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作为翻译家,赵元任最得意的是他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个译本译笔精彩,译技高明,语言地道,是"一本值得后人认真研习的翻译典籍","在中国口语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章简要谈谈赵元任及其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并以此文缅怀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赵元任是第一个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介到中国来的人。这部译作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儿童文学译作中的经典,与赵元任先生在翻译上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语体选择、文化策略、语言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三方面讨论赵元任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审美再现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以期深化翻译审美再现和翻译审美主体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映射论看林译《浮生六记》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是我国传统译学一贯关注的研究方向,而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汲取更多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译学理论加以扬弃的批评和继承。林语堂翻译思想中的"忠实"、"通顺"、"美"之三原则,理解起来不难,而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却不易。以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论观照林氏英译《浮生六记》,方可发现其中有诸多传译失当之处,而这些翻译不当之处可基于映射论中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分析来加以修正或弥补。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清华大学人文的译学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金岳霖、贺麟、钱钟书等8位清华代表性人物的开拓性翻译研究,论述了清华早期人文学科从各个不同方面对我国译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和改写等方式,尽量保住原文"文化万象"词的内涵。华兹生《史记》英译文成功地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塑了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经典译作。华兹生《史记》"文化万象"词翻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典籍英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之难众所周知,令人望而却步。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相对比较成熟完善,和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中西方诗歌在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完美的翻译"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对等"是无法实现的。将美学观点引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通过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提出"美学对等"命题,指出其实质是一种动态对等,即译诗和原诗之间美学效果的对等;通过对宋词《声声慢》叠词翻译的对比分析,集中探讨了中英诗歌翻译中语音层的审美再现,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对等"的本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著作中所出现的植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角度对其英译进行分析。目的是考证其英译和文化意象的传达,希望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笔者首先分析《英译〈诗经.国风〉》共出现的79种植物英译,认为其中值得商榷的有"唐"、"条"、"黍"和"稷;"然后提出相应的更能"传神达意"的翻译,尤其强调传达原作中特有的中国文化意象;还探讨了上述翻译欠妥的原因。最后文章简要说明了文化意象传达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就《诗经》乃至典籍翻译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诗学、译学角度研究《神州集》 ,以庞德意象诗学及“语势”译学观作理论支撑 ,初步探讨《神州集》译学观及其译学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庞德意象诗学及“语势”译学观深深影响了庞德《神州集》的翻译。在《神州集》中 ,庞德采取了异化翻译及“内容派生”或“有机形式”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用自由诗译诗 ,以意象、“语势”为尚 ,注重以“形象”、“创新”取“势”。在翻译中 ,模仿汉诗句法 ,打破英文句法 ,释放“语势” ;运用跨行等技巧 ,增强意象视觉性 ,释放“语势” ;创造新的节奏 ,建立新的联系 ,释放“语势”。  相似文献   

10.
翻译界常言的“诗人译诗”之说实际上预设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翻译本质的分析揭示出译者多元身份的必要性,并以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阐发了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文体风格传达的贴切性和重构译文经典性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学贯中西的的学术大师钱钟书先生提出的"诱""讹""化"翻译观,在翻译学界反响强烈。目前,关于此译观的分析研究,各家众说纷纭,视角不一。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都是不可避免地烙上"讹"的反叛者的印记,但又不甘于"落寇为草",时时刻刻,兢兢业业争取"化"境界正统地位,故便从"讹"通向"化"的道路上不断克己,在这坎坷的中间地带和空间中重塑原作,平衡于还原原作与潜意识地体现自我的张力之中。钱先生的"诱、讹、化"翻译理论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哲思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在欧美家喻户晓。在中国,它也堪称儿童翻译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这与第一个将它译介到中国的人——赵元任是分不开的。文章回顾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译本的翻译过程,探讨了译本背后的翻译规范和社会文化因素,以表明译本的最终面貌取决于文化、翻译目的和读者、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勒菲弗尔的"改写论"关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改写形式,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和诗学。中国古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受到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发展的影响,同时,中国古诗英译也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现代美国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郑燕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同情’诗歌翻译观"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讨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翻译思想。郑文认为"同情"是雷氏诗歌翻译观的要旨,但没有指出是什么要素支撑着"同情"观,因此对"同情"的认识有欠深刻。从"诗人即译者"和"罗马诗译论"两篇文章的系统观点来看,雷氏的"同情"诗歌翻译观是建立在"灵感"和"平等"这两个要素上的。作者和译者都是靠灵感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的,他们之间其实没有主与仆的区别。非但如此,在雷氏看来,创作也是一种翻译,由此作者也成了译者,译出语也化为译入语。随着作者和译出语概念的消解,译者之间和译语之间实现了平等。雷氏的观点改变了传统译学的理论格局,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阐述了赵元任的语言观和外语教学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赵元任的外语教学观,并论述了赵元任的外语教学观对当代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斯坦纳《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是一部难得的译学力作。可是,《通天塔》之独到的"异化"论却被误解成"归化"观。实际上,《通天塔》"异化"译学之锋芒,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对海德格尔异化译学的吸收,主要表现在对海氏的反语言交际观和词语溯源译法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华兹生通过向西方英语世界介绍其英译的《史记》取得重大成就,享誉学界。本文借用勒菲弗尔"重写"理论,从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对华译《史记》进行描述性分析,说明华译《史记》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影响下对原文的操纵。华兹生成功地在原文诗学形态和译入语文化主流诗学间求得平衡,达到两者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19.
在统计和总结汪榕培、潘智丹的《英译〈诗经·国风〉》译作中所出现的全部58个动物名称的种类、英译的基础上,以《秦风·小戎》一诗中"骐馵"为例,利用跨学科、综合性的考证方法,即从训诂学、名物学、文学翻译等视角对其英译进行具体考证,考证结论是《秦风·小戎》一诗的"文茵畅毂,驾我骐"中的"骐馵"被译为"Black horses with white legs"是译者"创造性的叛逆"的体现。翻译中的细致、正确的考证行为和过程对中国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启发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两方面:①能正确传播中国文化;②有助于我国译论建设和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传播和接受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赵元任先生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景记>,指出创造性叛逆具有一个内在的"度",它与不负责任的错译、滥译与讹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