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涌案和辛普森案都轰动一时,都引发了社会对正义的激烈讨论,两案不同的判决体现了中外对于正义的不同价值取向,而这种取向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对于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成本高低的不同判断。法治的发展必然要求中国不能"重结果、轻程序",程序正义有其不可或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实现管理正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是坚持高校管理正义的一项重要实践。高校在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化建设,真正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实践高校管理正义,进而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试析柏拉图理想政治模式--从"哲学王"到政治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要求,既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正义追求,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内在精神,并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新情况对社会正义的新要求,是"三个代表"视域中的新正义观.社会正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是推进社会正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高校"行政化"是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顽疾,并已成为我国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桎梏。大学作为国家行政体制的一部分,政府以行政管理方式将其作为行政组织机构加以管理,高校自身又以官僚科层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大学内部各项事务,因此具有双重"行政化"的特点,即"被行政化"和"自行政化"。"被行政化"令高校按照教育和学术规律自主办学的空间越来越小,"自行政化"使追求大学精神和学术创新的不俗人才越来越被边缘化。只有厘清高校的"行政化"之弊并找出"去行政化"之路,我国高校才能恢复作为学术性单位的独特属性,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学术成长规律自主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校法人,办学自主,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党委保障、行政服务,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高校生态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教师和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他们之间权利义务的相互依耐性及其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会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各种矛盾和冲突,同时,高校"管理育人"目标的实现也要求平衡"人"、"事"认同,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平衡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文章在探析此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平衡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的必备素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机制的不断完善,对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是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策划者和直接参与者,对于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也就越来越成为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各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它是历史的产物,已经影响到大学的办学管理、人才培养、科研活动、师生关系、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演变为体制顽疾,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绊脚石。高校行政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高等院校行政级别化、机构设置上级对口化、高校管理行政科层化、学术管理教师边缘化。导致高校行政化的根本原因是官本位的历史文化环境、办学资源的行政控制权和办学决策的行政操办。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不是简单地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而应全局考虑、整体设计、逐步推进、双管齐下。核心问题是理清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科技正义与法之正义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发展模式由行政计划模式向市场法治模式过渡,市场经济使科技主体与立法主体的正义观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导致科技法的正义内涵也在发生着演化.科技产生的社会问题激化了伦理道德与实在法之间的矛盾,立法者亟须发掘当代科技的正义内涵,并适时创制或修订科技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从正义内涵入手,拓展科技的正义价值观,为整合科技法的价值目标提供理论基础,并且探析科技引发现行法弊端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办学机制创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是体现高等学校办学理念、发挥高等学校办学体制功能、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运作模式和调节方式 ,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关键要素之一。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与办学体制是“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受办学理念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 ,不断创新办学机制 ,建立起以院 (系 )为重心 ,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 ,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校质量保证机制 ,适应现代大学的高校科研运行机制 ,富有活力的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 ,以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功能互补、协同运作的高校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