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工程图学的历史、现状的分析,阐明工程图学面临的改革是必然的,工程图学向计算机图学渗透、EG与CG相结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针对我院具体情况,对CG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图学绵延数千载,其成就之盛,状若汪洋。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是罕见的。特别是中国古代深邃的图学思想、图学理论、制图技术,为近现代工程图学打下了基础,并推动着传统工程图学的发展。然而明清之际,中国工程图学中道衰微,在世界工程图学的发展进程中黯然失色,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自19世纪中叶以降,西方列强用炮舰、鸦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图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归纳了近10年来国内图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重要方面,分析了英、美、日三国工程图学教育的特色.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图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总结了我校在教学思想、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材等方面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多年“工程图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传统的“工程图学”课堂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西机械制图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学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衡量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该文以中国古代机械制图学为题,着重对王祯《农书》中的图样与西方有关的机械图样进行比较,肯定了中国古代工程图学在世界图学发展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图学的教学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代使命、教学发展任务、工程图学的本质特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论述了工程图学的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深化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等方面论述如何实现工程图学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进步,工程图学这门工科院校传统课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新时期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扎实制图基础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结合"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地方性院校的特点,我们对工程图学传统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重组和改革,构建了"以三维为主线,图学思维为核心"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图形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三维造型和图学思维能力。该教学模式在改变传统工程图学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图学哲学、图学方法论、图学知识系统结构和图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 ,对图学思想与图学教育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讨论了图学思想的基本构成要素 :基元和整体、转化与整合、扩张与因袭 ,阐述了图学思想与图学教育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古代工程制图学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的大量科技专著的图样,显示了宋代工程图学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宋代图学教育的社会效应,也是我们评价宋代科技教育的重要标尺.也正是宋代工程图学所取得的创造性的成就,以及宋代图学家们制图的方法和途径,和在接受前代图学遗产诸方面所做的工作,启迪我们去探索宋代图学教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工程图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理念到融合数学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都影响着工程图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传统图学投影理论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增强了"图"与"数"的内在联系,为传统图学理论更加实用发掘新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两汉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卷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在科技与人文“两大科学领域”都有所建树,同时又能融通两大科学领域的跨学科人才。东汉时期的张衡就是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光彩夺目的双子星。张衡在两大科学领域双领风骚的创新活动,堪称我国古代学者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人类陷入科技发展的二难窘境的根由不在科技本身,而是深藏于社会文化之中,根源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失衡。人类要走出科技发展的二难泥沼,必须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即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减少和避免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为此,必须推进文化的整合,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构筑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文化之争的实质问题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笔者认为 ,严格按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剪裁古代科学文化是违背科学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与西方古代科学文化既有共性 (混合性或自然性 ) ,又具有其特殊性 (不同其他民族的独特传统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具有重要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楚国科技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辉煌的科技成就 ,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楚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直接影响到楚文化的各个层面。楚国科技成果体现出华夏民族文化中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物所掩盖的一种文化传统 ,这就是楚人积极进取 ,兼融并蓄 ,锐意创新 ,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楚人的科学理论思维充满了玄虚的色彩 ,天人合一、万物同构同感是其对自然认识的基本出发点。这对于当今的我们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仍不失其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巨大的科技成就具有鲜明的黄河特色 ,与之相关的阴阳理论和三才理论也是古代先人们在与黄河长期的交流过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 ,在世界科技文明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中国佛教对古代科技发展产生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总起来说佛教的作用是强烈的阻碍作用",这未免失于偏颇。中国佛教具有三个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特点,并通过四条主要途径介入和影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对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起到了积极的和促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千多年来 ,西方社会崇尚理性、正视人类、以人为本等长处促使科学技术有了深厚的积累 ,并由此催生出现代高科技的硕果。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 ,社会思潮也同时发生着类似钟摆的有规律的变动。而西方人文思想 ,从总体上看 ,又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观念综合交织而成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革命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革命的人文精神,是科学和哲学共同尊崇的精神,认识它对于时下倡导的科学与人文的沟通有着重要意义。科学是追求自由的学问,是人类智慧的自由发明,科学存在的本质在于自由。寻求外在世界的规律,必须进行自由的探索,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探索。科学认识要成为可能,必须具有思辨性的先验预设,科学认识的本质在于思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取得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