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甄(1630—1704年),四川达州(今达县市)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所著《潜书》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唐甄在《潜书》中的军事思想独树一帜,对明清之际频繁的军事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探索。 唐甄军事思想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表现在他从政治、军事、天时、地利等客观具体情况去分析“知兵”的“自然之理”,而不是靠天命迷信;特别是对于战争的胜负,唐甄主张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除以谈论鬼神来代替谈论人事之兵。  相似文献   

2.
唐甄所论及的治国之方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笔者认为,唐甄在论述其治国之方时体现出双重性对现实世界力倡法治,主张先有治法,后有治人;对构建的理想王国,却更重德治.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对立,却和谐地统一在唐甄对旧制度的批判和对新王国的憧憬中.  相似文献   

3.
唐甄(1630—1704)四川达州(今达县)人,是我国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意识。为了适应当时已经出现的市民阶级利益的需要,他提出了“富民”的经济主张,这一主张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甄《潜书》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一般哲学思想,已经发表过不少文章了。对于其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似乎重视得不够,为此,本文试作初步探讨。《潜书》在唯物主义精气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丰富内容的辩证法观点。唐甄明确肯定,世界本原是气,这种呈现出“混”、“辟”状态气的运动,化生出天地万物。这种化生,是阴阳之气通过“聚敛”和消散来实现的,而且不断往复下去。唐甄  相似文献   

5.
几个伦理学难题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之事实如何与行为之应该如何以及联系二者的道德目的,是伦理学基本对象;利己与利他关系,是伦理学基本问题;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是伦理学基本流派。利他主义只主张“无私利他”,其代表当推孔子、墨子、耶稣、康德;合理利己主义只主张“为己利他”,其代表公认是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个人主义只主张“单纯利己”,其代表为杨朱、庄子、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己他两利主义既主张“无私利他”,又主张“利己不损人”,其代表主要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素有重民爱民的民本传统,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期望君主推行仁政,这种观念成为唐甄直接的思想资源。唐甄继承了这样一传统,以此为基、以三代之治为摹本构建了他的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7.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刘方玲在《唐甄与近世思想进程论析》中指出:清初著名思想家唐甄(1630—1704),在对传统儒学的反思认识中,提出了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学说。沿着这个理路,唐甄进一步提出事功出于心性,他说:“众人有庸见矣,  相似文献   

8.
唐甄所提出的“五伦百姓,非恕不行”的伦理观,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及其道德教条,在传统的形式下,反映了当时正在成长的市民阶层“平等”的道德要求,包含着近代资产阶级伦理观的萌芽;他的功利主义主张,强调以“救民”,“爱人”为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渗溢着某种类似“博爱”的精神因素,已经开始在突破传统“内圣外王”、“圣德王功”的狭隘眼界,表现出从传统向近代悦变的历史轨迹,闪烁着早期启蒙思想的光辉,他的伦理观对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甄是明末清初一位十分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议论性散文集《潜书》是其代表作。思想深刻,文情激越是唐甄散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同时,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思想和论述自己的观点,唐甄也十分注重行文的技巧。因此,唐氏之文,在文章的结构、修辞和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他心问题是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均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欧陆现象学家对交互主体性的反思为解决他心问题中的困难提供了丰富的现象学遗产。扎哈维和加拉格尔概括地重构了他心问题的“现象学主张”,认为对他心的“体验式理解”是一种前反思的直接社会知觉,它无须借助反思性的理论推理与心智模拟来实现。因此,“现象学主张”质疑读心研究中的心智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并对理解他心的诸分析进路的认识论谬误提出批判。在现象学自然化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神经现象学主张”则进一步提出理解他心的神经机制,即一种镜像神经元系统激活所启动的具身模拟。这将推进“现象学主张”对直接社会知觉在社会互动中首要地位的论证,并在神经科学与现象学的互惠约束中揭示出“笛卡尔式焦虑”是造成他心问题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军事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见于毛泽东关于军队的组织体系、纪律条令以及作战原则、战犯审判等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关于军事组织法的核心思想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毛泽东极为重视军队政治工作,将其作为"我军的生命线",同时强调军事指挥权的集中。毛泽东对军事行政法和军事刑法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在实践中严惩违反军纪的行为;对于历史上有军功的人员,主张功过不能折抵。毛泽东在战争法则上的主要思想是自卫原则和优待战俘原则,同时认为战俘与战犯有区别,主张严惩国内外战犯。毛泽东的军事法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军事法制建设,丰富了国际军事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杜甫在唐代是一位很有“军事意识”的伟大诗人。他不仅懂兵法、识军机 ,而且很有战争策略的眼光。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对全面了解杜甫的思想行为和唐代有关的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等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玄英是唐代治“重玄”道学的杰出代表,其综众家之长注疏《老》《庄》,深发“重玄”之妙论,“不舍仙家之术,更参释氏之文”,既言修身治国,亦云非有非无。在修炼观上,则主张去躁归静,性命双修。在道教思想理论和道教修炼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以理学之士典戎,临阵指挥虽非其所长,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战略思想,蕴涵其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于近世军事影响颇为深远。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主张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在战略态势上,重主客奇正,以我为主,稳中求变。在战略方向上,主张以上制下,从大处着眼,舍小图大。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尚未成年即开始了戎马生涯 ,多次平定地方割据叛乱 ,抵抗突厥入侵 ,每每大获全胜 ,为唐朝的缔造、巩固和国威远扬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他的军事艺术十分高超 ,诸如知彼知己、兵不厌诈、欲取故纵、骄寇夺志、虚实相兼等 ,都运用得相当纯熟  相似文献   

16.
唐朝贞观君臣吸取隋朝灭王的教训,推行"仁政德治"的国策,使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刑法宽平、秩序井然,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冶世.贞观统治集团行"王道"、倡"民本"本质上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建立理想社会的政治实践,把握住这一精神实质,也就会透过历史表象洞悉贞观冶世的全貌和特质.  相似文献   

17.
石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三先生”之一 ,也是理学的奠基者之一适应宋初新的经济、政治形势的需要 ,大力倡导儒学复兴。他对儒学多方面的理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其贡献尤其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猛烈抨击佛道二教和腐朽的文风 ,从而为新的思想的产生扫清障碍 ;二是大肆提倡儒学的道统说 ,以此来与佛道的法统说相对抗 ,产生了很大影响。石介的思想已展示出理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与进步性。我们应该给理学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唐朝中后期,佛教和道教达到兴盛,儒学受到佛道两家的严重威胁,尤其是佛教。李翱继承韩愈的道统说,明确提出了反佛的主张。李翱对待佛教的态度是在坚守儒学的立场上,对佛教进行"辨而排之";在对佛学的心性思想和方法分析、吸收的过程中,提出了"复性说",为儒学的改造和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汉宋兼采”及具有经世致用特征的学术思想,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西力侵逼所造成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使曾国藩萌生了学习西方的现代化意识。在19世纪6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倡导派遣留学生、创办近代机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等等,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开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曾国藩的“中体西用”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使得他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中的作用,只能是“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开先河者。  相似文献   

20.
《史记》本纪与世家记载的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最后决战发生在垓下毋庸置疑。两汉人士也从无疑义。《汉书.地理志》及汉魏旧注均认定垓下乃沛郡国下属的聚邑,与陈郡无涉。《史记正义》所主垓下"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说"无文献根据,且自相矛盾,不可采信。从《汉书.地理志》本注体例可知垓下聚与城属于不同层级,决非同地。近年安徽固镇县濠城镇北"霸王城"(原名圩里村)考古发掘成果,证实此处为"大汶口文化最早的遗址",亦为秦汉城遗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但认定即垓下聚遗址,既与汉魏权威文献违戾,亦有移花接木之嫌,恐难以成立。据唐《元和郡县志》及宋《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垓下聚遗址应在濠城镇东北二十余里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