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使个人权利与共同体之善的关系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杜威提出并论证了民主共同体概念,认为民主共同体是人类共同体的理想形式,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共同体中,得到共享的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利益。民主共同体为个人的生活提供了群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共同体的存在又依赖于个人的参与。民主主义教育为民主共同体的持续存在提供了重要保证。可以说,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对解决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对当今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出场是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双重冲击之下的理论自觉。它既是针对中华民族结构性张力和民族事务日趋繁复的靶向医治,又是拯救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乏力的话语创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表述,并不是“中华民族”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简单变形,而是有着自我丰富的理论面相和伦理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潜藏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目标诉求、共生的群体心态、共享的公民身份、共通的文明体认等多重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以“中华民族”和“共同体”复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彰显中华民族建构的伦理指涉,即公益政治优先于权利政治、共和主义优先于多元文化主义、大我忠诚优先于小我关切。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阐释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升 《东方论坛》2010,(1):103-108
政治,是一种共同体生活的实践智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政治"概念的诠释。这种对政治的理解,渗透着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公共生活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反思。亚里士多德向我们表明,政治就是自由公民彼此之间通过理性的言说在城邦之内追求充满德性的幸福生活。这种政治概念,能丰富我们的政治想象力,提高我们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参与度,使我们对共同体生活形成更充分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当代建设吹响号角。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探析:其一,以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观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其自身的民族内涵与主权限定;其二,以共同体主义的当代进路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自身团结一致的情感旨归、文化要素和伦理观念;其三,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符合中国共产党在当下历史阶段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平等协作、自由发展、团结进步的实践要求,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历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撑。综合来看,中华民族作为广义的国族概念,既不能单纯以民族主义的政治哲学来进行简单划定,也不能单纯以共同体主义的政治哲学来展开抽象分析,而是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的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建构我国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石,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符合中国政治实践和历史要求的政治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和愿望。  相似文献   

5.
西方共同体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体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重要的政治思潮,它倡导对自由的积极理解、批判权利至上的原子主义政治模式,致力于对民主政治可能存在的危机加以化解。在一种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将政治提高到文明的层次上来加以理解。对西方共同体主义政治思想的借鉴与吸收,应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早年在其本科毕业论文《论罪与信的涵义》中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他基于对社会共同体的重视与强调而展开的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而前者尤其是由后者来彰显的。在青年罗尔斯看来,对共同体最大的危险还不是一种各自追求自己物欲的利己主义,而是一种似乎是追求理想大我、但本质上却还是一种以一己之小我为中心的政治上的自我中心主义。罗尔斯那时持有一种有机和神圣的共同体的观点,罪与信这两个概念的涵义也是联系于共同体来得到界定的。罗尔斯对自我中心主义的批判最能彰显其早年共同体理论的特色,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伦理学界,communitarianism的译法主要有三种:社群主义、共同体主义和社区主义。英文community是考察共同体主义的身世来由和涵义的切入口。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始终构成community的基本意涵。社群主义与社区主义是communitarianism两个更为常见的译法,但共同体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多的文化植入,保留了源语言上的基本意义,也更能体现其政治哲学背景。因此,共同体主义是最为贴切的译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寄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具有天下主义的关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同于西方民族主义掩映下的“让某国再次伟大”的主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建设,均立足于对中国特色共同体概念的理解与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特殊主义共同体”,且能够超越“共同体团结悖论”,其内在决定性源于“人民中心主义”和“人类共命运”的价值主张,这一主张选择的必然是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从古希腊到近代,政治共同体一直是政治哲学关注的主题。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都是被置于这样的共同体之中讨论和阐述,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也倚重于这样的共同体。然而这样的共同体旨在解决人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政治正义、政治平等,其实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社会权利、社会平等等问题,马克思的共同体范式转向——政治共同体转向社会共同体,为解决社会正义、平等和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古希腊到近代,政治共同体一直是政治哲学关注的主题。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都被置于这样的共同体之中讨论和阐述,政治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也倚重于这样的共同体。然而这样的共同体旨在解决人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政治正义、政治平等,其实质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社会权利、社会平等等问题。马克思的共同体范式转向——政治共同体转向社会共同体,为解决社会正义、平等和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政治哲学,既强调公民是城邦政治的参与者,也强调以德性为中心的共同体善。后者是当代社群主义的思想资源。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从强调善优先于权利转向权利优先于善。正义从以共同体的利益为依归转向以人权或基本权利为内涵。当代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歧在于诉诸共同体的善还是诉诸权利为其理论重心。然而,阿伦特所提出的公民权问题以及世界主义所关注的全球贫困问题构成了对自由主义的权利重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群主义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群主义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普遍主义、自我观以及共同体观念等方面。社群主义反对罗尔斯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反对其超验和先验的自我观,强调一种共同体决定个人的身份与特性的社群主义观念。社群主义的批评虽然并非都可得到合理的辩护,但它推进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辩证地看待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一关系问题,正是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下最为核心的议题之一。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都在这一议题下进行了长久的相互论辩。综合来看,马克思意义上的“共同体”是以人的生产实践关系为基础的个人的集合体,它既囊括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表达方式,又包含了认知性与规范性两种理解维度,揭示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统一性,解决了当代个人与共同体关系问题的理论分歧,是对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的“真正解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公平正义乃至更高超越性价值的伦理追求与道德愿景。  相似文献   

14.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论著等身,论题广泛,涉及清教徒革命、政治义务、正义战争、分配正义等道德与政治哲学的所有重要领域。他的思想以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政治观念与原则的细致分析享誉国际。他采用了一种介于语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方法进行论述;深刻认识到自由主义并非共同体的对立面,而是对现代社会的特定情形做出回应时构建的一种共同体观念;哲学知识的统治在本质上是反民主的;民主与真理无关。  相似文献   

15.
泰勒在本体论层次对原子主义、消极自由的批评,以及在实践层面提倡爱国主义和共有的善,都是主张社群优先于个人,这是社群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们把泰勒当作一个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泰勒在20世纪初创建科学管理体系被普遍称为"泰勒制",泰勒制根本原则在于追求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广泛地被认为是血汗工资制的代名词,泰勒主义在人们心里留下了"专制"、"残酷剥削"、"效率至上"这样的烙印。人们对泰勒主义的一般看法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工具理性,而忽略了其思想中蕴含的价值理性。本文梳理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科学管理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走出"泰勒制"的误区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卢梭以其政治-社会共同体来批判现实社会、政制及人性。卢梭式政治-社会共同体以人类的自然生活为前提,但它的实现又以克服自然生活为基础。在卢梭社会思想中,自然生活与政治生活相互对立。因此,探寻卢梭社会思想的意义以"还原"卢梭社会共同体的可能性尤其是以对共同体的人性还原为基础。对后者的阐发必然涉及人类心灵机制的自我演化。从此出发,卢梭社会思想为当今人类生活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团结机制的公共性离不开共同体与理性,通过三者的演进史考察发现公共性、共同体、理性有三种形态:古代客体理性及其关联的群体-观念共同体与权威公共性;近代主体理性及其关联的利益共同体与权利公共性;马克思主义代表的关系理性及其互助-解放共同体与发展公共性。三种形态的演进逻辑分两个阶段:一是实体主义原则下从客体到主体的演变,此时,理性相对于共同体和公共性具有基础地位;二是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演变,此时,理性、共同体和公共性更体现了相互建构性。关系主义赋予理性、共同体、公共性的互构性,也将重构公共性的立足点。实体主义的权利公共性是关注财产所有,以“私”为立足点;发展公共性是关系取向的、关注共享,没有实体之基点,要寻找基点也只能是个人自主性。发展公共性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团结机制,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渗透着他对古希腊公共生活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反思。亚里士多德向我们表明,政治是一种共同体生活的实践智慧,政治是自由公民彼此之间通过理性的言说在城邦之内追求充满德性的幸福生活。这种政治观能丰富我们的政治想象力、提高我们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参与度,并能加深我们对于现代共同体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基本制度概念是国际社会理论的基石,也是英国学派有别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界重视英国学派的制度概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机制理论的比较研究,而相对忽视该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上的认识差异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研究。实际上,英国学派学者在基本制度概念的理解上虽然存有一些共识,如基本制度包括宪政性制度和共处制度两个层次,主权是国际社会的宪政性制度,外交和国际法等共处制度是从主权原则中派生出来的;但同时,他们在基本制度如何构成以及怎样互动的认识上,尤其是在主权与人权关系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分歧,而这些分歧是导致他们在国际社会的认识上存在多元主义、社会连带主义等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英国学派学者关于基本制度概念及其与国际社会观念之间关系的争论,对当今国际社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