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是智慧的存在物 ,认识与评价都是人类的智慧生存方式。在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人类的智慧有着不同理解和把握 ,但或存在着认识论主义倾向 ,或带有非理性主义的片面性。现当代哲学的多样性和人本性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 ,应全面认识并反思人类智慧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深化对人类精神能力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创作生涯中的宏伟杰作,它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吸吮着民族文化的丰润乳浆,梳理着传统文化中因袭劣根,观察体味现实生活和时代的变化,着力于国人心理的剖析,通过社会主体——人,去表现世界,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而鼓舞国人去创造世界。老舍把智慧奉献人类。  相似文献   

3.
情绪觉悟力是由情商(EmotionQuotient)所反映,而不能被普通智商测试所体现的人类智慧的基本因素。情绪自觉和情绪他觉是情绪觉悟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对情绪觉悟力的认识划时代地拓宽了人类对自身心理能力的理解范畴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智慧丰富多样,但总的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技术智慧、艺术智慧和人术智慧。技术智慧是人类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制造工具进行物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艺术智慧是人类用假想和虚拟的手法对现实世界的演绎和超越;人术智慧是影响人群、把握人生、征服人心的一种智慧。三种智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且互渗互补。如果以一种智慧为主,兼具其他两种智慧,就能成就更为亮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以书为镜     
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亦是自己。我曾经想,一个人,认识事理可以藉由师,认识人情可以藉由友,那么认识自己,或许应当藉由书,或许还应当加上师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当一个人在书海中漫游时,他可以看到最纯粹真实的自己。因为书和自己都不能欺骗自己。  相似文献   

6.
分析维果茨基的智慧发展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慧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 ,被称之为高级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类智慧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心理学家们的观点不一 ,其中维果茨基的智慧发展思想独树一帜。他从文化———历史的视角分析和解释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给智慧理论乃至整个心理发展理论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他用意识、活动、内化、言语、合作等概念恰如其分地描述智慧形成的结构及其智慧发展的过程 ,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推广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类从有自己的历史以来,生存问题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类自身,人类实际上也是在不断解决旧的生存问题同时又面临新的生存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寻着自身生存之道,积淀了丰富而深速的生存智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生存之大道,为人类贡献了高超而又意义深远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8.
儒家内省对当代心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内省是一种修身养性、提升人生境界和求知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它作为一种干预、影响及完善人的方式.在理论基础、方式和应用上都与西方心理学内省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儒家内省作为一种本土心理文化资源.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有三方面启示:有助于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本质的认识更为完善;有助于心理学把握到人类心理的本真面貌;有助于心理学帮助人类实现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弗洛姆看来,"自由是人类存在的特征。"他根据自由的性质将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不仅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探究人类追求自由的历程,而且深入人的心理层面深刻地剖析并揭示出现代西方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指出现代人何以可能实现积极自由,由此而形成其独特的逃避自由理论,然而这一自由理论却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正>厘清了顶天立地的内涵,实际也是把握了科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无论是科学发展史,还是人文历史的进程,无不体现着对顶天立地目标任务的解决。当然,我们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顶天还是立地,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对客观事物本质认识是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都是有限的,既受到人本身的知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也受到人类实践条件的制约。从社会发展现实来说,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总是伴随着人类的实践进程而不断向前的。当代人类实践越来越向系统化、协同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也必然会催生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今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日益完善,而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却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卡西尔把人界定为"符号的动物"。符号催生了人类的自我意识,维系了人的社会生活,推动着人类的认识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但符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工具。要深刻地理解人的符号本质,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号的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的智慧与其推理能力关系密切.推理能力是人的智慧的体现.学习推理是发展智慧的基础.学习推理要掌握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认识相对稳定状态的对象的推理,也要掌握认识发展变化对象的各种辩证推理.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熟练地运用推理,才能产生智慧.  相似文献   

13.
智慧·谦虚     
智慧是人的相对完善的认知能力;智慧分为道德智慧和非道德智慧。道德智慧与利人行为成正比而与害人行为成反比;非道德智慧可能与利人行为成正比,也可能与损人行为成正比。要取得智慧,应具备天资,应努力学习。谦虚是较低地看待自己而较高地看待别人的心理和行为;谦虚是一种卑己尊人的大善;人要具有谦虚的德行就应“以己之短量人之长”和“与强者比”。  相似文献   

14.
在认识论中,思维创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认识客体的观念形态,二是创造认识主体的新的规定.科学的发展日益证明,认识不仅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客体信息的思维创造,认识的本质在于思维创造.然而,思维创造并非在人类社会一开始或个人一出生就很完善,它有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这些发生可以不断地往回延伸即回溯.通过对不断发生过程的追溯,可以看到认识的高级阶段以认识的低级阶段为先导,认识的最原始阶段.又以一些前认识阶段为先导.通过发生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知道,人类种系和人类个体认识发生、发展过程是怎样由不知到知、由低级阶段的知到高级阶段的知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个体胚胎发育和整个动物界的进化存在着一致性,儿童的心理发育和人类认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儒家"人贵于物"的生态思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它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从"功利"出发,遵循的是"天人对立"的二元论哲学思想。而儒家从"道义"出发,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一元论哲学思想,将人类的道德扩展到自然界。在道义这一点,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儒家的生态智慧是一致的。但两者在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方面存在着分歧。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万物与人的平等地位,主张爱的平等性,而儒家则认为"人贵于物",主张爱有等差。与西方生态伦理相比,儒家生态智慧更适合实际需要,有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是调动学习者的一切心理积极性的一种极其艰苦而又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若要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尽快地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就必须学会科学地运筹我们的大脑.充分调动大脑两半球的积极性作为“自然王冠”的人类大脑,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在学习中科学用脑,首先就应把两半球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据研究,人的大脑两半球与动物的大脑两半球不同,在功能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  相似文献   

17.
建立学习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是一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学习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展,人类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着世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着自己。学习,作为联系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人类重要活动和课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人们开始把它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来进行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休谟坚信自己的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这种可能的人的科学使休谟首先去探索人的资质的范围和局限。人学是致力于说明灵魂的、解释人类本性的自然心理原则。在世人的日常生活中,必须就着人类的实际、事务和娱乐去取得实验材料,经过审慎地搜集比较和类推,达到对人类感觉与能力持续不断地追究和说明的程度。休谟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强调人、充分认识并肯定人的价值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随着人类自身的演进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古代的天然有机统一论到近代的主客二分对象论,再到当今生态危机条件下必须确立的新的和谐论,反映着人们对这一关系认识的逐渐深刻和完善。人类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当今条件下我们应该确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作为自然机体中的必须以实践方式存在的一分子,改造自然的绝对限度是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人生哲学在大学心理辅导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想内在地解决现代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危机,如空虚、孤独、痛苦、绝望,甚至自杀等等,必须仰赖哲学的智慧。 古代社会的智者们能更集中地花大量时间、精力来研究人自身的问题,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人被物化,不愿也不可能静下心来思考有关人自身的问题。可以说,古代社会最有智慧的人在研究人,现代社会最有智慧的人却在研究物。心理辅导是关注人生智慧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看来,现今的心理辅导对人心理的哲学关注及研究却不如古人深刻。实际上,现代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绝不应忽视或无视古老的人生智慧。大学心理应该自觉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