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认为:作为集中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从抽象的理论层次阐明了商品经济也即市场经济的根源问题,并探讨了商品经济中的商品、价值、货币等基础范畴以及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指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指出,在社会需求异常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是由在最劣或最优生产条件下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是否存在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长达60年的经久不息的论争。实际上,所谓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说明的是正常情况下的价值量决定,所谓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说明的是异常情况下的价值量决定,马克思只有一种价值决定理论并且两种情况的分析逻辑一致。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论争双方的观点进行了评析,指出对所谓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演绎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将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逻辑上的一致性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或许《资本论》第二、三卷及《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手稿的缘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之前,抽象土地(第二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工业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以及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剩余价值理论》中,抽象资本(第一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农产品(矿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后,没有按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所必要的综合.马克思在其具有手稿性质的著作中出现的理论表述上的某些不周全,被人们极度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深刻理解其内涵,是全面把握《资本论》理论体系的一个关键和难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即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按照社会对某种商品的必需总量,生产和再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巨著,同时也包含着政治学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政治学研究的三大环节是阶级论、国家论和国际政治论。阶级论是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以阶级论为基础的国家论是政治学的核心,国际政治论则是将国家论延伸为对世界体系的研究。下面我们就《资本论》中有关政治学三大环节的研究作一概要的介绍。(一) 《资本论》中的政治学,是以商品和货币中包含的平等关系为入门钥匙的。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资本论》第1卷,第103页。以下引该书只注卷、页)。这是因为,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抽象劳动,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货币是比商品更进一步的平等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劳动价值论并非是一般商品经济理论,所以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应该重新定义商品价值的内涵和处延。文章认为不能把《资本论》第一卷中的第一篇从它的理论体系中割裂出来当成一般商品经济理论从而曲解劳动价值论;并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证明劳动价值论实质上是一种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创立的资本主义理论,它虽然由马克思拿来作为揭示资本剥削秘密的理论工具,但绝对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社会中适用的价值理论。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等于坚持劳动价值论;相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扬弃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无价值这一传统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的片面理解,是简单的一概而论的结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依据,具体地分析马克思自然资源价值思想如下: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看,在非商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自然资源有价值。从自然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来看,在生成上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在开发利用上自然资源有价值。从自然资源的种类看,部分可再生资源没有价值,不可再生资源和部分可再生资源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马恩的价值理论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范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并加以理论展开的。它是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资本论》第一卷中研究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直接延续和深化。因此,对市场价值范畴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般使用价值作为认识对象 ,存在于各种具体使用价值之中 ;作为思维形式 ,它是人脑对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抽象概括。使用价值是社会规定和历史形成的 ,任何使用价值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实质是以要素个别占有和供求相互依存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观点并非必然“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立”  相似文献   

12.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本文由此出发,论述了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后来,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必然会引发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从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出发 ,可以看出剩余价值也属于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从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原理出发 ,剩余产品的价值即可称为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引入剩余价值范畴。剩余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5.
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即所谓商品价值二重性.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自八十年代初,国内哲学界将价值从经济学范畴中"解放"出来,试图建立独立的哲学价值学体系以来,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便与价值学发生了密切关系.本文试图从新的路径探索哲学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联,提出与商品价值二重性相对应的文化价值二重性命题,将商品价值纳入到一般价值学中来,以建立符合社会科学原则的现代价值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分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百年争论源于两方面:抽象劳动、价值等概念的不可测度性;经典作家对劳动二重性原理只给出了界定,而未给出严密论证。上述问题导致了中国学术界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重大分歧,也导致了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抵牾。归复经济学的实证性和马克思价值源泉的"社会关系说",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定位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两方面。在这一理论架构中,不仅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财富分配正相关,而且理论与现实的抵牾也将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循着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思路,价值的简单形态必然要向经济现实逼近,即价值要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而转换过程中两个总计方程是否相等,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它既解决了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之间的矛盾,也说明了产品价值以生产价格形式在全社会形成的分配关系。因此,研究转形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对转形问题的阐述细化为若干利润平均化周期,并通过对平均利润率的分析,指出由于部分剩余价值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所以出现了剩余价值总额不等于利润总额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的真实存在,也不与劳动价值论矛盾。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使劳动者的素质全面提高 ,从而使形成价值的劳动发生巨大变化 ,并且使活劳动的作用也发生根本改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总劳动时间不断增大 ,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社会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价值财富的创造能力相应提高。在现代社会中 ,科学技术也是商品价值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从劳动价值论和多元价值论的矛盾运动中看新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美国新经济的持续繁荣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推崇和肯定 ,同时也使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正确论断产生疑惑 ,甚至开始怀疑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而新经济由繁荣迅速走向衰退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 ,再一次从理论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起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从价值创造主体论角度针对劳动价值论与多元价值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运行 (特别是经济衰退时期 )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然后运用上述结论对当前新经济衰退的原因作出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多元价值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包括新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 ,新经济的衰退正是多元价值论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劳动价值论的回归才是医治“美国病”的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