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博抢先看     
了解了世博会的历史,回顾了以往历届世博会的精彩盛况,这一站我们将聚焦浦江之畔的2010上海世博会,展现本届世博会的精彩看点。鸟瞰上海世博园区,如今整个世博园的场馆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2.
2005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沈阳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随着展会的闭幕,世博园也将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面临着各种竞争,如何打造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博会"令人关注.世博园所在地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便捷的交通、周边丰富的客源和国际级的旅游品牌,这些都为世博园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然而由于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展会固定的主题以及沈阳模糊的城市旅游形象将会为世博园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除此之外,在展会期间世博园的服务管理和设施建设上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也将成为世博园今后发展的不利因素.作者分析了如何利用对世博园发展有利的因素,改善不利因素,提出需要在深化主题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旅游项目;以优质的服务、完善的设施为世博园创造良好的口碑;加强营销,突出"北方世博"的品牌;联合周围景区共同创建沈阳精品旅游路线,实现世博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是你想到的,还是想不到的,都能在上海世博园里见到——从电话到蒸汽机,从电影到彩色胶卷,从电视机到机器人……几乎每一个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发明,都在世博会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上留下了足迹。它们或传播着人类的智慧成果,或昭示着属于未来的生活理念,无不成为历届世博会最浓墨重彩的乐章。如今,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闭幕。在184天的时间里,作为东道主,中国同样烹饪出了一道"科技世博"的盛宴。外电评价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史上科技含量最  相似文献   

4.
<正>走马观花看世博园,在恢宏的场馆和超炫的前沿科技展示之外,还有什么留在心底,成为永恒?是文化,多种文化元素让本届世博会底气十足。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场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盛宴",世博会展示的经济辉煌,科技进步,低碳新理念,建筑设计等等最新成果,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它引领着中外观众穿越历史,去感受世界文化的深邃与多彩。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内对于旅游形象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缺乏对世博会旅游形象的探讨.文章以重庆市民为例从旅游形象三个连续链的角度探讨世博会的完整旅游形象.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的评价都是正面;在世博会的三个连续链整体形象方面,重庆市民认为"美食小吃"、"商机/贸易"、"嘈杂/人多""特色展品/各国珍宝"和"冷漠"也是世博会的形象,而这些在封闭式题项中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海地区的重大节事当属2010年世博会。对于上海世博会,国内有不少学者作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以世博会为例,讨论了重大节事活动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巨大财富和无形资产,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它受到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海以举办2010年世博会这一重大节事活动为契机,努力完善城市形象建设,并借助媒体报道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上海世博园区内交通运营的有效组织和园内园外交通的一体化运作,有关方面对园区内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进行了深化细化,并与园区外交通组织进行了有序衔接,形成了世博会交通组织方案。园区内交通组织与管理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交通服务包括3个方面:1.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世博专线主要承担园区内越江客流,于2009年7月31日全线贯通,长约5公里,从北至南设  相似文献   

8.
针对世博会巨额亏损这一重大课题,笔者分析并找出了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亏损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运用于上海世博会的经济风险分析,根据汉诺威世博有限公司的经验,指出上海世博公司需要引起注意的几个方面,结合我国和上海的实际情况,为上海世博公司提出预防、规避和分散经济风险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翼风 《社区》2010,(23):22-23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下文简称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举行。经过筛选,中国台湾设计师巫永坚以汉字“人”作为核心设计的“海宝”形象被选为世博会吉祥物。因此,巫永坚也获得了“海宝爸爸”的称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会与博物馆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两者都以实物展示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展示的都是人类创造物的精华,两者共同关注科学与文化,都是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艺术理念传播的课堂。这些共性的存在,使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世博会不断创新的展示理念与技术对博物馆展示技术的发展一直发生着影响,而博物馆界人士参与世博会筹办,博物馆展览融入世博会之中,是世博会与博物馆两者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体现。历史上,不少举办世博会的城市都曾将博物馆作为整个世博会的一个展示内容来建设,或在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变为博物馆,部分世博会展品为博物馆所收藏,这不仅仅是世博会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同时也通过博物馆传播了世博会精神,延续了世博会使命。正是由于世博会与博物馆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充分体现世博会与博物馆互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