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正义: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环境正义属于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社会正义,自然环境被排斥在正义关怀之外.为了使自然环境成为正义安排的对象,须建构一种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的环境正义.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既以人的道德自觉为基础,又从某种意义上内在契合着正义的相互性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拥有平等地位的正义,从而确认人对自然的尊重;二是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公正交换的正义,以担保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解读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的视角、考问资本主义道德属性和探寻经济正义的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从法律视角出发,提出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指一种法律正义,他没有谴责资本主义不正义,其价值观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利益.另一种则从道德视角出发,主张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指一种道德正义,他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道德批判,而且其正义理论表达了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的道德利益.西方马克思主义整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遗产、重构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其研究成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应当具备道德上的正义价值,既要维护人类主体的利益,又要保证人-9环境的共生共存。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代际公正原则与种际正义原则,并且通过环境立法的实质正义、执法的程序正义以及守法的道德正义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学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传统伦理是一种近距离的伦理,是他人在场的伦理;而生态经济学倡导的是一种远距离的伦理,是他人不在场的伦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实现生态经济的根本途径只能是人对自身进行自觉的伦理约束,是人自身以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来审视、限制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达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人的内在利他主义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外在行为上对他人的公平与正义.生态经济学要求的对人自身利益、需要的限制只能通过人的自我限制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生态经济的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内在道德境界的提升.生态经济学主张经济发展的伦理关切是人的感性生存;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道德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理想是冯契理想学说的精华所在;他界定了道德理想的涵义,阐明了以"善"为核心价值的道德理想与利、与真的关系;认为道德理想化为现实必须凭借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构建良好的社会伦理关系、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主张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理想是建立以人民利益为基础的正义和仁爱的关系,养成具有正义和仁爱品德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休谟从自我利益的角度论证了所谓政治正义的形成过程。他认为政治的自然义务并不产生于许诺 ,而是产生于协议 ,协议就是共同利益感。这种观点使休谟的政治哲学区别于社会契约论。休谟认为政治的道德义务产生于正义道德感 ,而正义道德感又以同情原则为基础。这种观点使休谟的政治哲学区别于功利主义。休谟实际上试图表明人类的共同利益感和正义道德感的进展对人类政治社会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休谟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的政治哲学在当代西方仍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教育伦理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认为师德是教育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在引导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示范和表率作用。教育"以德为先",德教优于法治,应将伦理教化与个体修身相结合,实现社会道德的个体化和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教育是人生的必需品,需平等对待每个受教育者,以人道的方式对待人类的教育,教育之价值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从而使人的自由与责任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在元气自然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观点,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人与自然之间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在大自然的系统中,人与其他物种都是平等的,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荣.生态正义关涉的是利益主体对生态利益的分配和占有是否正义,既要体现代内正义,也要体现代际正义,还要体现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在法制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和正义,协调各方利益,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和灵魂的塑造者。加强高校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可以从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义务认知水平;完善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培养教师专业道德品质,加强教师道德自律;优化师德环境,构建良好高校教师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整体的道德努力,其中,人类整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以及类主体的统一,它们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承担着相应的角色,要解决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必须实现三种伦理主体的道德建构。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柏拉图提出,正义必然带来和谐.他认为,正义即心灵的和谐,是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正义即阶层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守其位,各司其职;正义即利益的和谐,是强者利益与弱者利益的和谐;正义即整体的和谐,是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相互协调一致的和谐.柏拉图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教育和引导教师,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弘扬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师德之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师德评价需要用美好的道德理想来引领道德现实,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教师德性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实现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正义是评判人类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准则。要实现正义,最佳的途径是法治。因此,正义观在当代宪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在当代宪法的语境中,解读正义的要点在于:正义蕴涵着人的权利。正义蕴涵着人的行为规则。正义蕴涵着道德。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形成正义,也不能派生出正义。因此,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制度设计与运作。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气候公共产品必须要靠各国通过合作来集体提供。而要创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体系并使其持续有效,就必须以正义为本。为了使人类能够打破目前的气候变化正义悖论,就需要启动一项全球正义工程:通过阐明正义、普及正义和实现正义三步骤来催生气候道德,最终依靠人类自身的改变来逐渐复原已被改变的气候系统。  相似文献   

15.
当代研究生道德价值观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代研究生道德价值观的调查实证分析,揭示了研究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了利益导向机制缺失、公正调节机制缺乏和宣传教育误导是使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实践中削弱的根源,并从注重传统美德教育、以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为主要手段促进道德人格完善、充分利用舆论媒体的导向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加强研究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分配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如何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构成了分配正义问题。为了解决分配正义问题,罗尔斯提出了两个原则:最大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从作为正义论起点的原初状态的假设,到最大最小值的选择规则,再到两个正义原则的最终得出,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进行了系统论证。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一方面为社会福利作为社会基本善存在的必要性提供了政治和道德支持,另一方面为社会福利从差等正义向契约伦理的正义观转变提供了理念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福利制度订立过程中程序正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7.
耻感是人之为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和道德约束力量,是古今中外伦理文化都褒扬的道德品格。耻感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过滤和净化社会不正之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目前,耻感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利益中心”导向、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缺失和文化环境的多元复杂三方面道德困境,但最根本的是道德教育自身的单一和表层。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澄清道德教育价值认知范畴和实践理性范畴的特性,并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的层次性,关注德育的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平等真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平等"这个道德理想的解读和实现中,不仅需要考虑平等与正义的关系,也需要考虑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正义意味着平等;平等一定条件下是正义的体现.平等优先于自由,自由应遵循平等.平等,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平等;是对各种利益平等对待;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应有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平等和有限的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相关的环境伦理理论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对弱化了伦理之于实践的现实意义。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正义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正义是人们面临有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现实情景下的必然道德选择,是主体对环境权利诉求与资源分配中的基本伦理原则。环境正义的观点带动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转向,使得环境伦理学从对抽象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社会中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关注。环境正义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是对正义理论的延伸,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融入了伦理的考量,提供了新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态伦理的正义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生态伦理学的正义观就是以正义理论为基础去协调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 使之保持均衡性、对应性。它包括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正义,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正义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