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所有权是物权法构建的重要内容和难题.国家所有权的存在是客观的,物权法的构建无法回避这一重要现实。否则,各种类型的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都将随之产生不利影响,物权法自身确认财产归属关系的基本任务也将无法完成。国家所有权的全民性具有克服其他形式所有权的剥削性质和消极因素的重要作用,是形成宏观调控自动均衡机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国家所有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通过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的重构,厘清与国家所有权相关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实现国有财产的合法使用和最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研究命题。我们既无法直接沿用传统物权法知识进行分析,也不能纯粹依据现实做出判定。《物权法》在文本结构上已经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成员集体享有的“所有权”。在现代法治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应当以经济效益、实质公平、经济安全为基本诉求。在法律规制与乡村自治协调、法律保障与政策指导互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均衡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建构科学合理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相关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将物权的客体规定为动产和不动产,但是却将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规定为"国有财产",而没有简单地以"动产和不动产"来指代。国有财产是集合物,它作为国家所有权客体的必要性,也体现了罗马法中集合物这个概念的现代意义。集合物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应当适用同一法律关系,包括成立以确权或归属为目的的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将"国有财产"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能实现民法对国家所有权的确权保护,维护国有财产发挥公共利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行物权法为农村土地交易理清了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的关系。但是农村土地交易仅仅依靠物权法是无法解决的。农村土地交易权利配置与利益分享机制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构建以农地发展权为基础的农地制度,再进行具体的制度安排是构建我国土地交易利益分享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所有权性质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物权法中所有权在大陆法系国和英美法系国家中的现况,分析财产与物的定义及其关系,本文倾向于我国物权法立法中应借鉴英美国家关于财产的观点,采用含义更为广泛的物的概念来定位所有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国家所有权制度浅析——经济学观点的引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所有权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由于国家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性 ,国家所有权也体现出不同于物权的特殊之处。从经济学的假定及观点出发对国家所有权主体的经济人及政治人特性、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效用实现、国家所有权保护中对外部侵害与内部控制的防范等问题的研究 ,表明国家所有权的制度设置应采取民商法与经济法并重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所有权立法的问题正处在激烈的论争之中.笔者认为,"三分法"的模式已不符合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但在物权法中不对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加以规定,令这两种重要的所有权失之规范,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因此取消"三分法",构建统一的所有权制度,在此基础上特别规定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所有权体系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宪法》第9条规定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既不能解读为私人的所有权,也不能被解读为国家的财产性权利,加之《民法》《物权法》等私法并不能完全揭示其特殊性,因此《宪法》中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有了存在的基础和必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主权宣示,重在资格而非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公权.“全民所有”突出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共属性,由此引出国家在自然资源领域的管理和保护职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制度构建应当区分产权制度和监管制度,区分自然性自然资源和人为性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严格界定公权的存在界限和介入领域,以保证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义务得以履行.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的立法模式是物权法立法中的重要问题。第一种观点主张根据所有权标的的不同,将所有权区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第二种观点认为,应根据所有权主体的不同,对所有权进行类型化的区分,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第三种观点认为,所有权的类型化区分和平等保护相结合。笔者认为,根据平等保护的差别性原则,应该侧重保护私人所有权,因为私人所有权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物权法》中,法人所有权并未取得与国有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同等的规范地位.这主要缘于对法人的非伦理,交易性人格功能的思维定势,妨碍了对其法社会学意义的认识.在历史与社会的维度上,通过法人所有权早已建立起社会财富的整体支配与个人支配间次第推进,跨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过渡权利体制.这也正是法人所有权在所有权社会化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调停"功用,从而也是将其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及个人所权于物权法中平等对待的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与股市中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国家所有制的官僚主义,应通过创设国有股表决权证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股市的基础制度性金融工具,坚持公有制原则,保留国家所有制的所有制部分不变,从改革公有制的支配制度入手,变国有资产的国家支配制为社会支配制。个体根据成本收益原则自主决定参与资源配置,成为股民,因此社会支配制不可能是人人支配制,支配主体只能是自愿参与的股民,这就形成了股民支配制,它将消除国家所有制的官僚主义弊端,将国家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是以规范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为内容的财产归属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私权利的刻意回避使物权法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直至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方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先占是法律史上最早确立的所有权制度。它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法律所允许范围内的无主动产,从而取得其所有权的事实行为,然而最新通过的《物权法》对此仍未做出规定。本文借鉴外国已有理论和实践成果,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论述先占的成立要件及相关问题,并提出我国将来有必要在《民法典》中确立先占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共同富裕是公有制经济制度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国家所有权制度的设计初衷。为落实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应当运用法治方式完善和落实国家所有权制度。为降低民众生活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法律不宜将气候资源设定为国家所有权。为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建议规定先占制度。为体现物尽其用、机会公平的理念,国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透明化改革方向。在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等领域,一律采取公开招投标的竞争方式选择经营者。为确保民众从国有财产中获得直接收益,建议建立国有企业的全民分红制度,优化轻徭薄赋的减税降费法治体系。为完善国家所有权的司法保护制度,建议允许国资管理部门或人民检察院对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建议确立人民代表诉讼制度,完善人民群众有奖举报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指出 :“活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人是产生活劳动的劳动力的天然所有者 ,因而创设经济法之内物权 (人对其劳动力的所有权 ) ,既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 ,又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上、法律上的可行性 ,而且在法律上确认经济法之内物权 ,使投劳者得以之对抗投资者纯粹以资本所有权无偿取得剩余价值 (并不衙认投资者之内物权。重构投资者与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关系。这对于突破我国企业立法中民法物权理论局限性所带来的立法上的局限性 ,创新企业立法 ,从而解决我国企业产权不清、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所有权,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成为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成员权,三者密不可分,共同构成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完整内容,并对三要素分别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天价乌木案”的讨论中,民法所面临的困窘只有通过宪法财产权规范的介入才能够得以消解,即必须反思民法通则第79条埋藏物归国家所有条款的合宪性问题。宪法上财产权保障的核心是财产的“私使用性”原则,目的是提供个人自由和自我统治所必需的物质前提。基于这一规范目标,在适用比例原则展开审查之际,应对民法通则第79条采取合宪性限定解释,埋藏物仅在法律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情况下才可以归为国有,且立法机关对国有财产范围的界定,须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权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国有股权行使的关联问题不同于一般股权,有特殊性。而现有《企业国有资产法》作为调整国有股权的特别法,在调整国有股权关联交易问题上并没有体现特别之处,而是《公司法》的简略照搬。所以我们应该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使更好地规范国有股权行使中的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股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民法中的物权和债权且与公司财产所有权相伴而生的独立的权利。在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革的过程中,股权的正确认定可为经营权重新定性,为公司法人所有权在理论上铺平道路。这是股权最大的价值所在。此外,股权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投资者获得收益提供一些理想途径。最后,股权的扩大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强化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资源产权制度:作用、绩效、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国有产权为主的现行资源产权制度,导致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可持续发展危机,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误读和国家神话,国家对所有权的有限行为能力以及垄断经营。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要求建立非国有产权为主的市场化资源产权制度,私有资源产权自由合作而成的公有产权和公有资源产权可使公有产权居主导地位,通过公共和公有的国有资源、政府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利益调节职能,国家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矿权出让和采矿权价值评估法律制度使国家在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的配置中未能取得应有的矿产资源资产收益。规制矿产资源犯罪的刑事立法对盗采、破坏矿产资源的犯罪未能形成有效的威慑。国有矿产资源资产惨遭资源腐败利益共同体的掠夺而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监管法律制度未能起到应用的作用。为了防范国有矿产资源资产流失,应构建矿产所有权出让、矿产所有权价值评估的法律制度,构建矿产所有权出让金的数学模型,确定矿产所有权出让金的合理金额,完善国有矿产资源保护的刑事立法以及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监管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