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方?患方对医患沟通现状认知的差异性,分析医患沟通中的误区,从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方法:通过问卷对芜湖市样本医疗机构233名医方人员和237名患方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医方认为医患沟通重要的比例高于患方,医方对于医患沟通在提高医疗效果?维护患方权利?降低投诉概率的作用认知要明显高于患方;医方工作繁忙和患方医学知识缺乏被一致认为是医患沟通的主要障碍;医患双方对医患信任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认知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持续培养医方的人文素质;普及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患方的医学知识;建立健全沟通机制,规范沟通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医患关系迫切需要破冰的形势下,结合专家访谈?文献研究了解医患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现状,立足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得出形成医患风险的五大诱因为认知不协调-C-D gap?身份-社会地位?人格-情绪定势?个性-偏好演化?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进而提出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医患风险管控的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患者期望视角出发,比较医患双方沟通行为的差异,为解决医患纠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医疗服务中医患沟通行为内容的主要数据,分析医务人员沟通管理要点是否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沟通的期望。结果:医患沟通期望行为差异较大,患者沟通意愿被压抑,沟通满意度不高;患者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医患沟通满意度认知不同,患者沟通期望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医疗机构应注重培养患者就医前沟通准备素养,释放患者沟通意愿,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患者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医患沟通满意度认知,全面提高医疗沟通质量,为减少医患纠纷提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之一。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内生及外在因素包括:患者作为主体的"离场"所导致的医患间缺乏交往合理性的根基、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所致权力地位不平等、医患双方因缺乏共同的"生活世界"而难以有效沟通等。以立基于互主体性的交谈伦理和沟通理性引导医患交往行为合理化,有助于重建良性医患关系,同时也是对更高水平道德治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912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就医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参与诊疗服务的总体体验较好?“患者告知病情”的程度最高[(4.14 ± 0.68)分],“患者参与治疗方案制定”的程度最低[(3.68 ± 0.69)分]?单因素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可知患者就医参与程度在患者类型?患者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识别其价值观及偏好,赋予不同的参与形式,同时转变观点,建立医患沟通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手术期医患沟通的技巧,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导致的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10例行TURP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以增强型卡尔加里—剑桥指南扩展的沟通框架进行沟通,基于帕累托定律的决策树模型进行询问,建立医?护?患三方沟通机制,对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随访,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895),两组间因并发症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患者术后满意度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围手术期规范的医护患沟通和耐心的健康教育,可降低TURP术后早期并发症所致医患矛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研究的是两个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相互作用”。解读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应把握三大方面的基本问题:语用学与交往行为,交往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的合理化。哈贝马斯因建构理论的方法不当而使其理论华而不实,故不可能用它来说明整个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8.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信任程度低,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降低医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医患沟通实现医患知识转移,而医患互动是典型的双向沟通,在医患知识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文献阅读、访谈和预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医患互动调查问卷,对浙江省三甲医院的医患互动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互动情况的患者分为四类群体,在此基础上,总结每类患者的个体特征、行为特点和医患互动规律,以期为医疗机构改善医患互动提供有效且针对性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首先提出,后经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语用学的支柱理论.哈贝马斯在批判地继承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普遍语用学为哲学基础,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语用学的发展.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及其局限性入手,探讨了交往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交往行为理论的语用学意义,以及交往行为理论对以语言为媒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精神,而其实现工具则是法律行为。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理论认为,法律行为是一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莱种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其本身不包含是否合法的判断。《民法通则》对其内涵进行了改造:将法律行为定性为合法行为,并在“法律行为”之前冠以“民事”二字。《民法通则》对法律行为内涵如此改造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法律行为内涵的误读,二是对该法颁布前法律行为这一概念频遭滥用现象的妥协。这种改造一方面导致法律交往的困难,另一方面造成了法律行为属性的混乱。但无须回归传统,只需参照《合同法》的规定对民事行为的外延进行统合就可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管理学的决策理论对癌症患者的就医行为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影响癌症患者就医行为的相关因素,从就医时机、医院选择、医疗决策、医患沟通和费用支付五个维度总结和归纳出癌症患者就医行为的主要特征。为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提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和基本要求。引导癌症患者科学就医,充分发挥卫生政策优势,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能,对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就医体验和提高癌症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关系就医”为切入点,在简述中国医患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健康平等失范与政府补偿机制缺失、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不均衡性和医患关系的单次随机博弈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医患互信失范的原因;并从人情消费的角度对“关系就医”进行审视与反思,提出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医疗资源供给短板、加强医患双向沟通,强化监督反馈机制和优化执业环境,搭建良好的舆论平台等渠道建立良性医患互动,促进医患和谐与信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以看作是对这样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交往行为为何合理?交往行为如何合理?交往行为为何被扭曲?交往行为在现代如何合理实现?依托交往合理性概念,哈贝马斯建构了交往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和心理情况?方法:对无锡市四所医院医护人员医患双重角色和门诊患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处于医护和患者两种角色状态下,对医患关系评价和影响因素认知不同;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评价和影响因素认知不同;医护人员患者角色与患者对医患关系趋势和医患交流认知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多方努力,媒体应客观公正报道,传播正能量;政府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基层社区医疗;医院需简化就医程序,透明就医价格,加强培养医护人员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防御性医疗行为可分为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和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主要是医务人员为避免卷入医疗纠纷中而采取的防御措施。为应对防御性医疗行为,必须对其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综合管理。《侵权责任法》第63条对部分防御性医疗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但是从侵权责任的责任构成角度来综合分析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后果发现,由于立法与司法的相对不完善,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侵权责任的认定较为困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有必要强化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立法与司法,从而合理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解释框架,对医生和患者会话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类比较与分析,进而揭示医院门诊医患会话中的权势关系。研究表明,在门诊医患会话交际中会呈现出一种权势关系,这种权势关系往往是不对等的。医生常用发问、阐述、指令类言语行为来询问患者或诊断病情,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来体现权势的优越性,而处于权力弱势地位的患者却以应答、陈述、表达类言语行为来回应医生,以表示顺从与尊敬。  相似文献   

17.
立法将商业红包行为纳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而医疗红包行为在恶化医患关系?破坏医疗秩序?侵犯医务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患者的公平治疗权利等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并不亚于商业红包行为,却成了“漏网之鱼”?应当以医疗红包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为逻辑起点,明确医疗红包行为具有民事?行政?刑事等多部门法的法律属性,采用民?行?刑等多部门法的调整手段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与“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近代以来上海都市公共领域的产生及其市民的交往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交往理性”的现实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公众是与医学、医院、医生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个人、群体或其他组织等多重社会角色的集合。教育患者公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公众素质,使患者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一切以患者为先的人文医学理念,对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患者伦理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沟通素质等,揭示患者公众教育与医学发展、医疗质量、医患关系、执业环境等存在相关联系。患者公众教育既是提升患者公众素质的教育活动,也是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既是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也是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通过患者公众教育可以提升患者伦理素质、患者心理素质、患者法律素质、患者沟通素质、患者公众素质,使患者公众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共同决策,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氛围。  相似文献   

20.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就医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正常的医患关系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关系?但近年来医患关系不正常现象增多,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己经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主要以某机关老年医院为例,对近年来老年医院的医患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在归因医方原因与患方原因的同时,强调了社会原因?通过比较研究,运用“老吾老”的思想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老年医院构建共同参与新型医患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