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公共权力机关的直接自利、公共职能的大范围垄断和权力运行过程的高度封闭是公共权力走向腐败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如果被合法化并且发展到极致,都足以使任何监督完全失灵.防治腐败的有效之策就是将公共权力包括相关的公共利益、公共权力部门从神坛上请下来,改革公务员任用方式和工资福利支付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推行政务公开等.  相似文献   

2.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要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成效,首先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同时要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宣传力度与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力度.从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入手,从严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是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腐败的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实质也应是反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重点应放到制约公共权力的滥用上。着重从权力的配置、授予、运作、监督制约等角度提出了制约权力滥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党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能否有效地消除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肩负反腐败重任的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成效的大小。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三大素质 :自己不腐败、敢于反腐败、善于反腐败。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然而,这些年来腐败问题却日趋严重,清水衙门不清,“集体腐败”盛行,甚至在反腐败过程中,反腐反贪部门发生“集体腐败”。为何腐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但我们认为,对于人民权力人民控这一原则认识不够,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只要切实长期坚持贯彻这一原则,腐败决不是不可治理的。  一、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看,人民权力人民控是消除腐败的根本原则  腐败是指官员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8月21日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脏枉…  相似文献   

6.
所谓腐败,就是权力的运用违背了权力设置的价值目标,即权力的公共性质,而用于谋求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这也是公共权力在主体归属上具有私人性的必然逻辑后果,故而要治理腐败,就得从权力的特点入手,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要从经验事实而不是先验的理念出发来估量权力持有者的思想实际,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权力行使的特点来设计一种以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为主的科学的反腐败机制,并据此构建一套严密而可操作的法治保障机制来保证其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7.
健全人民群众监督机制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党政干部滥用人民权力的结果.实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防止和反对腐败的治本之道.人民群众的监督效果取决于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人民群众监督权力、人民群众监督制度、人民群众监督法律三者共同构成人民群众的监督机制.其中落实人民群众监督权力是核心,完善人民群众监督制度是关键,制定人民群众监督法律是保证.  相似文献   

8.
论群众在监督机制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没有权力的监督必然流于形式;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已为古今中外严酷事实一再证明。近些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反腐败的力度,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坦反腐败斗争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寻根溯源,监督不力,尤其是忽视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从而影响其它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值得探究。一、群众是监督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植根于人民,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以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认真分析腐败、公共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主体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腐败与公共权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同时,腐败也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为此,我们要有效地反对腐败就必须强化对公共权力主体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0.
围绕建立反腐肃贪的新机制,提出建构更加有效的人民对官员的监督制度;改革"干部选拔"制度,增大人民"选拔干部"的权力;建立人民群众对官员行使公共权力过程的动态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种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损害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利益,侵吞人民群众劳动战果,毒化社会风气的丑恶行为。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腐败现象已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屡禁不止,纠而复生。如果我们党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遏制腐败现象,就会民心不顺,社会不稳,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一、要实事求是估计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近几年来,我们党认真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找到了一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依靠教育又依靠法制的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这个思路是对我们党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科…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廉政建设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频发生,给高校廉政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当前高校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廉政建设.高校腐败案件的特点为多发态势,且犯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集体腐败,窝、串案集中,涉及人员多;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加强高校廉政建设,应从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论人性的基本倾向与反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建立这种制度体系,还需要从理论上深刻反思关于腐败成因的"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说",深入探讨人性及其与腐败的内在关系等问题.对人性的判断是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决定着不同的治国思路和制度设计取向.历史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证明:自私自利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倾向,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基础;掌握公共权力且缺乏有效的客观监督制约是腐败赖以发生的外在条件,所以就反腐败而言,法律制度比道德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腐败 ,就其而言 ,是指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它随着公共权力出现特别是国家建立而产生 ,因此 ,江泽民同志曾讲 :“腐败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历史上 ,也普遍存在腐败现象 ,也存在因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到遏制和惩处。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 ,在反腐败立法的完善和打击腐败的实践经验等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介绍唐代的反腐败法律制度 ,是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反腐败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彻底治理腐败,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因为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具有反腐败的积极性;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难以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反腐败斗争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如何使这项工作再深入一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继续提高认识,努力克服思想障碍以便轻装前进。当前在高校部分党员、干部中对继续开展反腐败斗争还缺乏足够认识,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影响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其主要表现是:1.清水衙门心理。一些同志认为当前腐败现象是以各类经济案件和经济问题为主要表坎特征的,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与经济方面联系不大,与党政机关权力部门也不能相比,既没有勒索群众的“绳索”,又没有索贿的“筹码”,因此高校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腐败…  相似文献   

17.
从权力的本质属性论证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中国现在的腐败现象绝不是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腐败。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真正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腐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重视反腐败。但他们反腐败的课题是不一样的。他们反腐败的大背景相似而不相同 ,腐败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 ,导致腐败的原因越来越复杂、深沉 ,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成效 ,对反腐败的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参与政府社会事务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和腐败的滋生,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政府行为.政务公开则是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最基本的途径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当今文明社会的公敌,惩治腐败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当务之急,更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个本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