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语言是行为的符号表达,话语行为大于语言符号,因而话语行为效能研究着眼于话语的建构意图、建构过程与行为效能,建立并运用话语行为过程分析法,基于大量日常话语分析,归纳得出话语行为效能的运作机制.即:在功能需求的驱使下,产生话语行为的动机——语旨;为了实现语旨,话语主体借助语用策略,调配语境、语情等非语言要素和语义句模、情态范畴等语言要素,共同形成话语表达,从而产生语效,实现交际意图,满足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师生交流的重要媒介,话语的有效传播有助于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论述思政课话语传播目前存在话语符号的时代更迭、知识交流的现实局限、语境创设的技巧缺失、生活经验的时空差异等现实障碍,指出需要在符号沟通的双向性、知识交流的体验性、语境创设的整体性和生活经验的接近性等方面建构思政课话语传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在一定的话语语境中,遵循相应的规则、规律与规范,在主客体间进行关于爱国主义的描述、宣传与评价的活动,是建构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行为表征的符号系统。进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认同性、系统性、主导性与和谐性上面临现实挑战。为此,高校亟须围绕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根植的目标,从话语供需矛盾、多元输出、权力位移、融合博弈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探索在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和话语氛围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的二十大聚焦的重要内容,其话语生产囊括了话语概念体系创新、范畴锚定、言说方式于一体的符号化传播。道路演绎的规范性、内容体系的价值性和实现方式的建构性,构成了以话语赋意为核心的概念产出;价值形态锚定的社会主义范畴、中国形态锚定的现代文明范畴、当代形态锚定的中华文明范畴、发展形态锚定的世界范畴,构成了产生语境和重塑语境的范畴对接;而价值性定位的话语语境展开、策略性调适的话语类型聚焦、现实性激活的认知图式昭彰,则构成了“新形态”话语生产的表达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话语不仅是指所表达的词语和概念,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别歧视话语作为偏离客观事实的观念和态度,是性别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压迫,它以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结构为标志,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男性拥有话语权。性别歧视话语是在男权制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男性这一统治性群体规定着话语,创造着符号,包括女性的符号。所以,在这种语境和话语中的女性处于不利地位,被男性定义、规定和贬斥,成为男性的附庸。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中,其实也都隐含着性别观念的不同意识,我们要在全球化语境下,结合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和研究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性别话语呈现。只有对传统性别话语进行清理,才能重新建构基于两性平等基础之上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在于建立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间的良性关系。因此,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必须以法治为基本方式。然而,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理问题时,作为法治社会主流话语的权利话语却遭遇了许多质疑。对权利话语的西方背景和中国语境的分析可以表明,权利话语在西方社会遭到的批评并不足以证成其在中国的困境;相反,以特殊主义和功利主义为特点的关系话语才是该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教学话语是将来自另一语境下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复杂的再编码后,使知识适合课堂传递而进行的言语活动。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解码、传递的过程,也是认知情感的传递过程。话语主体通过解构权威、知识语境化、知识多维动态、积极的情感参与等,使知识具有对话性、参与性和情感性,即对学习者而言具有了亲和力;而专业化的象征语码、唯一性和确定性等话语形态突出了知识的权威和等级,弱化了知识的亲和力。教师的知识话语沟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定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情感认可度和价值判断。互动会话分析显示,话语的序列体现教师不断借助话语的情感隐喻手段以维系、更新自己的亲和力话语方式,并使亲和力具有积蓄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话语狭义上是指语言的具体运作,广义上则是指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作为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纯粹个体的行为,而是显示了话语主体的社会位置、社会关注和社会身份.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能够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和建构世界.文学话语既具有一般话语的性质,又具有与日常交流环境中的普通言谈行为不同的特殊之处,文学话语的独特性表现在指称与语境、表达与建构两个方面.而话语的生产性与批评理论的增殖、话语的对话性与批评理论的多元开放,则凸显了文学批评在话语性的文学整体活动中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湖南卫视新综艺的文化转型是以“青春中国”为基本语境,围绕电视“文化综艺”的话语体系而展开的视觉符号使用与意义生产实践。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接合实践。为了规避“泛娱乐”全民狂欢式的市场文化危机,湖南卫视新综艺善于激活、征用一系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公益、乡村振兴符号与“新综艺”话语之间的勾连,构建“弱娱乐、强价值”的“话语性场域”,以及“娱乐话语”与“主流话语”互动式的接合关系。这种意指实践不仅增强新综艺“新主流”文化话语的价值赋能,重塑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和文化共鸣,凝聚社会力量的共同信仰,重塑“想象的共同体”,而且通过与主流价值观相勾连的视觉修辞策略来强化节目的正当性,赋予新综艺改版行为一种合法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10.
含意性是话语的一种本性,而话语含意的构建过程是基于交际双方的文化知识、语境知识和认知结构的一个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对话语含意认知模式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揭示话语含意构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及各省份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文件规范中与法治财税规范意旨不符的部分进行分析、审核和修正,以尽快建立稳定权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法治方略,顺应新时期民生财政的发展要求,并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