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这个题目很好,它所涉及的是中西文化精神的内核。虽然在中国,除了孔子精神还有对知识分子影响较大的庄禅精神,对国民性塑造起很大作用的黄老精神,然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作用都不如孔子精神来得大。在西方也不只基督精神,古希腊给西方贡献了科学精神、自由、民主和冒险精神,罗马给西方贡献了法制精  相似文献   

2.
北大教授张颐武在接受《新周刊》关于“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采访时抛出了新颖观点“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的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这句话的内涵是很深刻。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上的优势,在文化领域不断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众文化受西方文化的渗透,民族精神衰落,精英文化和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又由于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到西方标准和西方话语的制约。从西方反面经验和韩国的正面经验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想保持自己的特色,并迅速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可能是最经济有效的,但是大众文化产品也只有包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只有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孔子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经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仍然展现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对现代新儒学在中国的复兴做出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现代新儒学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明的精神理念,对于克服西方近现代唯科学主义所造成的人文主义危机和失落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连贯性,对于纠正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对于增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家立的汉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上,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其所信奉的新教的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他比较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缺点,建议发展表音文字与普及白话文,并在中高等教育中使用英语教学。通过对开封犹太入的研究,他劝告西方传教士要警惕中国文化异乎寻常的同化力。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他认为西方入应当对中国文化采取一定的妥协和宽容,把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要素结合起来,使其在中国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之后,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派诗人兼学者庞德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学著作的翻译及其在他宏篇巨著<诗章>中的运用,看出庞德一方面把中国古代文化看成是他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又把孔子的儒学看作拯救西方的一剂良药.庞德一生致力于把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到西方去,让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传播,使中国古代文化在西方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之渊源提出了质疑,并将其和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二者的源流关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的根基既不是“人本主义”和西方的“人群关系理论”、行为科学,也不是日本近年喊出的“人的因素第一”,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圣人——孔子的“人学理论”,进而揭示了孔子管理思想的根本特点——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把人当作人以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立国之本的精神。它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管理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文化精神深刻启迪和影响了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和形成。《周易》的文化精神是孔子儒家学说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背景。孔子"忠恕"仁爱"为本的民本思想与《周易》是一脉相承的。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深深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典《周易》,它是《周易》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耶稣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作为东西方伦理的核心观念和根本原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特殊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性格。二者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在神与人的层面上,又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比较孔子的"仁"与耶稣的"爱",诠释其内在的价值,辨析其德性的差异,挖掘其合理的因素,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重新构建现代人际关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直倡导科学精神,主张吸收西方科学理念以对中国传统巫文化心理进行"祛魅"。但鲁迅是从社会思想解放的维度来看待巫文化的弊端,因此他的文化"祛魅"观和西方宗教改革家路德的理念不尽相同。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刻体验,鲁迅与中国巫文化既激烈冲突又复杂纠缠,他在作品中生动地刻画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精神之战。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随着德性主体意识及人文精神的崛起,神道设教宗教意识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逐步为人道、人伦、人文关怀所取代;孔子借天意以明志,知命义而精进,敬鬼神而远之的天命鬼神观念,鲜明表现了这一趋势;孔子天命鬼神观所蕴含的人本主义精神,既不同于道家的自然主义,也有别于墨家的实用功利主义,对传统文化及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发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承,便是血缘性的传承,所谓天地之道肇端于夫妇,一阴一阳之谓道,便是指此。殷周以后,血缘成形为宗法制度,所蔚成之氏族、宗族、宗庙、祖庙、太庙等,都是以血缘性为基础的传承,这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中一条重要的主轴。另一条重要的主轴,形成较晚,从孔子开始。孔子被后世称之为素王、宣尼公、文宣王、尼父、大成至圣、先师,不论为公、为王、为圣、为师,为殷汤后、为文化垂统之征,都是指其在文化的周道既衰中,将文化的精义在授徒中传递下来,因而开启了一种中国式的非血缘性文化垂传授受之传统。而师生的传递是一种非血缘性的传承,师生关系便成为中国文化中文化性、精神性的一种特殊性格与结构。没有这种师生的学习与传授,中国文化便不会绵绵不绝、源远与流长。祖先与子孙,是血缘性的;而文化传递,却是师生的、非血缘性的。  相似文献   

13.
论医学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人文精神资源对于重建当代医学人文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主要从儒家的"仁"、佛家的"慈"和道家的"辩"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寻找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融汇传统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他的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观,重视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语文的教与学,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孝"意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原点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莫不发端于此。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中,"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伦理及政治功能向来为人们所重视。"孝"的发生发展是民族心理中族类不朽精神的逐步张显过程,传统文化尤其是其分支民间文化中"无后为大"的孝意识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超越死亡焦虑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被中国人尊奉为先师的孔子,一生具有奋斗激情,不断进步;热爱教育事业,愉快从教;富有爱心,关心弟子;有科学精神,与迷信绝缘;而这些特点正是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孔子的先师形象仍是当代教师接受教育所需要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优良、丰富的文化.其中,以孔、孟思想为宗,而揭橥人本、强调伦理、倡导道德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与生活文化的主流核心.依凭着以儒家精神为核心底蕴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度撑过了几乎亡国的大灾难.近年来,炎黄子孙虽由睡梦中觉醒了,却又面临着科技及工商急遽发展而来的狂风巨浪.当此之际,如何重拾民族自信心,进而巩固永续发展之鸿基,诚乃吾辈责无旁贷之要务.唯有加强弘扬儒家精神,才是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它的翻译和传播与译者的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对于同一文本而言,翻译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会截然不同。文章从辜鸿铭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辜译《论语》英译本所使用的意译法和归化翻译策略,进而指出传统文化典籍《论语》的翻译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采取有效的归化翻译策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申鹏宇 《东方论坛》2012,(2):104-108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人性善思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从先秦人性论的发展,到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是一个发展过程,孟子性善论的提出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殷周之际人文精神的反省,孔子仁的学说,中庸的天命之谓性都包含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并对性善做了种种深入的论证。他通过人禽之辨,与告子的仁义之辨等深入论证了人性善观点。人性善思想的提出后成为了中国文化人性思想的主流,对中国文化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潮汕文化深层次底蕴的潮人文化心态异常复杂,一方面由于儒文化的濡染浸润,呈现出强烈的家族观念与祖先崇拜、尊儒重礼、好中庸、追求精细技巧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经商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冒险开拓、崇尚奢华、团结互助等特征。传统儒文化与重商观念存在对立,但也有融合,儒文化对潮人的经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