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映射论看林译《浮生六记》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是我国传统译学一贯关注的研究方向,而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汲取更多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译学理论加以扬弃的批评和继承。林语堂翻译思想中的"忠实"、"通顺"、"美"之三原则,理解起来不难,而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却不易。以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论观照林氏英译《浮生六记》,方可发现其中有诸多传译失当之处,而这些翻译不当之处可基于映射论中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分析来加以修正或弥补。  相似文献   

2.
论翻译过程研究的心理认知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是揭示翻译活动本质的重要途径。由于大脑思维过程的不透明性,借助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实验方法和研究结果,探讨感知、思维、记忆、解决问题、语言使用与学习等左右翻译行为的翻译智力问题,可能有利于翻译研究心理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基于翻译的“符号转换”和“意义再生”的“跨文化交际”性质,从认知与交际的功能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以语言文字“心理剖析”先明行文“心理事实”的“剖析论”与以“语用推理”确定行文“最佳关联”的“关联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阐发上的殊途同归。论证了行文“心理事实”的“剖析”结果与“最佳关联”的“推理”结果,都是语言符号转换的“依据”和意义再生的“本源”,旨在揭示“剖析论”高屋建瓴,“关联论”条分缕析,所遵循的都是以原文意义“再生”为取向的“忠实”原则。“剖析论”与“关联论”一样,对指导翻译和翻译研究与批评具有潜在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不断由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向编辑过程特殊规律的研究转换。值此之际,姬建敏同志的《编辑心理论》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它以编辑的心理过程为对象,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对编辑心理现象进行描述,以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心理趋势,探讨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原则,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对编辑心理世界的理性探索。(一)系统建构了编辑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语言认知协同心理机制作为第二语言的一种认知范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语言认知协同心理机制在跨语际翻译中对语言可通约性、翻译主客体重新定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不可译性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语言认知协同心理机制是翻译认识论发生的根源,也是译者进行翻译的生理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与其周围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自然生态活动。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结果。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的取材及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当时相应的"翻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礼"包括礼心和礼行。按照心理学界公认的将心理三分的观点,"礼"的心理结构可划分为礼知、礼情、礼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其中礼知包括对"礼"的基本认知和对他人和自己的"礼"状况的认知;礼情包括积极的礼情和消极的礼情。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心理动词"怕"义项的梳理,阐明了其发展的源流和线索,并结合心理学以揭示古人的认知心理对词汇发展和词义演变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界已经开始对翻译的认知研究引起重视,目前的此类研究比较零散而缺乏对其研究框架的系统构建。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翻译的认知研究可遵循信息加工范式和生态学范式,并论述了两个范式下可用于翻译认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对信息加工范式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内涵和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此范式下的翻译认知研究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对照实验、自我报告和计算机模拟与人工智能;在对生态学范式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内涵与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此范式下的翻译认知研究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自然观察、多因素实验设计和个案研究。最后,提出只有将信息加工的翻译认知研究范式和生态学翻译认知研究范式相结合,才能构建更为科学和完整的翻译认知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从心理学角度为传统译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信、达、切"的翻译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它为人类在交际过程中认知和理解事物规律,为译者正确解读原文、准确传达原作意图指明了方向。在翻译策略选择上,译者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原文、译者与译文之间的关联,使译作和原作达到最大限度的逼真。关联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过分强调对动态语境的认知,而忽视对静态语境因素的分析。这样不利于形成最佳关联,也影响语境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境存在形态及定义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境,即语言环境,人们对文本的理解都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进行的。借鉴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新闻语境存在三种形态,即个人认知语境、预设语境和模拟客观语境。三种语境统一于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认知理论。现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图式理论与二语阅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二语阅读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信息加工范式基础之上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比作是信息加工过程,这种简单地把人类心理进行自然化处理的方式受到了文化心理学的批判,特别是尼斯比特等人用实验证据证明了文化对认知产生的影响,即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对当前主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各心理学科之间进行整合,以谋求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统一、研究方法的互惠和心理学科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肇始于行为主义范式对于心灵本质的认识,及其方法论在当代又完成了新的变式——功能主义,并在科学心理学领域嬗变出三种亚变式:人工智能论、信息加工论、认知主义。“目前,功能主义在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1]89。然而,作为主流心理学的当代科学心理学在解释心灵本质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诟病与质疑。功能主义作为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基调,忽视心灵的意识本质,是导致科学心理学研究窘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共生认知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心理学学派,是对以“表征”为研究纲领的传统认知心理学最具革命性的挑战,因其在心理学方法论层面从现象学、实用主义、规范主义三个转向,实现对传统认知心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转变。目前,瓦雷拉自创生研究方案、诺伊感觉运动研究方案、赫托激进化共生研究方案、德耶格交互共生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发展并完善该学派理论。文章对其历史功与过、现实是与非分别进行了评述,认为未来还应该注重对4E认知理论的整合,研发成熟研究技术,摈弃蕴含于此学派理论中非此即彼的二歧思维,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推动心理学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现代信息加工学派的认知心理研究与社会认知心理研究试图揭示人类认知的心理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人类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并按照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帮助人们优化认知图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形成性评价是微格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策略地运用将直接影响其训练效果。为了提高实践训练的绩效和评价的全面科学,文章从当前微格教学过程中“三重三轻”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质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档案袋思想的深入反思,提出以“过程信息、作品信息和反思日志”为核心的三模块形成性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决定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人类认知动机理论.人类在从事活动中追求胜任感、自主性和归属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并把从事活动的动机看作以外在调节和内在动机为两个端点的连续体,以此来划分不同内化程度的动机水平.外在动机内化的程度是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支持程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9.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 义,再到认知主义的演变。认知主义支配下的认知心理学采纳了信息加工的理论框架,其基础理论有两个要点:一是功 能主义立场,二是表征理论和计算理论。目前,心理学的发展正在寻求重大的思想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0.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阐述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指导意义出发,通过实例具体分析了图式理论中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三者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