学经典文本时,译者可以刻意地追求"雅"的特质。通过比较《谈谈方法》两译本可以看出,这种"雅"的特质可以通过选字、组词、炼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外事翻译管窥兼谈外文翻译的特点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信、达、雅"翻译理论,从外事翻译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外事翻译工作进行了分类剖析,提出了从事此项工作的译者所需的素质及专业技能。对做好外事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