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低成本工业化的增长模式依托了资本驱动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为此,探究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碳排放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建立绿色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经济增长源泉;检验EKC存在性,计算碳生产率和脱钩指数,以进一步探讨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在长短期内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现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驱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较大,劳动的贡献逐渐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不稳定,碳排放的贡献相对较小,但碳生产率较高.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经济增长,长期内福建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资源配置效率、工业发展基础等影响,技术进步转化生产力方面并不高,经济增长效应不佳。通过用甘肃省经济数据拟合广义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出广义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甘肃省经济发展还处于高资本、劳动投入推动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型模式,科技进步转化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有效劳动模型及人为资本外部性模型对河北省1978-2003年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表明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但是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长,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量和分析了我国“六五”至“十五”规划期间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并分时段分析了技术、资本、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是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应从加大公共教育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入手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测算宁夏科技进步贡献率对促进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18年宁夏全区及18个县(市、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估计结果表明:1990—2018年,科技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宁夏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5.48%、48.04%和16.48%。由此可见,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科技进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资本投入驱动宁夏经济增长的特征尤为突出。宁夏各县(市、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非常明显,呈现区域间的不平衡性,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性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效劳动模型和索洛增长方程对河北省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投入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已超过了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成为当前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1985年以来资本存量的估算,并对1985-2006年重庆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了重庆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发现直辖效应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影响很明显.资本和技术是重庆市经济最主要的增长源,重庆市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建议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优化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升全要素贡献率,从而促进经济待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变化情况,选用1979—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来拉动的。因此,今后应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采用《福建统计年鉴(1987—2012)》数据,对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科技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福建省经济增长对科技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在长期都有明显的正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步发展福建省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将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要素,通过构造包含有生产要素三次产业投入结构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三次产业中的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产业间的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从弹性系数比较来看,第三产业的要素产出效率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大于资本和能源的产出弹性系数;从要素投入方向看,在要素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具有增长效应,第三产业资本增长份额来源于第二产业,劳动、能源投入份额全部来源于第一产业有利于实现产出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延边地区工业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内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经济增长具有其特殊性。通过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延边地区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对GDP的贡献度大于劳动投入,劳动投入产出系数较高说明延边地区经济增长较多地依赖劳动的投入,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撑,因此。延边地区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以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为重要历史节点,将1952~2011年划分为三个时期,基于陕西省的要素投入数据,分别估算了西部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及技术水平的贡献率,并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判定。结果发现:(1)整个时期内资本的贡献率远高于劳动及技术水平的贡献率;(2)不同阶段由于经济环境及政策等的不同,要素贡献率有所变化。改革开放后到西部大开发前这一时期,技术贡献率大幅上升;西部大开发至今,劳动贡献率有所增加;(3)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属于高度粗放型。西部地区需要在维持资本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持续加大教育及科技投入,逐步转资源密集型为科技创新型,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要素时,除选取传统的资本投入、劳动因素和人力资本作为解释变量外,还引入了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变量,通过建立变量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对变量的序列相关性及平稳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性质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含中间投入规模报酬不变C-D总产出生产函数构建要素错配测度理论及要素配置优化对总全要素生产率ATFP潜在增长的影响框架,利用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及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02-2017年三次产业间资本和劳动要素错配及要素配置优化对ATFP潜在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2002-2017年资本及劳动在第一产业投入过多且错配均未明显改善,在第二产业均投入不足且错配均有较大改善;第三产业资本投入偏多且错配程度逐年下降并接近无错配水平、劳动投入持续不足且错配未明显改善;资本配置优化对ATFP潜在增长的贡献呈倒W形,劳动配置优化对ATFP潜在增长的贡献呈W形;2015-2017年劳动配置优化对ATFP潜在增长的贡献高于资本且差距渐增。  相似文献   

15.
将产权制度变迁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产权制度变迁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发现,资本投入是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产权制度民营化改革通过改善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广东经济未来要保持持续增长,应减少对资本投入的依赖性,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更好激励机制的民营科技产业.推动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深圳经济的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探讨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深圳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就深圳经济如何取得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受到传统资本、劳动和林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林业科技进步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广义林业科技进步细分为狭义林业科技进步,采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相关面板统计数据,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结合索洛余值法,测算中国狭义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连续9年,狭义林业科技进步、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林业从业人员、林地面积、林业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及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因素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34%、61.47%、2.79%、10.77%、9.14%、0.49%。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林业科技贡献率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首先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考察各影响因素与河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河北省经济增长均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人力资本投入的弹性最大,其次是国内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最小。然后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来考察各因素的弹性系数在1978-2012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国内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弹性比较稳定,劳动力投入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相对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9.
资本-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及其对扩大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替代劳动取决于技术因素和两者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一国工业化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由于体制和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等原因,我国出现了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导致经济高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资本劳动替代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体制特征和时序特征,针对资本一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采取打破行业垄断、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和发展有较小替代弹性的产业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有利于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20.
海洋科技与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一样,是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可以有效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产业化。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对山东省2004—2012年海洋经济总值与资本、劳动力、科技投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劳动、科技等要素投入每增长1个标准差,将分别影响海洋经济产出增长0.980、-0.015、0.010个标准差。山东省海洋经济呈典型的资本驱动型特征,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高。基于科技进步的视角,山东省应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要素投入水平,创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