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日高等教育交流展暨日本留学说明会于2002年11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37所日本著名大学和一所日语学校参加了展会。这次活动对公众免费开放,向赴日留学申请者提供准确信息。这次活动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准;后援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协办单位是中国留日学人活动站。本次活动记者招待会上的信息表明,中国学生赴日留学越来越容易了。在中国举办“日本留学考试”正在商榷之中2002年6月,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外务省、大学以及国外相关机构的协助下,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举行了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东方学者型作家,也是一位构建中西合壁文化体系的教育家。他以西方教育为参照系来反观中国教育制度,认为中国教育可以一言以蔽之:“教育为考试,考试为升学”。学校教育存在三种流弊:一是课程科目繁多;二是喂鸭型教授法;三是考试方法不当(只看重记忆,不注重思维)。因此,他指出,改革学校教育要以“立人”为根本,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运用头脑的能力;学校要实行“学侣”制度,教师要有一技之长;考试方法要改进,采用口试或写论文;要诱导学生自由读书,兴味读书,帮助他们“寻找文学情人”;要重视“空气教育”,人人见贤思齐,如春风时雨之化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活学问。这样人才自然辈出。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形成了较系统的、有鲜明特点的留学教育思想,一认为留学功效最佳;二认为留学主要应去日本;三认为留学科目主要应设工、商、矿业、外交、军事和教育;四认为派遣留学生要积极,管理则要严格。同时,他又以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观念为指导,去努力实践其留学教育思想,促进了留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考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科学与公平”的高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考制度的演变体现在考试资格、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值、考试方式、考生志愿的设置、考试权限的归属、学费数额等方面,其核心价值取向是“科学与公平” 。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区域不公平、城乡不公平、高考方式不公平、高校竞争生源不公平等现象,其最终根源是我国高考招生权限设置不合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社会过分重视第一学历。增强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合理设置教育行政机构与高等学校的招生权限;增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合理设置考试科目的分值;改革考试方式,拓展人才选拔渠道;优化高校收费制度,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里边的想出去,外边的想进来”,这条“围城定律”近来大有在留学领域“应验”的味道。本应是“走出去”的留学近来遭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国外教育纷纷“入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这让人突然开了窍:原来不出国也是可以接受外国先进的教育,而后再得到一纸洋文凭,这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不出国的留学”这一说法被提了出来,在经历了市场几番风雨的检验之后,认可度在逐渐地提高。这从中外办学项目在几年之间由70多个增加到现如今的800多个,办学层次和科目越来越丰富,参与学习者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12,(7):64-68
上合组织(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对话伙伴: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和土耳其;参会客人:独联体、土库曼斯坦和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考试制度一经产生与建立,“应试”即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由于考试在性质上存在着知识型测试与素质型测试的区别,实施素质型测试,应素质教育之试,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上述观点,作为研究“应素质教育之试”,探讨考试改革的原则和方法的前导,论述考试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考试学的内涵,并从考试的发展历程,阐述应试是考试制度下的必然现象。“应素质教育之试”就必须进行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8.
涉外服务     
《华人时刊》2006,(2):82-83
留学日韩,逐渐升温;赴美签证:今年统一使用电子表格;留美签证期限拟延至4年;2006年公派留学人员考试安排公布;美国:申办绿卡者离境须办回美证;两栖创业:“海归”创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华申留学服务中心是上海唯一的一家与日本东海大学签有留学中介协议的中介留学机构中国学生为什么前往留学?海洋学、教养系、经营学很有特色可先进大学别科或直接考入大学留学费用虽昂贵,但可申请奖学金  相似文献   

10.
数字     
近日,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开始。人社部网站显示:本次招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万余人。报名时间为2014年10月15日至24日。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14年11月30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今年“国考”的突出特点是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进入门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考是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是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份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人才的选拔。西方式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在中国将遭遇国情困局。笔者构想: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必将促进中国高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剖析目前影响高校自学考试助学班办学的诸多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使“助考班”健康发展的对策:1.端正思想,明确办学方向;2.严格管理,保证质量;3.理顺考试关系,规范考试制度;4.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2002年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春季)”将在北京等城市巡回举行。届时来自美、英、日、加、荷等留学热门国家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将再次云集中国,向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展示其教育的魅力。跟世界高校老师面对面在谈及这次国际教育展意义的时候,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博士的一句话颇具哲理性:“不论互联网和电子通讯技术如何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都不可替代!”是的,每一位关注留学的人都应该利用好这次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外国高校老师那里获得足够的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晓帆 《21世纪》2001,(10):36-37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中国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时候,外国的家长们也开始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文热”悄然兴起。我曾去日本某大学教授中文课,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学生们之所以选修中文,是因为好找工作。当然,我所在的那所日本大学里,也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费去日本学习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经济、经营学科。以我工作过的某大学经济学部为例,中文方面开的选修课有“中国概论”(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2002,(4)
什么时候申请好通常1年、2年课程的申请时间从4月开始,入学时间在10-12月,1年半课程申请时间从10月开始,入学时间为4-6月。 在这之前,因为需要索取入学申请表、准备本人和保证人的资料等文件也需要时间,所以最好有6-8个月的准备时间。去日本留学要考试留学生要进日本的大学必须要先通过各大学的入学考试,主要包括3项内容:日本语能力考试、外国留学生统一考试和为外国留学生设置的特别审查考试。只有少数大学仅根据留学申请者的书面资料决定是否录取。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在国内可以参加的考试只有日本语能力考试,外国人留学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日本国“日本语教育振兴协会”和“东京都专修学校各种学校协会” 和“日本亚太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留学日本说明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次说明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国内推介正规的日本语学校和专科学校,使想去日本留学的青年朋友们,直接了解日本的有关学校情况,作出理智和恰当的选择,实现预期的目标。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看,近六千人次到现场参加了咨询活动。说明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说明会的成功,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思考之一:纵观中日留学交流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日两国在漫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继兴 《21世纪》2010,(9):73-75
二战期间,一位曾留学日本的中国破译专家准确地破译了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他又破译出山本五十六座机出巡密电,令不可一世的“海军之花”命丧黄泉。这位两创破密奇迹的中国“暗算天才”就是池步洲。  相似文献   

18.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标准化考试”不是最佳的考试形式,只有采用多种多样的测试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估、检测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09,(6):49-49
由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主办的“2009日韩留学咨询说明会”将于7月17日、18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界饭店举行。40多所来自日本、韩国的大学和语言教育机构将汇聚北京,就有关赴日、韩两国留学的相关事宜及留学项目进行解读与推介。  相似文献   

20.
岛暇 《21世纪》2001,(4):53-5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清朝政府官员把留学和救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留学日本在当时似乎已经成为救国的最佳途径。 也许是缘于国内严峻的形势,以及国内人民的殷切期望,中国青年到了日本之后,大多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早点归国做贡献。所以他们进的学校大多是中等学校或中专技校,学的科目或者是速成科或者是普通科。日本教育家鼓吹中国急需有某种技能的应用人才,学问高深的专门人才可以慢慢培养。大概也是这种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留日生的学习科目非常广泛。据当时的报告统计,他们所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