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较充分地分析了屈原《国殇》的创作背景,并从理论上将爱国主义区分为“自卫型”和“扩张进攻型”两种,认为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自卫型爱国精神”占据主导地位并获得历代中国人民的认可。而最早充分体现这一精神并对后世具有示范意义的诗歌作品,就是屈原的《九歌·国殇》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当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是贵族的宗族观念和北方殷商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这种爱国精神并不代表楚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社会的发展没有实际的积极意义,故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否定屈原的爱国精神并不等于否定今天的爱国主义,也并非因此而找不到今天爱国主义的精神源泉了。《诗经·小雅·采薇》一诗的爱国精神才是今天爱国主义的最早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二年元旦,郭沫若刚动笔写作《屈原》,重庆的报刊上就预言:“今年将有《哈姆莱特》型和《奥塞罗》型的史诗出现。”这预言反映了文艺界朋友对作者的厚望及对中国戏剧发展的美好憧憬。《屈原》问世后,曾轰动文坛,受到赞誉,郭老也说:“拿性格悲剧一点来说,要说象《哈姆莱特》,也好象有点象”,①但“究竟是不是《哈姆莱特》型和《奥塞罗》型不得而知”,然而历史已作出了回答:《屈原》同《哈姆莱特》并立于世界文学之林是毫无愧色的。本文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屈原》和《哈姆莱特》作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有些字词或其意义出现在战国以后,部分诗句语无伦次、思维混乱、不符合屈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论证了《楚辞·九章》中的《思美人》、《悲回风》和《惜往日》3篇非屈原所作。  相似文献   

5.
一、从战国时汉水下游的地理状况看汉北的地望屈原在怀王二十四、五年被放汉北,顷襄王初年又放之“江南之野”(《史记·屈原列传》、王逸《九章序》)。关于江南之野其地,王逸未作具体说明,或以今日江南之地当之。如胡文英《屈骚指掌》注《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一...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我国战国后期的杰出诗人屈原作过较为完整、独特的研究。鲁迅除了在他未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汉文学史纲要》中以独立的位置对屈原的生平、生活道路、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而且在其它论著和杂文中,诸如《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言论自由的界限》、《从帮忙到扯淡》、《题未定草(七)》等中也多有论述,同时在诗歌《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中,广泛地采用了屈原诗作中所创造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浅论《离骚》王注与洪补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又是战国、秦、汉几百年间屈原作品研究成果的总结。《离骚》等作品的感人的爱国激情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使得这些篇章在屈原怀愤自沉以后,就在楚国人民中广泛地“相传教”。到了两汉,从高祖、武帝直到章帝等,许多帝王都爱好楚声。武帝还特意命淮南王刘安作《离骚经章句》。刘向典校经籍,把屈原作品和宋玉、贾谊等作家模仿屈赋的作品都辑在一起。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  相似文献   

8.
中学课本中的《屈原列传》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司马迁在青年时期,漫游途中,来到长沙曾亲自去凭吊过屈原。他被屈原辉煌的才华所折服,他被屈原高尚的人格所感动,他深深地同情着屈原的不幸遭遇。而在他身受宫刑之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事迹,更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对屈原有更深入的了解,他要通过对屈原一生不幸遭遇的介绍,揭露出人世间的黑暗,以抒泄他那心中的积愤。 屈原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由于诸侯的相互兼并,中国境内出现了秦、楚、齐、燕、韩、魏、赵七雄对峙、彼此争强的局面。在七国中,处在西北部的秦国兵力最强,处  相似文献   

9.
早年在大学听讲《楚辞》课,老师曾以极其严肃的语气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他说:“没有古代的屈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伟大的诗人是民族的灵魂,借着诗,他给予我们征服苦难的勇气和保证胜利的决心。他用死为我们说出了生的意义和价值。”年轻人偏爱文学,只认为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对老师那番义正辞严的教导,我当时并不在意。  相似文献   

10.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11.
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它是在个人的归因方式、目标设置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对自我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可以通过增加正面的职业自我效能信息、改善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等措施达到促进其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职业辅导、职业培训等领域开展职业自我效能辅导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作为对个人与社会或民族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把握,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家或民族利益的高度自觉,同时,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也给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产生、发展、升华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价值选择和整合机制、动力机制以及利益关照视角。而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背景和客观要求来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获得足够的人文精神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入世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将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国际背景之下,所有这些使得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西化"与"分化"的挑战;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社会公德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德育工作要应对入世的挑战,必须充分运用传统德育教育的优势,融入时代的特点,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南,德育理念更新、内容创新、模式出新。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与西方哲学接轨 ,以解决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因此 ,百年中国哲学是在以西方哲学为价值标准和取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 ,其中也包括中国哲学的自我定位、自我反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迈向 2 1世纪 ,中国哲学既要超越国界 ,走向世界 ,又要凸显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 ,创建中国哲学的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信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该文尝试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自信概念 :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前 ,自信研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及具体教育实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的自明性不是对象自身的自在显明,而是相对于一个主体的直接被给与。自明显现的直观对象不仅有纯粹的经验材料,还内在的包含了主体的先验认知形式,因而胡塞尔的自明性主要是逻辑的和谓述的自明性。作为知识的绝对起点和终极标准的自明性是一种先验的自明性,而一旦这种静态自明性被引入时间和辩证法,就会被转变为解释学的文化生成意义上的相对自明性,作为哲学起点和终点的绝对自明性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总结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研究的进展 ,由此提出建立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构想如下 :将学生学习自主性评价纳入总的学习评价目标系统 ;构建学习自主性评价的结构体系 ,其结构成分包括价值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归因、学习管理、学业自我概念、创新精神、情绪智力等因素 ;采用定性定量结合、多种方法配合的评价模式 ,提高教师评价水平和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任何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扬主体人格的今天,如何实现公民对国家忠诚和主体精神的共生共强,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文章以留学生在国外保护奥运火炬的爱国主义行动为引子,探索爱国主义的本质,并试图寻找一种适宜于民主社会的爱国主义公民教育方式。文章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爱国主义至关重要,但不应以牺牲公民独立自主的精神为代价;二是为避免公民自主价值选择偏离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应将爱国主义视为共享命运。因此,呈现历史事实真相、加强自主探究、采取共享命运视角等应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高校自我发展是指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法人实体为了实现自己办学的目标,有意识地调节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其具体运作机制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设定→自我实践→自我评估→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知、助学自验、自评”结合的培育方法 ,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育实验。结果表明 :运用该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效果 ,特别是对中、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小学生效果显著 ;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但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提高并不一定导致学业成绩的显著提高。同时 ,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也影响着数学自我效能感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