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价值共创理论打破了传统企业创造价值理论,成为营销学界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价值共创"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价值共创概念的几种理解,分别从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介绍了国内外学者价值共创理论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移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益推动着全渠道零售体验价值共创行为的变化,全渠道零售企业和顾客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共创零售体验价值已成为实现顾客忠诚的重要来源。基于文献回顾和访谈研究,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构建了全渠道零售体验价值共创行为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共创服务产品对认知体验价值有积极影响,共创服务产品、共创体验环境和共创服务互动对情感体验价值有积极影响;共创服务产品、共创服务互动对顾客忠诚有积极的影响;认知体验价值、情感体验价值对顾客忠诚有积极影响;认知体验价值部分中介了共创服务产品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情感体验价值部分中介了共创服务产品和共创服务互动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技术化和适当的程序控制在全渠道零售体验价值共创行为与体验价值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因而,提升和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体验价值共创行为,强化顾客体验价值获取,促进技术化水平提升,以及提供适当的程序控制是促进全渠道零售顾客忠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6—2012年的最新文献,反思和重新定位了开放式创新的内涵;进而,从价值共创角度出发,分析归纳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四层次影响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能力因素及文化因素,并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深化;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开放式创新下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四条实现路径:组织变革、流程整合、能力协同与知识共创。本文对近期文献的总结和拓展,为进一步的理论探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通过构建顾企价值创造互动行为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剖析其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MATLAB模拟验证相关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从而揭示了顾企价值创造互动行为协调机制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顾企价值创造互动行为呈现出"共创型互动"与"共毁型互动"并存的演化特征;资源整合能力、价值共创效率、资源投入意愿以及惩罚的提高能够促进顾企价值创造互动行为的协调稳定,双方互动行为收敛于"共创型互动"而最终实现价值共创;但成本系数与投机收益的提高则会使其趋于不协调状态,双方互动行为收敛于"共毁型互动"而最终造成价值共毁.  相似文献   

5.
结合服务科学领域价值共创最新研究进展,将企业与顾客价值共创引入市场导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中,探索了其是否发挥中介作用;由于服务主导逻辑近日新增原理指出,制度在企业与顾客价值共创中起到协调和约束作用,进一步将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市场导向影响企业与顾客价值共创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论为:(1)市场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企业与顾客价值共创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2)制度环境在市场导向和企业与顾客价值共创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整合创新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为我国企业在实践中的创新与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结合服务科学领域价值共创最新研究进展,将价值共创引入到网络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即从"企业战略导向-企业行为-企业绩效"的研究思路入手,同时考虑外部环境中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协调和约束,以及企业发展阶段的调节效应,构建了网络导向、价值共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情境影响的概念模型。对212份新创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价值共创在网络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企业所处制度环境以及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均在网络导向与价值共创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共创价值中的价值专指情感体验价值。消费互动能够创造情感体验价值,是共创价值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以消费互动为基础的共创价值可以促使消费社群融合,使顾客更加忠诚。采用阐释学研究方法,以提供健身、保养等服务的女子会所为研究对象,能够验证上述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虚拟社区为载体,采用SEM方法验证了领先用户与两种类型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虚拟社区环境下,领先用户的合作意愿、创新能力、产品知识和互动特性对其参与企业发起的价值共创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领先用户的合作意愿、创新能力和产品知识也同样对其参与自发的价值共创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为企业提供了虚拟社区及领先用户的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引入信任和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社交网络下口碑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首先总结了信任、价值共创和网络口碑的研究成果,识别出关键因素;进而引入目前极少使用的社交框架建立一个完整的模型,解释这些因素间的关系。本研究结论为以后深入研究社交平台下的价值共创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从业者也会对社交网络下的客户关系管理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知识服务既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也是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为知识供应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和出版社在知识服务领域寻找共同价值创新点是双方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回顾价值共创理论及相关应用成果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馆社知识服务价值共创的构成要素,包括价值共创主体、价值共创客体、价值共创技术和价值共创环境四个方面,并阐明了价值共创推动馆社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事供应链运营服务的企业进行价值创新并持续深化,逐渐融合零售、金融、信息、物流等产业 而升级为平台型企业,进而依托互联网构建供应链产业的平台生态。 依据价值链、价值网、价值共创和平 台生态等理论,应用探究性和案例性研究方法,通过诠释供应链的价值创新演化路径并参照产业平台的 构型框架,基于平台生态和价值共创视角,从构建供应链产业平台模型、剖析平台运行机制、分析产业平 台价值共创系统三个维度研究供应链产业平台生态模式。 研究结论:(1)产业平台生态模式的构建需要 遵循价值共创的系统机制;(2)供应链产业平台生态模式的形成需要不断融入和创造平台生态的系统要 素;(3)供应链产业平台生态的运行需要持续融合其他产业平台资源;(4)供应链产业平台生态的深化发 展需要虑及产业平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平台是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放式“万众空间”,是基于互联网的重要共创模式,其消除了现实众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隔阂,促使企业与顾客互动共同创造价值。从价值共创的视角出发,以家电企业创新平台为依托,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顾客与企业通过互动的方式维护顾客关系的作用机理,旨为深入研究家电企业创新平台下顾企互动与顾客关系以及顾客忠诚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创造价值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提升顾客价值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服务主导逻辑认为,顾客可以参与价值的创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构建信息搜寻、信息共享、人际互动、责任行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顾客价值共创参与行为对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维度对顾客购买意愿的贡献存在差异;顾客体验在顾客价值共创参与行为与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搜寻和责任行为对顾客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息共享和人际互动对顾客体验没有显著影响;顾客体验在信息搜寻和责任行为与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顾客体验在信息共享和人际互动与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成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工业化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服务”的新型服务型制造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场变化环境下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转化,构建融合生产性服务与服务型生产的价值共创模式的服务型制造系统,并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提出装备制造业构建这一系统可以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对装备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与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线上联动线下的O2O模式已经成为传统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深入,企业边界日渐模糊,信息孤岛持续融合,企业开始从单向链状发展走向多边网状合作,并逐步迈进整体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升级,共生共创共演的合作思维日渐取代传统零和博弈的竞争思维,成为企业协同整体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增生的新选。从商业生态系统进化视角出发,讨论O2O商业生态系统背景下,零售行业多元价值共创的实现机理,并以永辉超市为例加以阐述分析,指出:核心、支持、竞争和环境四大子系统是零售行业在O2O商业生态系统下多元价值共创实现的基础,其中,核心系统是价值创造的直接载体,其参与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他们间的多元互动、演化共生构成了整体生态多元价值共创的实现路径,而彼此数据的共通共享、共融共整则为整体生态多元价值共创提供演化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被认为是与土地、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并重的第七大生产要素。当前,多样化的商业实践创新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正在突破经济学在传统意义上对数据及其价值的限定,然而,理论上对此还缺乏相应的概念凝练和探讨。本文从企业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角度提出大数据合作资产的概念,并探讨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和适应性创新的数字经济创新逻辑。研究表明:大数据合作资产是一种互动性资源,是企业与消费者在数字化服务交互中成为能够被另一方所拥有和利用并能创造当前或未来经济收益的数字化资产;单纯拥有异质资源不一定会形成合作资产,只有当异质化资源被有效整合、且被使用于企业与消费者服务交换中,才能体现为行动者创造收益的价值潜力;协同演化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对彼此的适应性调整,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激发以即时调整、即时反馈和难以预测为特征的适应性创新,进而促进了数字经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