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历史主观性而辩(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历史主观性的真正问题并不是指伦理和政治标准的引入造成了对过去真正如何的整个的歪曲 ;恰恰相反 ,历史实在与历史学家的伦理的和政治的价值可能经常是彼此非常地接近 ,以至于根本无法区分。本文证明了 ,伦理的和政治的标准由于与历史学家的主题具有天然的密切关系 ,因此 ,它们对于理解过去是有帮助的 ,而不是一种障碍。并且 ,我们能够真正让历史学家承担起从令人反感的道德和政治价值中分辨其精华的这一最重要和最需要责任的任务 ,这也是历史学唯一能够充分履行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弄清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区别和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应当对其研究对象采取一种不含有研究者任何主观偏好的客观态度,因此它没有阶级性.然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政治的合理性或合法性问题,因而它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必然包含价值判断.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别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因此,二者之间存...  相似文献   

3.
价值与事实之间温和的划分是有益的,有助于区分学术讨论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态度,但二者无法彻底切割.在社会科学和道德伦理领域,人们通常遇到的是价值和事实相结合的综合判断,人们通过这样的判断寻找对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选择的现实解答,因为人以及社会的行为本身,就是因果性与随机性、现实可能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结合,是价值与事实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治伦理与古代政治伦理,既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又是一种批判和否定的关系。对现代政治伦理的理解和建构,离不开对古代政治伦理和现代政治伦理的区分。古代政治伦理和现代政治伦理的分野,主要表现在"政治统领一切"与"政治就是政治"、"权力"与"权利"、政治与各领域的融合与分离。现代政治伦理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把政治当作政治"是现代政治伦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从黑格尔哲学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哲学之价值加以描述,其初衷是为了摆脱韦伯对责任伦理的呼唤与其所描述的形式理性脱钩的困境。这也回应了卢卡奇对经由康德主义立场来主导并审视这个问题的早期社会学-文学研究。卢卡奇的问题意识表明,在韦伯的形式理性的世界中,如何通过激进的黑格尔辩证法,在寻求将社会的客观形式结构和能动者的两个对立的极端结合中提供有效的行动,并且在哲学上和政治上超越形而上学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6.
政治妥协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政治妥协存在着巨大的伦理变数;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考察,政治妥协又造成其在伦理选择上的两难困境。政治妥协内蕴着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但在以专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一元化的社会里,二者是分裂乃至背离的,政治妥协的本体价值受到压抑,政治妥协的道德评价以负面居多。在以民主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异质并存的社会里,政治妥协作为一种品性得以提升,它体现了人类的自觉理性与人文情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的提出是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联系的 ,而民主政治为人实现自我权利提供了一种保障制度 ;政治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的民主权利在社会范围内从无到有 ,从形式到实质的不断扩展。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的基点都落在了“民主”和“人”上。从这个角度上讲 ,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体现 ,并可以为政治发展提供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对各自的政治主体、政治生活、政治关系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从伦理政治化的“求同”到政治伦理化的“求异”,虽然都将伦理精神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但在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塑造和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上却起着不一样的作用。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引发我们在伦理价值取向上的思考和研究方法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美国语境的政治宪法学,不是偏离宪法学起点的研究,不是超越经验研究的学术进路,不是宪法价值的再判断,不是对传统宪法学的替代.作为宪法学学术谱系的一种扩展,政治宪法学既是法学研究科学化的表现,也是对宪法政治属性的理论回应,其学术进步意义是显著的.政治宪法学的研究繁荣了宪法学,为学者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中国宪法学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政治伦理是发展资产阶级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价值要求。马克思批判了自由主义政治伦理的历史局限性,如理性国家观的抽象性、自由平等原则的虚幻性、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以及私有制剥削的本质。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现实的唯物主义哲学立场,进一步提出"人类解放"构想以超越自由主义的理论旨趣,从而提出一种与自由主义传统伦理异质的新型的政治伦理观。马克思政治伦理在批判自由主义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价值目标,对未来图景的展望和人类解放的论述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度伦理与制度“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伦理是当代中国语境下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制度伦理既不是什么"制度的伦理化",也不是什么"伦理的制度化",而是对制度的伦理分析。其核心是揭示制度的伦理属性及其伦理功能,其主旨是指向"什么是善的制度"、"一个善的制度应当是怎样的"、"何以可能"、"有何伦理价值"等问题。对于制度"善"的伦理思考,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基本与非基本制度相统一的立场,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政治与社会秩序急剧动荡的时期,也是政治理论空前发展的时期。先秦诸子百家尽管在具体的政治主张上大相径庭,但把对伦理关系的认识作为各自政治理论的出发点却是共同的。各家学派都从分析政治现象的矛盾出发,构筑起自己的政治学说体系,确立自己的政治价值观、政治运行模式与政治理想,把优良的伦理生活作为各自政治理想的终极目标。岁月悠悠,诸子政治理论的伦理色彩日趋夺目,政治哲学特征却日益淡薄。解开先秦诸子的伦理情结,对全面把握我国政治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  相似文献   

13.
论消费伦理——从自我生活的时代谈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西方经济伦理学界 ,消费中的伦理问题一直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而只不过是生态伦理学家、社会学家感兴趣的课题。生态伦理学家、社会学家认为 ,消费不仅取决于经济承受力 ,而且也应取决于伦理承受力 ;整个社会都应放弃片面的消费观念与增长模式 ,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上来 ,从而进入自我生活的时代。而这就又需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 :一是区分消极性消费与自主性消费 ,后者是指无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 ,而又能推进人的自我实现的消费方式。二是区分物质上的平等与形式上的平等。从人的意志自由之理念导出的人人平等之原则 ,所要维护的从本质上讲是人的道义上、法律上、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平等 ,即所谓形式上的平等 ;它是根据人作为人所拥有的基本权利的要求 ,而要禁止任何以人的出身、肤色、性别、种族为标准赋予一部分人某种特权 ,却对另一部分人加以歧视的行为。但在这里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由于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上的差别所导致的物质上、财产收入上的不平等。从本质上讲形式上的平等原则与物质上的平等原则并没有实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伦理与政治的纠缠伦理与政治,自古以来就一直相互纠缠着。直至20世纪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与泛滥,导致价值与事实应该而且必定能够实现分离的这一乐观的判断曾一度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于是政治研究对价值的偏离成为理所当然,政治与伦理也就被强行地予以分离了。但是人们最终认识到价值中立原则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我们也无法回避在事实面前所必须做出的价值选择。尤其是在20世纪出现了法西斯主义和各种各样的极权主义,很多具有现实关怀的学者把这视为当今世界政治危机的标志,从而主张重新从价值合…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观念     
研究政治观念不是要简单地定义政治,也不是描述对政治的定义方式,而是要深入分析政治观念的原始发生,研究这种原始发生的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政治本质上不是概念而是理念,是有关政治的立场、观念和行动。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政治,然而对政治观念的分析却不能仅限于哲学的范式,尚有日常语义分析一种。当我们追问谁的政治观念、谁应当有何种形态的政治观念时,就至少有三种政治观念:思想家的、政治精英的和公民的。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异与通约关系是最困难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工作。起于相异而达至通约才是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政治伦理是政治和谐之应当。对政治伦理的考察可以从政治伦理价值、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三个方面入手。“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政治伦理的特性 ,“三个代表”的价值目标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最充分的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中有关执政的原则要求充分体现政治伦理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德里达的政治哲学观点是他对形而上学解构策略的延续,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所谓“后冷战”时期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里达破除传统政治中“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不再以区分敌我或者非此即彼作为思考的出发点,而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啊,朋友,没有朋友”作为重新建构的桥梁,肯定自相矛盾判断的正当性,肯定就要到来的是一个没有传统政治意义上的敌人与朋友的人类新时代,从中引出了一套悖谬的微观意义上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四副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认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其中很多人都把它追溯到黑格尔。因此,阐明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和异质的。它有四副面孔:早期神学著作中的爱的承认关系是非历史的;耶拿手稿描述了社会伦理发展中的家庭的情感承认关系、法律的形式承认关系和国家的实质承认关系;《法哲学原理》中的相应论述与此有着很多一致之处,但在家庭的职能和市民社会的产生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差异;《精神现象学》则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奠基于生死斗争的政治,从而暗示了一种激进的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主义伦理观的国际政治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作为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案之一的世界主义伦理观日益受到关注。围绕全球风险、资源分配和国际危机应对等重大现实问题,世界主义伦理观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体现出国际政治伦理的更新。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世界主义是对个体与他者关系的认知与定位,它涉及个体与他者关系中的道德界定与价值判断。在世界主义看来,所有人都有责任改善并丰富人类的总体人性,人类是一个种群意义上的整体,是一种原子式的构成,其中的个体皆为世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探讨水伦理?从形态学视野看,水之道德意义可按照自然生态、社会资源和精神象征分为三大形态。水的道德形态三分及其知识谱系,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学术史支持:古代神话、哲学中的水伦理是通过宇宙论和本体论的知识谱系展现的;现代性意义的水伦理被界定为人类中心论伦理的应用;当代生态世界观对道德的扩展,使水伦理的生态定位成为一种新的道德形态。由此,水伦理的道德形态,从精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三方面区分出隐喻形态、应用形态和扩展形态,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边界和范围。精神形态的水伦理是一种以水喻道或以水比德的传统德性伦理。应用形态的水伦理是现代规范伦理在治水、用水、管水等问题上的应用,是以人为本、兴利除弊的现实或务实的道德形态;扩展形态的水伦理是对水的生态伦理定位和对水的自身价值的亲证。区分三种水伦理的形态,并依据事实与价值的不同联结方式厘清其各自适用的范围,是一门关于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的基本任务。这一尝试在道德哲学上有方法论典范的意义。三种形态的水伦理的历史合理性揭示了水伦理的生态定位作为"合题"的重要意义,而通过水伦理的形态区分及其生态定位,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水在道德形态学上的"地理位置",以使大自然的价值透过水伦理的生态定位获得某种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