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环境法与民法在问题意识、历史视阈、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规范上存有重大冲突,实际上是民法采取的个人主义理论范式与环境法采取整体主义理论范式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必要性源自环境问题构成现代法学普遍面临的现实挑战,更深层次原因源自环境法学与民法学自身的范式危机。环境法与民法进行对话涉及现有法律体系下,二者如何界分领域、分工;涉及面对同一现实问题时,如何对两种法律解决方案做出选择。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的目的旨在实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重构和范式整合;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对话有利于环境法学和民法学拓宽视阈、转换思路、价值重构、方法更新。在环境法学与民法学双向互动的对话中,环境法学旨在借助民法的理论范式审视环境问题,为解决环境问题探寻新的出路;民法学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民法、民法学,而这恰是民法典立法急欲从环境法中获得的启示。界定环境法与民法,应尝试在新的法律部门划分理论下进行,应淡化“领域定性”观念而代之以“问题定性”观念;为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法与民法需要合作,以“公序良俗原则”为联结点,确立了二者在调整范围上的界分。  相似文献   

2.
学术论文的引证情况不仅反映研究主题的历史概况,更反映学界的交流与争鸣状况。通过分析《政法论坛》2001—2020年期间民法学论文引证状况发现:民法学论文的内外部引证数量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学科论文相比数量依然较低;主要引证法学尤其是民法学方面的文献,法学内部引证占据主要地位。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民法学研究至今仍未打破自我封闭的学术藩篱。在未来的民法学研究中,为了开创民法学研究的新视角,寻找民法学研究的创新点,推动民法学的良性发展,应当打破部门法学分立格局,破除单一部门法的限制;打破学科间分立格局,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借鉴;善用法学内部规范分析法的同时,注重运用外部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比较刑法不是指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国际组织制定的一种叫做“比较刑法”的刑事法规,而是比较刑法学或刑法比较学的简称.它可从两种意义上加以解释:一种是从法学研究的方法意义上解释,比较刑法学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刑法学;另一种是从法学学科的意义上解释,比较刑法学是作为比较法学的一个部门学科,同比较宪法学、比较民法学等命名的部门学科,具有相同的独立的意义.前一种认识突出了研究刑法学的比较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后一种认识突出了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学科的刑法学的意义和作用.按照学科划分的标准来说,不能以采用的方法的特征来建立一门学科,而是要根据研究的对象来划分学科.但是,能否  相似文献   

4.
检察学与宪法学、诉讼法学、刑事政策学等法学学科关系紧密,它们虽然也要研究检察制度和检察实践,但与检察学相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它们都不能包含或者代替检察学从总体上对检察制度和检察实践进行专门而又系统的研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同其他部门法学研究不能取代检察学研究一样,检察学的综合性特点也不能取代其他部门法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法治体系的根本依据,也是法学体系的制度坐标。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首先要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今日国家治理领域现实问题艰巨繁多,对宪法理论课题的研究亟待加深,为中国宪法学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脉络,融通各种理论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今已一年有余。近一年来,法学研究者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如何,哪些学科在关注,关注点为何?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CLSCI期刊载文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该主题在法学研究中关注程度较高;学科主要集中于法理学、司法制度、民商法学和宪法学;关注点在不同学科间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较为集中,如法治体系、审判中心主义、民法典编纂、基本权利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的扩大,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相应的责任问题日益受到民法学和环境法学的共同关注和重视。但是,两个学界对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问题存在不同的法学视阈。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立法采取的是民事立法和环境立法的双轨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了民法学界和环境法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两个学界之间的沟通成为促进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面对环境本身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民事责任问题以及新型环境风险侵权责任问题的双重挑战,我国环境法学与民法学需要进行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对话,以拓展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民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地说 ,中国古代有律学而无法学。这对后世留下了不良影响 ,我国部门法学研究水平不高 ,几乎成了清一色的法典注释学。法律是需要解释的 ,但仅此则不能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发现法律“真理”的方法。中国民法学研究不应习惯于单因果式的思维 ,而应不断把新的科学方法引进民法学领域 ,吸纳创造性思维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抽象思维法则作为民法学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采用行为法学方法 ,结合案例研究民法 ,为现实的民事法律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源泉 ,吸取外地民法学的优秀研究方法 ,采用历史、综合、比较、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与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建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民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9.
1 从法学体系而言,经济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部门应用法学。但是,经济法学与一般部门应用法学如民法学、行政法学等相比较,显然具有不同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这种特殊性主要是指经济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般地说,经济法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相交叉的学科。经济法学之所以是一门交叉学科,这与经济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关。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关系中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都制定了各种法律予以调整。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各国制定管理(或干预)经济活动的法律也日益增多。因此,在法学领域内出现了研究这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律现象的经济法学。经济法学的理论是关于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的理论,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或干预)经济的理论。对于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必然要求与经济学特别是经济管理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法学研究,并运用适合本身特点的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在我国,经济法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我们知道,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以来,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民法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学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集中体现了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冲突与契合。我们要理性看待司法考试对民法学本科教育的负面影响,正确确立民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民法学的本科教育尽快脱离困境,实现民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混饨-分化-整合"是科学发展的路径.这是科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的内在超越.历尽原始的素朴、中世纪的压抑、近代的崛起和现代的美饰之后,科学以独特的自我意识、鲜明的特质、非凡的创造和指数增长的速度成为文化家庭的贵族.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史蒂芬?霍金是英国享有国际盛誉的理论物理学家,著名科学散文作家,他的5部科学散文蕴含着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社会学意识等丰富而发人深省的科学哲学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是霍金取得巨大科学成就和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关键因素,而且大大增加了其科学散文的深厚度,这些是作品获得广大读者青睐的重要原因。这些意蕴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创新型社会建设以及科学散文创作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相关史实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择取了三大要素以梳理出笛卡尔科学哲学的思想主旨:用"心身二元"审觉了科学何以可能的哲学前置,以"方法之方法"重建起知识瓦砾中的新屋架,携"科学之科学"完成了机械论哲学的最终范本.由此,笛卡尔在科学史上的别样形象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的发展与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方法论体系,以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般称为科学学。其核心命题是想说明科学是什么,科学发展的规律怎样。从学科建制的标准看,科学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科学学研究的命题看,科学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内涵日益丰富。文章从探讨科学内涵入手,回顾了科学和科学教育内涵的演变过程,使得我们对科学及科学教育的理解不再仅限于静止的、平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结合当代科学哲学对科学思维结构培养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探讨其与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自主、学术自由与计划科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自主和学术自由是科学共同体的根本组成要素和本质属性,也是科学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科学的自主性意指,科学对其社会环境的依赖与科学独立的核心能够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这样两种因素之间的张力;也就是说,科学共同体要力图把科学的外部影响纳入到科学自身运动的固有逻辑之中,维持科学的相对独立性。科学获得自主有一个历史过程。科学自主的特征是相对性、协商性、惯例性。学术自由具体到科学,主要指科学研究自由。学术自由是由基础科学、科学价值中性和科学家的角色特点决定的。学术自由是科学创造的根本保障,直接有利于科学自身的进步,从而在长远上也有益于整个社会。限制和破坏学术自由的恶果是相当严重的,必须雏护和坚守学术自由。基础科学是无法计划的,这是基础科学或基础研究的本性。计划科学往往导致不良后果乃至恶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确定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方针 ,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长期以来 ,我们在处理两者关系时 ,常陷于“偏重”的状态。这有历史根源 ,也有认识论根源。实践证明 ,“偏重”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必须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根本原因是 :两者有着相同的客观真理的本质 ,有许多共同之处 ;两者日趋交融 ,界限越来越模糊 ,损害一方 ,等于损害另一方 ;两者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 ,各有独特作用 ,缺一不可。认真贯彻并重的方针 ,要克服许多阻力 ,困难和障碍 ,为此 ,必须采取一些革命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