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论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认为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和实施主体是民间非盈利性公益社会团体 ,我国当代慈善事业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首先 ,慈善机构和人道主义救援组织是我国慈善事业的骨干力量 ;其次 ,其他非盈利性公益社会团体、某些事业团体、宗教组织是慈善事业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开发和利用社会的慈善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慈善事业中,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地位影响巨大,当前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从行政垄断型向开放市场型转变的阶段,转变的关键在于合理定位政府和慈善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了促进慈善公益组织的效率和透明度,一方面须明确慈善公益组织的法律地位,保证慈善公益组织平等获取慈善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须明确和强化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的依法监管的职能和责任,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公益慈善机构指导、规范和监管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3.
慈善事业是一种慈心善行的社会行动,是以人道主义为行动依据、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动员为基本形式、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行动体系。慈善事业作为正式的国家福利与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介和桥梁,更是立足于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慈善事业的发展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积极的社会建设、扁平而非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均等化的国家福利和服务、“去市场化”或“去商业化”的慈善行业以及特定的慈善文化,这些要素分别构成了慈善事业何以可能的社会价值基础、结构性基础、制度性基础、内在品质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象力”的论述、鲍曼的个体化理论与共同体建设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可为理解利他即利己的慈善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总体而言,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理想走向应是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募款规模稳步提升、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慈善事业不能缺位。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是西北地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常态慈善和灾荒救济作为传统慈善的延续和发展,仍然是这一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流。教会慈善的传入为该地区传统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客观上推动了这一时期慈善事业的近代化转型。尽管西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同时期京津地区和江南地区,但它在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仍然起到"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商会的互益性质及其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仍欠发达的条件下,发挥互益型民间组织的公益性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公益慈善现状.中国的商会属于互益型民间组织,商会除了承担其主要的经济职能外,还在近现代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国各地商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作用,必须积极理顺商会与政府的关系,扩大商会对公益慈善事业政策法规制订的参与权;克服商会的自利倾向,发扬商会的公益性精神;商会要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让社会了解、理解商会及其所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先生一生胸怀国家社会福祉,关心公益,同情弱势,倾其所有捐资助学,进行了众多的慈善活动,其慈善精神与传统的慈善思想有一定的区别,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公益观念,即重教乐捐、重义轻利、重募重理的时代特征。梳理与挖掘陈嘉庚的慈善思想,对于继承与发扬其慈善精神,对于发展当前的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益慈善是宗教发挥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道教界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道教界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广泛好评.研究道教公益慈善事业的思想根源、开展形式、活动特点以及文化推广意义,是总结和深化当前江苏省道教公益慈善事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慈善捐赠机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捐赠机制是慈善捐赠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包括捐赠动员、激励和监督几个因子.当今中国,慈善捐赠动员存在着半体制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两种方式,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激励机制则可以分为广狭二义,通过政策制度性规定和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捐赠者的善行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善款善物的使用,需要加强内外监督,这是慈善捐赠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建立起规范的捐赠机制,慈善事业才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当前慈善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199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慈善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总结出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7年),研究重点在于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第二阶段(2008—2015年),研究议题扩展到组织公信力与制度建设等焦点问题上;而在现阶段(2016年以来),慈善研究侧重于慈善法、互联网公益和社会治理等新的议题。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不断演化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也展示了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下一阶段慈善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人捐助行为和网络慈善。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学与华人研究之视角探讨公益慈善,应强调将其置入政治经济框架中加以分析。公益慈善关系到社会价值,但不能简单地视慈善家之善举为其善心使然,或仅仅是受到宗教或道德观念的影响。道德观念和宗教精神固然会鼓励善行,但市场经济社会中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却有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公益慈善为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发挥着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的作用。首先从人类学的角度简要回顾人类社会演变中的公益慈善,进而探讨中华文明之下的公益慈善,再以潮汕传统的善堂与慈善事业为例,讨论民间宗教与慈善及其关联与互动,最后集中讨论全球化市场经济与公益慈善,并进一步阐明,现代公益慈善肇始于工业化之后,乃市场经济社会的特有现象。如今,公益慈善已成为维持全球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力量,公益慈善文化亦随之成为社会构成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社会精英与普通市民共识共享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慈善本质上是"善",但慈善活动过程中不乏伤害受助者尊严的情况。随着"尊严"价值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凸显,"尊严慈善"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尊严慈善"主要指慈善主体尤其受助者必须而且应当得到自己、施助者以及社会的尊重和善待,同时,在慈善关系中的参与主体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受助者的尊严是"尊严慈善"的核心问题,受助者与施助者在自尊与尊重的双向互动中促进受助者的尊严;慈善机构对受助者尊严的实现具有伦理共同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公益慈善参与社会养老是一条重要途径,应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认为应该从慈善本义、历史和现实角度、多元养老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充分认识公益慈善参与社会养老的重要作用;结合泉州公益慈善养老情况,认为应鼓励发展合作型、社会服务型和互助型等公益慈善养老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慈善行为既出自人们对弱者和贫困者同情的善良意志,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慈善事业的发展既是政府鼓励和推进的事业,也需要全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目前,官办慈善组织在组织公益慈善活动方面起了主导作用(甚至是支配作用),但近日诸多公共事件的发生使这一体制遭到许多批评,并使慈善议题成为大众舆论的焦点。因此,在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中,我们既要考察目前慈善事业发展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更要思考如何调动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来共同参与。分析我国的官办慈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思考我们如何推动民间慈善和私人慈善活动的发展,使慈善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是我国慈善事业制度缺陷的典型瓶颈,结果必然会使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无法吸引更多财富流向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此外.因没有专门的法规条款和行政文件,慈善公益组织的财务制度、募捐善款、救助项目等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这也使得民间慈善组织难以壮大,应通过建立完善慈善法、税收优惠制度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晚清义赈的兴起源于从1876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丁戊奇荒”,在这次灾荒救助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规模的灾荒救助组织体系和比较科学的灾荒救助运作模式,对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向近代化转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慈善机构出现了新的转机,进而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社会慈善事业,主要表现在具有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的酝酿萌生和具有公益性质的慈善事业的初步扩展。但维新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犹如昙花一现,没能获得持续的发展,直到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蓬勃兴起后,曾受顿挫的慈善事业才得以复苏,从而为旧式善堂、善会向近代新型慈善团体的转换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逐渐形成了庞杂而丰富的思想体系,而且其慈善主体也实现了从最初单纯的国家慈善到以国家慈善为主、宗族慈善和宗教慈善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发展过程。另外,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轨迹还明显具备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兴衰相表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通过分析具有普适性的慈善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础,构建合理科学的制度安排,积极完善慈善环境,培养公众现代慈善意识,重视慈善行为的社会评估与回应,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值成长壮大时期,而相应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税法体系尚未建立。对域外慈善税收立法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存在税收优惠政策不公平、免税资格和免税范围认定困难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慈善事业和民间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指出,应当摒弃我国目前以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为税收优惠的标准,构建以公信力为标准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税法体系,进一步区别非营利组织和公益组织,明确公益组织的免税资格和免税范围,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新疆慈善事业由宗教慈善、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构成。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水平初级化等特点,出现了慈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监管机制缺失、对慈善的依赖等问题,降低了救助的实际效果。以宗教慈善为主、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为辅的新疆慈善事业格局折射出宗教、国家与民间力量对新疆基层社会的不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