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族自决权原则主要适用于原殖民地国家和主权未确定之地区,在当代成为一些地区和民族争取独立主权和摆脱外来干涉的国际法依据。国际法时民族自决权原则的适用做了很严格的限制,无论从法理还是从实践,民族自决权原则都不能成为台湾当局进行"公投"的依据,相反,民族自决权原则应当成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涌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为其理论依据,提出“民族自决权至上论”。这一思潮的泛滥,使世界上许多不明事理的人们难辨是非,使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遭到曲解,进而使一国主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与世界的安宁。文章从现实的角度对民族分离主义作出理性分析,从国际法角度对民族自决权进行法理阐释,澄清两者的关系,力图寻找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决权原则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它在初期是针对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也适应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自决权作为世界上各个被压迫国家的民族和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同时在反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60至70年代后,一系列国际法原则对殖民主义时期起重要作用的民族自决权原则进行了一些新的明确规定,即国家主权大于民族自决权,由此触发了西方少数代表人物的反对。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今天,民族自决权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依据,并对国家主权原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伴而生,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并不意味着两者简单的对抗。在绝大多数国家获得了主权和独立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行使也要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民族问题包括很多。国际法所探讨的主要是民族的法律问题。本文拟就民族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民族与国际法的联系、民族在国际法上的保护及国际民族矛盾激化的根源做一些论述。 一、民族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国际法所探讨的民族法律问题,首先是那些具有国家型态类似于国家但未成立国家政治实体的法律地位问题,亦即它们是否具有国际法的主体资格问题。实质上是民族自决权的问题,如建国前的巴勒斯坦和独立前的纳米比亚问题。但是,这种国际民族矛盾与一般意义上纯属国内的民族矛盾是不同的,因为国内的民族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因而对其问题的解决只适用国内法而不适用国际法。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决权在二战后被确立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一项集体人权,它可以分为对外自决权和对内自决权,承认民族自决权必须尊重国家主权。欧盟宪法条约的制定是欧洲人民行使自决权的表现,这种产生共同体的行为又削弱了自决权,此谓“循环自决”,但这又是欧洲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决原则和国家领土完整原则是国际法确认的强制性规范。在殖民独立时期,两项原则和谐共存,但后冷战时期,两项原则矛盾突显。这源于对民族自决原则的界定不清,以及民族分离主义的干扰。分离权只有很少一部分能用民族自决来规范,现今国家国内民族的“独立”实际上都是分离。行使这种分离权需要依靠全民公决,公决本身也有严格的条件限定。我国少数民族或者边界地区绝无可能脱离我国的主权领土,因为我国并不存在关乎人权的不合理措施对待。  相似文献   

8.
之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在确实存在国家主权“相对化”情形的状况下,有关既存主权国家下的民族得以藉由对以与领土变更相关的事项为客体的民族自决权的行使,并通过具体实施作为上述权利实现方式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全民公决,以决定身处的领土是否独立或归属问题.然而,国际法就全民公决有效实施的程序性规则所出现的法律规定的空白,使得有关民族在具体实施全民公决时面临着严重阻碍.因此,为使国际法意义上的全民公决得以有效实施,必然需要对相应的程序要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瑞士弗里堡大学国际法教授马可·马尔柯夫(Marco G.Marcoff)、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院教授孔福尔蒂(B.Conforti)于去年年底先后到我校法律系作学术报告。马尔柯夫教授在《民族自决权》的报告中,介绍了民族自决权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的演变过程,并说明民族自决原则已成为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及维持国际和平的基础,而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各国。因此,中国在发展和保障此原则的实施方面,必将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民族问题提纲》、《论 民族自决权》、《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对民族自决权原则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国际法理论的贡献,指出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张国际法适用的主体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欧洲国家;主张战时禁运品包括携带禁运品者;认为被压迫民族以非常规作战方式反击侵略者具有正当性;提出了和平原则、道德和正义原则等新的国际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决思想萌芽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欧美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在20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现代西方国家构建、去殖民化运动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自决权① 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国际法② 对其所做的一系列解释中.各个时期国际法对民族自决权的不同解释表明,民族自决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同时也必须结合相关的国际实践来进行理解.通过对民族自决权的发展与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当今国际社会局部地区纷繁动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的一致性与矛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对于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巩固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因而成为国际政治中两项最基本的原则。然而,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主权国家布满整个世界的现实,进一步突出了国家主权原则的重要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民族自决权原则自然与国家主权原则相矛盾,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的稳定与统一。西方大国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因此,必须重新界定民族自决权的含义,使之与国家主权原则协调起来,以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决权由政治概念演变成法律概念,受到国际法的确认和保护。在现代人权理论上,民族自决权被认为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民族自决权的产生、发展、内容及主体属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民族自决权的起源及发展民族自决权成为国际法保护的对象,是人权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人权思想,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平等的,人应该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权利,就是人权。洛克在《政  相似文献   

15.
通过"荷花号"案的分析,简单阐明国际法上的管辖权制度,准确地掌握国际法中的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和方式.正确认识管辖权的冲突,体现了国际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适应的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自卫权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权利久已存在,而且通常被称为国家固有的权利.《联合国宪章》第51条在协调制订宪章时已经存在的区域安全组织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之间关系的背景下确认了这项权利,并对其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介绍国际法上自卫权的概念、性质、原则及行使自卫权的条件,以要求受害国应严格遵守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来限制其不当行使自卫权.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国际法对主权的强化与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律规范注释及比较分析方法,以考察主权在现代国际法中的演变趋势为目的。从国际法发展的角度看,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适应人类共同利益不断增强的客观需要,现代国际法关于主权的规定呈现出鲜明的强化与弱化的并行不悖趋势:一方面强化了主权原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形成主权独立的制度保障,从而强化了对外主权;另一方面,确认主权限制的合法性,将国际法的调整范围扩展至国家管辖领域,相对缩小了主权的行使范围,限制了对内最高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中的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有;限制原则;比例原则;区别原则;"军事必要"不解除当事国义务的原则;条约无规定的情况不解除当事国义务的原则.国际法对战争的约束面临新的挑战.各国家对国际法的自觉遵守是对国际法约束力的挑战之一.新型战争武器的使用脱离了法律的约束.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道主义弱化,战争灾难加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条约法解释理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没有对历史性权利的地位做出明确规定,但也没有否定历史性权利的存在。历史性权利是一般国际法规则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属于习惯国际法。时际法是国家取得领土主权的重要国际法原则,也是解决国家领土纠纷的重要依据,是我国在维护南海主权的有效法理支撑。解决南海争端,维护我国南海权益,需要从更高的国际海洋法层次乃至国际法的视野来看待和审视历史性权利的性质和地位,需要从发现原则、先占原则、禁止反言原则等岛屿争端的其他法律解决机制寻求到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法上的自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卫在国际法上是使用武力的合法性依据之一,但自卫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必要性、相称性和安理会主导三项原则。因此,人权事件并不构成集体自卫的合法授权,预先性自卫也不为现行国际法所确认;只有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主导下才能合法有效地对恐怖主义行使自卫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