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澧在莎学研究中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并注重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时代因素 ,进而把握莎士比亚的特征和重点莎剧的主题思想、艺术特点 ,还对西方莎学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中的谬误提出了批评。他的莎学研究为中国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的中国莎学研究中,莎士比亚与宗教,特别是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成为中国学者颇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共发表论文近20篇,探讨了莎士比亚的宗教观、《圣经》与莎剧、莎剧中的基督教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莎士比亚研究流派中,马克思主义莎评作为一种唯物主义的批评流派,曾对当代莎士比亚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莎评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反映,注重意识形态批评,是一种具有强烈道德诉求的政治批评。这种批评包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莎作的翻译、研究和莎剧的演出中。莎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外国文学、英国文学和戏剧研究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中国莎学有不同于欧美莎学的独特之处,融入了中国文化、艺术和戏剧精神以及伦理道德思想。中国戏剧(戏曲)演出莎剧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叙述莎士比亚,"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在与莎剧的遇合过程中,显示出中国戏曲独有的审美与认识价值,中国莎剧体现出来的独特审美价值是我们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众多的希腊罗马题材剧,思想艺术多属偏弱,但仍有《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可以进入莎剧的优秀行列。在历史剧以外的各体裁中,最初的一篇都是希腊罗马题材剧。而在代表莎士比亚最高成就的悲剧中,希腊罗马题材剧不仅是起始,还是终结,并且这一起始与终结承载了莎剧思想发展的两次转折。这些有趣的现象,直接说明了莎剧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尤其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二重性及他们与王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动物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莎士比亚通过修辞手段在其戏剧中使用了数量可观的动物意象。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尝试从隐喻认知视角解读分析莎剧的动物比喻。研究发现,莎剧的动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种;按比喻的本体划分,可以分为以人为本体的比喻和以事物为本体的比喻。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对动物比喻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莎学研究起步,主要是译介西方的研究成果。与西方学界相同,中国文人对莎士比亚也有着矛盾的接受态度,有人称颂,有人贬低,也有早期反对、后期提倡的。尤其是茅盾,后期对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意义进行深刻解析,直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梁实秋则坚持莎剧的人性论和无阶级性,认为莎剧描绘了普遍的人性,莎士比亚和其剧作都不具有阶级性,不能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主要莎剧译本在方言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论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将莎剧方言划分为地域、社会、时代、个人和舞台方言五大类,采用文本对比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出莎剧中方言翻译的原则:凡莎士比亚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戏剧效果的各种方言,在译本中应尽可能体现,旨在让读者明白不同语言变体的社会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1986年4月,中国举行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产生了震动中外的深远影响。"中莎会"首任会长、莎剧节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曹禺对首届莎剧节的成功举办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1.狠抓节目质量,展示中国演剧艺术的第一流水平;2.鼓励、支持多样化的莎剧创作,让广大人民成为莎翁的知音;3.强调文艺队伍的团结,齐心协力搞好首届中国莎剧节。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