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用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重点研究"港股直通车"事件是否对港市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及波动溢出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前,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应,但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后.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仅存在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港市与沪市间还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与深市间则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沪港股市的波动溢出和时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朴  李梦玄 《管理学报》2008,5(1):96-100
采用基于加权CCF的方差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以此信息为依据构建BEKK模型对两序列间的时变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两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并不显著,一股市的冲击对另一股市的波动产生的传导性影响不明显;两股市的联系和联动性相对较弱,但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全球主要股市间信息溢出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不同阶段的全球主要股市间(包括美国、英国、日本、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均值(收益)以及波动(风险)溢出效应及其变异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市间的均值和风险溢出具有非线性特征;全球股市信息与风险联动性、互动性不断加强,传导路径也更加复杂;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在开放度、信息传导效率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汇率机制和股权分置改革加强了我国汇市与股市一体化程度,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演化和几大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增强了两个市场间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与多元BEKK-GARCH(1, 1)模型相结合方式研究了国内汇市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关系, 实证结果不仅表明两大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 还发现在不同交易周期下存在着不同的波动溢出效应, 短期来看股市向汇市有单向传递效应, 随周期变长发展为双向溢出, 其中又以汇市向股市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长期则仅有小幅度溢出效应存在于股市向汇市波动传递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涟漪效应"来解释国际股市联动性的大幅波动。所谓涟漪效应就是中心市场特有波动对其它市场间联动性产生影响的现象。本文采用滚动窗口和DCC-GARCH的方法计算了市场特有波动和收益相关系数,以9个主要市场指数为样本对国际股票市场中涟漪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后国际股市联动性变化与美国市场的涟漪效应有关,美国市场特有波动升高(降低)会导致全球股市联动性升高(降低),而其他市场特有波动并没有类似影响。美国市场与其他市场间联动性基本不受第三方市场特有波动的影响,A股与美股联动性的增强是造成A股与其它股市联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此外,研究特有波动与相关系数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识别国际股市中风险传递方向,本文结果显示欧洲市场对其他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以往研究可能高估了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本文丰富了股市联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理解市场联动性变化、评估市场影响力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与伦敦期铜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向量GARCH模型考察上海和伦敦两个期铜市场间收益率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分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2001年前两个市场间,仅存在伦敦期铜市场对上海期铜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而2001年后,两个市场的联系加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着眼于全球性股市恐慌下的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股市之间的日内风险传染现象,使用日内5分钟数据,应用FFF回归、FIEGARCH模型、ARFIMAX模型的波动溢出三步检验法,对内地股市与其他三个东亚股市之间的日内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中国内地与日本股市互不影响;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股市之间,虽然在非恐慌时期几乎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进入恐慌时期后中国台湾股市显著受到内地股市影响.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股市下跌时的波动溢出效应比上涨时要大.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股市震荡,油价波动剧烈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不同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评价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既有改进方法的情况后,本文借鉴Diebold and Yilmaz (2012)的研究方法探索国际原油价格、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选取1986年1月到2016年12月原油价格、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和中国股票价格的月度数据,分别研究了静态波动溢出指数,动态波动溢出指数并做出了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变量国际油价解释了大部分的波动。方向性溢出指数是双向的和非对称的。在整个样本阶段系统的波动主要来自其他变量的冲击,变量国际油价的溢出效应占比重较大。变量国际油价、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股价对其他变量的波动溢出都存在非线性效应,前两者的正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大,负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小;后者的正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小,负向变量的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考虑国际原油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大幅波动存在联动性,本文采用二维标值Hawkes模型对2007年至2019年8月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的日度数据中大幅波动的单市场延续和跨市场传染的传播特性进行建模。实证结果表明:(1)Hawkes过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国际原油和中国股市之间大幅波动的自激发和互激发效应,并捕捉资产收益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聚集性、持续性和溢出性;(2)原油市场和中国股市的大幅波动均存在较强的自激发效应;(3)原油市场和中国股市之间大幅波动的互激发效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但在实际影响方面相比于自激发效应更为微弱。本研究对股票市场建设、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B股与H股及红筹股之间的溢出效应与信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向量GARCH-M模型检验了B股与H股及红筹股之间的溢出效应与信息流动.实证结果表明:红筹股对沪深市B股、H股对沪市B股的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均显著存在,而反向的溢出效应均不显著,表明信息是从红筹股向沪深市B股、从H股向沪市B股单向流动的;深市B股与H股之间相互的收益溢出效应均存在,而波动溢出效应均不存在,信息在H股和深市B股之间的流动情况不明显;在信息流动过程中,红筹股始终处于信息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沪港通是否有助于促进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沪港通标的股中A+H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差异,分析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变化并提出提高市场一体化的套利交易策略。基于转移模型的log t检验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格的收敛性因公司和时间而变,具有收敛关系的交叉上市公司占比较低,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且未见提高趋势。为提高股票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基于价差极值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的VaR模型构造了无套利区间的上下界,提出A+H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套利交易策略,实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获得显著的正收益。本文为市场一体化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并为通过套利交易促进市场一体化提供解决方案,为深港通推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向量GARCH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中上海A股市场、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给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市场均不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融合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3.
加密货币这一新兴的金融市场目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基于多重分形降趋移动平均交叉相关分析法(MFXDMA),以4类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和莱特币)、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加密货币单一市场、交叉市场间收益率的多重分形特征,以及加密货币和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交叉相关性的多重分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和莱特币各单独市场的收益率具有长记忆性、非对称的多重分形特征。4个加密货币市场中以太坊的市场效率最强,而比特币的市场效率最弱。加密货币市场对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产生了一定影响,市场间的交叉相关持续性增强。通过对比特币、比特币和以太坊交叉市场采用中心和前向移动平均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本文使用后向移动平均法的结果是稳健的。最后通过滑动窗技术,研究了单一市场和跨市场相关性、波动函数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比特币和以太坊,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时变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上证指数比恒生指数更易受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4家同时发行H股与ADR,6家同时发行B股与ADR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GARCH(1,1)-MA(1)模型,探讨ADR与原股报酬波动的外溢效应,以了解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整合程度。结果发现,我国H股与ADR之间存在报酬波动性的双向相关性,B股与ADR之间存在报酬波动性的单向相关性。本文认为,投资主体差异、市场发展程度不同以及汇率制度是三个影响我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整合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GC-MSV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自由流动、信息充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之间受相同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协同变化的特征,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一直是经济金融界研究的热点。随机波动模型是随机微分方程的离散化表示形式,其通过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过程来描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特征,更适合于金融领域的实际研究。本文引入GC-MSV模型对我国汇改后汇市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汇市与股市间存在负相关的动态价格溢出效应;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阶段和持续震荡阶段均存在不对称的波动溢出效应,且随时间推移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6.
证券交易所作为市场经济的轴心,其高效运行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规模和竞争力都不断进步,这与其在国际化层面的落后表现不符。在Lo(2013)对全球最大45个交易所的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交易所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并且采用面板数据,针对沪深两所的竞争力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6年的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方法研究沪深两所上市和交易竞争力的动态演变,并且给出近五年来45个证券交易所竞争力发展速度的排名。其次,本文利用2016年的截面数据和context-dependent DEA方法研究沪深两所当前的上市和交易竞争力以及国际化程度排名,并且将2013年的国际化程度排名与2016年进行对比,研究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Lo(2013)的评价结果相比,两个交易所的综合排名快速提升,上交所的上市竞争力和深交所的交易竞争力已经跻身前列,但两市的发展并不平衡,尤其是上市竞争力差距明显。相对于2013年,沪深两所的国际化程度均有所提升,说明沪港通、深港通和QFⅡ等开放政策及市场规范建设措施成效显著,但总体处于落后水平,这是制约沪深交易所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为了尽快打造世界一流的证券市场,实现资本强国目标,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香港、印度等市场的成功做法,重点做好去"政策市"和推进国际化两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分红政策和股东保护监管,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互联互通,开设"国际板"等。相比国内外同类文献,本文创新引入了国际化程度指标,组合运用DEA-Malmquist和context-dependent DEA方法,并聚焦于国际情境下的沪深交易所竞争力动态演变和政策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小波视角,采用多分形波动率,构建时-频域溢出指数刻画市场间复杂性,借以研究网贷市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波动溢出问题,并利用行为金融学和长尾理论解释异常现象,结果表明:(1)网贷市场与其他市场均存在双向溢出,且随着时间尺度从短期向长期推移,溢出强度不断上升,其中网贷市场与Shibor溢出效应最为显著。(2)总体上网贷市场主要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但在部分短期尺度上能够主导跨市场传染过程。(3)网贷市场与其他市场间显著溢出主要集中在网贷问题频发时期。(4)在股市和债市低迷时期,网贷市场能够主导彼此间的溢出。稳健性检验佐证了以上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雷曼破产日至2009年1月底这段时期内上证综指、恒生指数以及S&P500指数的日内高频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跳跃显著性检验方法和扩展HAR模型,对波动跳跃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雷曼危机导致股市波动的显著提高,但中国内地股市受到的影响最小;中国香港股市成为波动跳跃发生频率最高、跳跃幅度最大的市场,且波动跳跃主要发生在夜间休市时间内;雷曼危机使得波动率模型的预测精度大大降低,股市风险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