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0年代,欧美国家随着群众政治运动的风起和结构分解战略在文化界的泛滥,兴起了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或称女性文学批评(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它在思想路线上申张女性权利,“女权”名称由此而来;它在研究主题上以女性生活为对象,因之与“女性”之称也相吻合。所以,对于欧美国家和地区来说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异名同实的一对概念。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文学实践是 2 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为活跃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与 2 0世纪全球范围内高涨的女权主义运动密切相关。以英美为代表的一批女权主义理论家和文学家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批评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女性世界的“话语霸权” ,抨击了文学世界里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压抑 ,并提出重新认识和构建女性文学史的设想。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世界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资源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女权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同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分解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原型批评等许多批评流派一样,在西方的文学批评领域中渐渐取得了一席合法地位。近年来,有关女权主义批评的论著在欧美纷纷问世,为我们研究这一特定的文艺思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4.
漫谈女权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女权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进行重新评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力为中心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建构男女两性平等的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部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一是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第二性》(Le Deuxi~me Sexe,1949),二是美国贝蒂·弗里登(Betty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因其不同的背景有诸多差异.因为政治运动的有无,使二者一个是非文学本位的批评,一个是文学本位的批评;又因为文学传统各异,使二者一个成为立场坚定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一个却搀杂着"女子气的批评";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对男权否定是否坚决彻底;地位沿革和现实处境的对比,则昭示着二者面对各自复杂而具体的妇女问题,当然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前,英美女权主义批评家对文学理论大都不感兴趣,甚至抱敌视态度,她们常常把文学理论视为一种绝望而又抽象的“男性活动”。然而,这种态度目前正在开始改变,20世纪80年代无疑标志着女权主义批评领域理论反思的突破。在这里,我打算考察一下那些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功能和目的作出进一步女权主义反思的先驱者。基于此,我集中选择了在我看来可以代表英美女权主义批评的三位批评家的理论著作,这三位批评家是:安耐特·克劳蒂妮,伊莱思·肖沃尔特和迈娜·杰海伦。 安耐特·克劳蒂妮 安耐特·克劳蒂妮的《关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定义的几点说明》是女权主义批评家中最早打破理论沉闷局面的论文之一,它最早刊登在1975年的《批评探究》杂志上。文章一开始就表明了她的新观点:“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系统地阐释女权主义批评概念的确切定义”。克劳蒂妮在对各种女权主义批评定义作一番简要评述之后,提出了主要问题:应该把妇女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研究。在说明这种观点是建立在“妇女文学有点不同凡响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同时,克劳蒂妮忧心忡忡地说,这种观点可能会导致过早地下关于妇女自然属性的结论,抑或围绕着“妇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相对价值”而争论不休。克劳蒂妮认为,“女权主义批评的长久任  相似文献   

7.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 2 0世纪 6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范式。由于缺乏相应的女权运动背景 ,直到 80年代我国才开始输入这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回顾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 2 0年历程 ,主要表现为两大阶段 :横向移植时期 ,着重于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介绍与研究 ;垂直改造时期 ,着重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正> “女性”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而且就其遭遇而言,两者也是相似的.在人类文化史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女性时而被奉为女神、天使、主宰,时而又成为妖女、祸水、奴仆.至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所引起的反响,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政治限定,应从文学与批评的殿堂中驱逐出去,对它不屑一顾.斯坦利·费什说过:“就文学而言,我不认为女权主义是一种理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奇怪的、有说服力的修辞活动”,而弗兰克·伦特里契亚则宣称:“我对女权主义是以批判的态度运用的”,认为“它们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在论,常常创造出一种邪恶的精灵来表现男人”,所以他“不希望看到某些女权主义理论继续下去”.但也有人持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它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之后的显学,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文本解读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本解读方法都是一定的文艺观念模式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以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结合来解读文学文本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分重视文本的阶级和政治内容,但它用“性别”概念来函盖和解释一切,把文本解读看成是颠覆男性话语的政治手段,而完全无视文本的审美属性,却未免失之偏颇,新历史主义把历史和文学等量齐观,他们的批评方法是在文与史之间穿行,带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它仍忽视文本的审美价值,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过这些批评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都在趋向综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学批评对于翻译文学来说,非常必要,但做起来非常困难。它与一般的文学批评有共通性,更有特殊性。它是跨越不同语言的文学批评,必须建立在语言学批评的基础上。一般的文学批评可以“得意而忘言”,翻译文学批评却应该是“言意兼顾”,应该将语言学批评与关学批评结合起来;细节批评与总体批评结合起来;特殊的批评角度与全面公正的评价结合起来。为此,翻译文学批评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对我国翻译文学而言,“信达雅”是基本标准,“神似”、“化境”可以作为最高标准。在批评方式方法上,对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的比较批评,即译本比较批评,在翻译文学批评中是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元批评"是一种对文学批评的"后而上"的研究,它以文学批评实践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批评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关涉,对批评本体的"自释性"和批评语境的"合法性"进行反思.从文学批评到"元批评"存在着批评对象和思维方式的双重转变,它集中体现了批评的自我反思意识.在学科取向上,"元批评"具有"元语言"取向、"元评论"取向和学科科学取向.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多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权主义思潮自诞生之日便具有多样性,当激进的政治态度被带进文学批评,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也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两百余年的实践与斗争,使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社会思潮到哲学思想的转变,此间尽管各种流派在理论建构、流变过程中对于男性中心主义的起源、性质以及如何消除性属差异等问题的主张不尽相同,但其目标显示出致力于发展一个平等性别关系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实效批评、技术批评和美学批评三种.美学批评是最切近文学批评本义,最有创造性的批评.以自由和理性为美学批评的思维基点,是由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主体和文学批评本身等因素决定的.充分重视理性与自由的作用,文学批评才能在批评理论上兼收并蓄,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突围尴尬或陷入镜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一种剖析和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20多年文学批评的发展是很引人深思的,对它进行剖析和反思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在反思、清理以往被意识形态遮蔽的命题中实现了观念的变化和批评自觉意识的觉醒;90年代文学批评则呈现出了一种"镜城式"情境,文化批评也从此方兴未艾,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当下。对以往文学批评的反思和剖析最终是为了建构主导多元、充满理性而积极创新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16.
当下文学批评功能的弱化、文学批评机制的窄化、文学批评生态的恶化,以及批评原创理论缺失和批评精神流失,招致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不满与质疑,也导致了文学批评丧失了它应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在这些批评声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文学批评家本身,诸如施占军、周景雷、章德宁等人,他们对当下文学批评现状自省与反思,指出了当前的文学批评所存有的流弊、危机与困境。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要建构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若干学院派文学批评家,表面上或有意无意地疏离意识形态或出于话语策略,很少提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话语,但骨子里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一个可以包容多种具体批评方法的体系,更是一种吸收、包容、改造、重新应用各种具体批评方法时的原则。160多年来,它正是凭着自身的...  相似文献   

18.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是以文化文本批评为特征的,她改变了西方女权主义以文学文本批评为重心的批评传统。斯皮瓦克通过对德里达《论文字学》的译介和阐释,透视出解构策略的学理渊源,并形成自己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独具特色的以解构批评为策略的文化文本政治批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中的权威性不仅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每一位批评者都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存在方式上看,文学批评的权威属于观念形态。从质上来看,至少涉及到两个因素:一是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一是对审美感受的反省能力;从量的方面来看,文学批评的权威指的是批评的普泛性,即它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但在实际批评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伪权威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批评者不能理解文学批评权威中质的方面的主导地位,结果造成了批评的虚浮无力,这种情况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20.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