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浅议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与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公立医院中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探索。文章介绍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内涵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国外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背景及我国的改革实践情况,阐述了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我国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以及改革探索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如何判断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履行与否及其好坏,是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文章根据公立医院的特点,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个方面构建其社会责任会计三级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能够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定量分析,推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承担,缓解日益增长的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创新,对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的高度深刻把握公立医院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并付诸实践尤为必要。文章从哲学的视域分析了公立医院文化创新的历史必然性,包括创新的时代依据和必要性。阐述了公立医院文化创新应当注意的方法论原则,即要做到“四个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相结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微观问题导向与宏观战略谋划相结合、坚持重视内因与不忽视外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立医院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包括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明确创新的伦理目标、抓住创新的重点内容和探索创新的有效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外部监管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优化的研究途径?方法:以2000—2014年中国知网收录的526篇我国公立医院外部监管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发文年代?刊载期刊及关键词3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我国公立医院外部监管领域研究以加快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为基本目的,涉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但对于第三方非政府组织监管作用研究不够,重点研究问题凝练不足?结论:加强第三方非政府组织参与,凝练重点研究问题可望成为我国公立医院外部监管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4点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和路径,并分别对建立出资人制度、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理事会治理、院长层激励等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体制难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目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热门政策命题。然而,在对"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后,我们发现,在目前的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下,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存在着制度设计的困难。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责任主体应该是各级政府,而非公立医院。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难点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医改方案经过四个多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已对外公布。这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争议多的重大改革。而在诸多难点中,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立医院改革难;二是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难。文章试图从改革国家补偿机制、医师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定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差别地逐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行院长年薪制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相关政策文件,对比分析我国典型地区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在实施对象、年薪构成、经费来源、年薪水平、核定方式以及年薪发放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特点,总结各地开展院长年薪制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紫阳同志正式提出了商业体制改革是近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之一,加快商业体制改革实属当务之急。 (一) 要充分认识商业体质改革的迫切性。这几年商业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存在生意不活,流通不畅,预测不强,管理不善的问题。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甚多。虽然我们在工农产品购销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商业和多条流通渠道並存、经营责任制等方面有了一些改革,比过去有很大进步。但是,还只能说是一些小改小革,尚无重大突破。至少下面这样几个主要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 0年来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恢复初创、拓展发展和深化健全三个阶段 ,取得了巨大成效。改革的主体特征是政府主导推动 ,渐进式改革与发展 ,相对滞后性。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条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既要敢于改革、大胆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管理与运作的经验 ,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充分注意我国经济的区域不平衡的差异性 ,并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跨世纪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企变革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老大难课题。本文从产权经济学角度论述了企业改制的理论基础,提出国企改制不应仅考虑企业的经济属性,还应考虑其社会属性。本文认为,在国企改制中,我们应注意应优先建立改革配套的环境和机制,建立、健全国企改制监督机制,明晰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以及国企股份制改革不一定要民营化。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增速趋缓、结构趋优、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必须推进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当前国有经济存在总量大,但功能定位模糊、过于集中于重化工业、地方国企扩张较快、创新方向和效率还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面临国际"竞争性中立"的严峻挑战、自然垄断性行业有效竞争不够和竞争性行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十三五”时期的新常态下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应该重"质"轻"量",不再纠结于国有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比例高低的"数量目标",而应更加看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经济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的"质量目标"。具体需要基于功能定位分类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基于国家战略性标准和公共服务性标准选择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市场结构双重目标来协同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某小型国企经营者持大股的重组案例 ,重组后的国有资本完全从这个纺织企业中退出 ,阐述了经营者持大股重组模式的合理性 ,指出该模式是当前中小型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但能否顺利实施 ,主要取决于改制企业是否存在着对企业有贡献的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改制的目标取向是否为极大减小改制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缩影;同时,作为中国银行业的垄断者,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又是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国有银行的命运与前途问题既是一个微观层面的国企问题,又是一个宏观层面的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政企分开”、“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等问题,在新的国资委模式改革中并未得到真正解决。从纵向上看,中国应实行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现行以国资委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进行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总的划分包括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及企业内部管理交易成本三大类。从企业管理者处理政府管制所花费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代理成本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度量进行分析,可见,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导致总成本踞高不下,经济效率低。为此,应从实行复合产权制度,强化法律契约,规范市场信用秩序和完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等方面来降低国有企业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偏大、国有资本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在企业布局上错位的现状要求我国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是退出竞争性领域.为使国有企业能顺利实现有序退出,应遵循科学的退出时序和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体制、观念、风险基金匮乏、科技成果自身成熟度等因素影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国有科研院所改制力度,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结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基金,构筑科技创新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制之前,国有企业审计一直是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改制前的国有企业中,政府审计发挥着保护国有资产权益和防范国有企业风险等重要作用。随着国企改制,国有企业的政府审计面临四大问题:(1)政府审计在改制后国有企业中继续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不足;(2)政府审计与其他监管机构职能重叠;(3)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难以处理;(4)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股东关系难以协调。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1)明确职能,重点发挥政府审计对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督作用;(2)加强沟通,与其他政府监管部门通力合作;(3)正确定位,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两大资源;(4)依法审计,树立政府审计的权威性;(5)加强创新,妥善处理与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股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三个方面作了全面反思和对策研究,提出国企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公有制为主体;提出以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四个观点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新的国企改革制度设计,包括:自主联合劳动企业经济、职工集体持股的股份公司、公有制企业分享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