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诗人的作品能否流传千古,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在诗词中风格很大一部分由意象来体现。纳兰词至今仍是研究界的热点的原因之一也是在于它独特的意象,及由此意象形成的艺术风格。本文试以纳兰词意象的研究为切入点,来分析纳兰性德诗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的词中包含着太多的"风"意象,其中以"东风"、"西风"为最。纳兰在使用"风"意象时,既联系了时令,又传达了心绪,使其笔下的"风"具有了与传统相异的纳兰风格。  相似文献   

3.
纳兰词序言及词中对地名的标注、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词与意象的选用以及与江南文人的过从甚密,皆是其词地域特征的具体呈现。究其成因,主是因侍卫身份得以随同康熙巡游各地,使其词顿具纪游特色,这是“身游”所致。对异地风情的好奇与敏感,对江南秀山丽水的神往与眷念,对汉族人文蔚兴的向慕,对江南山水烟霞、人文景观的艳羡,在纳兰词中皆有体现,此巧纳兰词地域特色的神游之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香艳"是纳兰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人们所忽视.纳兰词的"香艳"之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象、情境、色调的温软香艳和对前代艳体诗人情思语汇的借鉴吸纳.这种风格虽然为诸多因素所削弱,却对提高纳兰词的艺术品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其纳兰词是清词"婉约派"的典范。纳兰词中的爱恋词、羁旅词及友情词以"情真意切"著称。在纳兰词的英译传播中,"传情"特点应该是译者追求译文"神似"的核心元素,情感的传达与再现应该脱离汉语语言形式的樊篱,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优势,使英语读者在译文中体味纳兰词的"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7.
典故和意象分别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关键词,而典故与意象的结合不仅是梦窗词学理论的一项实践,更是梦窗词庞大意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意象系统的多样化运用折射出梦窗用典的不同手法。林逋、咏梅二句及孤山意象群体现了梦窗藏用典故核心词及揉词裂句的引用手法;红叶题诗典故在词作中的不同内涵、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梦窗对典故强大的演化能力。梦窗词的典故意象自成系统,不仅通过重复利用典故塑造整体词作的词格,还在丰富、更新了传统意象系统之余,以缀连典故的方式开启了新的诗词欣赏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四处是点评纳兰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纳兰词的情感底蕴,深刻挖掘其真切凄婉的艺术境界,使人认识到纳兰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作为词坛上的特殊人物,长期以来学人一直遵循着陈其年、陈廷焯与王国维之评对之尊重与研读。细玩起来,几家清儒之评有许多不一致与思路分歧,而他们的分歧恰恰暴露出纳兰之于中华词史上的致命弱点,而这可能也不是纳兰需要标举之处。事实上纳兰词的一些特征诸如"自然之眼""梦境宣叙"等意义,不在于是其表面上的特点,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在于更能暴露纳兰作为特殊身份对中华传统的缺失,从而体现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词创作中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解读词人情感密码的重要的依据。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词中的楼意象词相当多,从她们的楼意象与其他意象的组合词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境遇情愁。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在论及汉代乐府创制与生产的情况时,指出"朱马以骚体制歌",其中"朱"指朱买臣,"马"指司马相如。汉代文人有很多摹拟"骚体"的文学创作,司马相如在文学创作中对"骚体"有着较为熟练的掌握,骚体赋在他的赋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郊祀歌》十九章是汉乐府中的重要篇章,关于这些篇章作者的归属,目前尚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考辨,推测其中的《朝陇首》和《天马》(其一)两首大致可以认定为司马相如创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歌词中的诗歌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歌词与诗歌合一是一部既往史,如今歌词已从诗歌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然而,二者仍然有着密切关系.诗歌可成为歌词和歌词可以是诗歌的情况并不少见.现代歌词中的诗歌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诗歌被谱曲而成为歌词,古诗今译成歌词,歌词原作即诗歌.  相似文献   

13.
臧克家新诗文体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含蓄精炼的抒情范式;锤字炼意的苦吟精神;善于运用比喻经营意象。  相似文献   

14.
中唐以后,除了民间广为流行的长短句外,还出现了文人亲自创作的长短句。文人的长短句到底起源于哪里?假定文人的词是受民间词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什么原因使文人对长短句保持持续不变的关心,并给予了词的地位?民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是以怎样的方式传达到文人那里?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词文人化过程中文人词的形成原因,同时可以对定论词的性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蓝田是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著名诗人,受明代结社风气的影响,他先后参加了杨慎发起的丽泽诗社与冯裕等人组织的海岱诗社,与杨慎、冯裕等诗社成员交游唱和,还与边贡等师友及胡缵宗、王献等各级地方官员交游。在明中叶诗歌复古风潮席卷诗坛的背景下,考察蓝田的结社交游活动,既可从中窥见其诗歌创作异于复古风潮的渊源有自,也可藉此认识当时诗学观念与创作的多元化及诗歌流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自古诗人就发现诗与画之间存在某种契合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理论还鲜有人提及。柳永词绘人写景具有融画入词的特点,其艳情词类似于肖貌传神、气韵生动的人物工笔画,羁旅词犹如细致鲜丽、苍润淋漓的山水图,而都市词则像繁华富庶的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等人的词体写作,完成了由李白创制以来的阶段性宫廷词向士大夫词的一次转型,反映出声诗写作与新兴曲词写作的相互融合;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在客观上成为链接宫廷到民间的桥梁,也成为士大夫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相互交流的纽带,在推动民间曲词兴起的同时,又将盛行于民间的一些文学形式汲取到自己的创作之中,新乐府诗三三七的句式结构直接对词体的句式方式产生了影响;自居易词体写作具有发生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传播与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文人结集风气盛行,歌辞集、存于文人总集别集中的辑录歌辞等歌辞文本传播方式的产生, 使歌辞的文化功能出现分化与转移:文人歌辞音乐意义之外的诗性特质开始受到重视,歌辞离开音乐而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价值得到认可。文本传播作为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外的新生之物,所带来的文人歌辞从音乐意义向歌辞诗性意义的转移尤其引人注目,于是在诗歌创作内容、生存方式、诗歌创作观念等方面均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从而使中国诗歌发展获得诸多创新变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西方意象派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统一,即意念之象。诗的"意象"对审美与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其独特的创制方法和各种意象类型。  相似文献   

20.
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延续了初唐的去音乐化运动,古风中的乐府和歌行盛行,造成了音乐消费的空缺,以七言绝句为代表的声诗大量涌现以满足对声乐歌词的需求,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中唐时代,直到词体形式的代兴,才渐次出现了词体取代声诗的现象,因此,盛唐绝句声诗的兴盛可以看作词体发生的前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