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的前提是树立宪法意识。宪法意识是公民法治素养的应有之义,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将宪法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自身的行宪护宪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宪法思维,促进全社会宪法认同的形成。开展宪法学课堂教学,首先应从讲授和解读宪法文本开始。  相似文献   

2.
比较宪法学的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专家认为,21世纪中国将步入宪法世纪、宪法时代。从近些年宪法与民众的距离缩小、领导人对宪法更加重视、宪法实施受到更多关注与推动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宪法世纪与宪法时代不是梦。21世纪中国需要大批宪法人才也是可以肯定的。比较宪法学是宪法学家族中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含金量高的一员,在宪法世纪、宪法时代以及培育宪法人才方面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行宪法颁布施行已有30多年了,可是宪法意识、宪法观念等仍未完全深入人心,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宪法文化来促进宪法实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学习宪法;通过告诉人们宪法文化是什么、宪法文化包含什么内容来普及宪法知识,提高人们的宪法意识;通过加强宪法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以推动宪法的实施;通过对宪法的教育、宣传、学习以培养人们的宪法观念,构建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实质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是从深层次推动公民对宪法精神与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情感培养。通过对宁夏公民宪法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公民宪法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一致性、公民宪法意识对公民意识的影响,提出了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宪法义务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宪法所认可,成为宪法学重要研究范畴。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学者一致认可的公民宪法义务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多有不同。本文首先评析了学界对公民宪法义务概念的界定,提出应当从宪法基本精神角度理解和界定公民宪法义务,通过阐述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基本精神和公民宪法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并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6.
宪法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宪法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宪法实施后的状态进行评估,进而考察宪法实施的效果。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对于该评价方法进行过充分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界定宪法实施效果的内容,确立评价宪法实施效果的方法、对象和标准,探讨宪法实施效果的评价的构建。对宪法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可以宪法实施过程中的薄弱与不足,推动我国宪法实施、完善宪法学研究,加强我国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宪法:民主之法——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宪法产生发展的历史、宪法的内容及宪法发展目标揭示了宪法学这一本质特征。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宪法含义经历了从规定政权组织结构到规定公民权利 ,从规定公民权利到保障宪法中公民权利实现的变化 ;从现实世界范围内各国宪法内容考察 ,它们在形式上都承认主权属于人民 ,确认了一系列民主制度和民主原则 ;从人类发展趋势来看 ,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 ,由于需求的无限性 ,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据此 ,宪法学研究范围具体应包括 :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制度、国家、公民及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宪法学是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围绕以财产权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自由与权利展开,寻求国家权力介入公民经济生活的边界。对经济宪法学的研究应以宪法文本为基础,分析宪法中保障经济自由与权利的相关制度。经济宪法学还应研究经济自由与权利与其他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经济权利与自由对宪政、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权力的经济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特征体现在普适性、程序严格、不得相抵触三个方面,据此可引出三个问题,即宪法为何应被遵守?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法律抵触宪法无效?凭借独创的“纯粹法理论”在宪法学领域作出不可湮磨贡献的凯尔森,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宪法应当被遵守是因为其效力来源于“基础规范”;程序更严格是对“实质宪法”的形式化的要求;“法律抵触宪法无效”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陈述。以上解答便代表了凯尔森对宪法效力问题的核心观点,即其纯粹法理论下的宪法效力观,希望籍此能将纯粹法理论的合理内核融入当今宪法学理论研究之中,使“规范性”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宪法",毋宁是宪法学的逻辑起点,而公民的生活方式正是该问题的妥善回答.宪法学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宪法哲学,宪法哲学是找寻最佳生活方式的合适路径,并在公民的生活世界中培育宪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中的宪法意识是人们在具体行为中的心理活动,包括支持人们行为的宪法知识、宪法理念、宪法情感和宪法意志。观察实践中的宪法意识应当从宪法功能群体着手,确立评估对象,运用访谈、问卷及文献收集等方法,收集反映人们心理活动的记录,进行实证分析,才能够具体回答现实生活"谁的宪法意识、哪一层面的宪法意识",才能够准确评估公民宪法意识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2.
政治宪法学是当前中国宪法学界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它将政治作为宪法的本质,强调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并将制宪权作为宪法学的知识界碑。中国政治宪法学力求从历史和民族的政治统一体去理解中国现行宪法,提出了对中国宪法的另一种解释与期待。通过对中国政治宪法学相关概念和观点的归纳与整理,可以勾勒出中国政治宪法学的几个基本逻辑,而对此逻辑的理解和把握必将深化对中国宪政的认识,并对中国宪法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罗正德同志编著的《中国宪法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是我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先见诸于世的一本宪法学新作。 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行宪法和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对中国宪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释。《新论》的面世,为各级各类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学习宪法知识和对我国公民进行普法教育提供了一本简明通俗、内容新颖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宪法学研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对宪法规定的普及宣传、解释或注释,以及对其合法合理性的阐述,而更在于从批判性的立场来发现宪法内容中的不足和过时成分,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推动宪法的发展和更加的完善化。因此对宪法学研究来讲,制度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制定法完美化的批评、宪法的普遍性价值以及环境的变化都是宪法学研究要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原因。在各国,制度创新的进行一般是在兼顾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革命与改良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宪法学是一门法律科学,这是由宪法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宪法学应然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宪法思想(宪法哲学)、宪法规范与制度及宪政运动规律。相应地,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也应该包括宪法原理论、宪法制度论、宪法保障论和宪法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明确载入我国宪法。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关键就是依宪法治国。依宪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人们应当树立起对宪法坚定不移的信仰。宪法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是走向宪政的精神支持。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意识的消极影响、宪法自身的不完善及现实生活中诸多法治条件的不成熟,公民宪法信仰的严重缺失仍然是我国宪政和法治建设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宪法信仰与法治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确立宪法信仰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公民宪法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从培养公民的宪法情感与态度、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培植我国公民的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7.
宪法的保障与实施是宪法学研究领域里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从具体实践入手,先阐述了宪法的保障与实施的基本内容与重大意义后,再从宪法建设在保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方面论述了宪法的保障与实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为拓展我国宪法学研究空间,实证地研究我国宪法是一个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存在的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的现象,认为无论在其自身体系的建立还是其对我国宪法学现有体系的批评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以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为依据,提出我国宪法学界目前的重心应是关注、阐释、指导我国的宪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和研究外语教师公民意识的现状和问题,对福建省63所中学的366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外语教师虽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其认识不清和知识不足,特别是其普通公民意识最为薄弱。外语教师普通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在于教师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没有相互兼容,即其知识基础和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中缺乏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宪法适用是宪政实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而我国目前对宪法适用的重视远远不够.文章通过对宪法适用的概念以及宪法本身内容、特点的分析,从宪法适用之应然性、可操作性和公民对宪法适用意识觉醒三个方面,论述建立完善的宪法适用体制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