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编辑美学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实践中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的科学 ,是编辑学和美学、科学美学、工艺美学、科学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它以编辑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为基本内容 ,具体研究编辑的审美心理、编辑对象的审美标准、编辑物化产品的编排美学原则和装帧的美学特征、编辑美的创造活动和编辑的美学素养等。通过研究 ,用这些理论去把握编辑工作的规律 ,以进行更美、更丰富的科学文化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普遍性的高度审视,编辑主体即为最一般意义上的、具有共性特征和普遍概括性的编辑集合体,即社会主体;能以此抽象出各类媒体中从事各种编辑活动的人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升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主体属性与编辑活动原理。编辑主体论不是编辑个体论,不是编辑群体论,也不能替代编辑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编辑学理论中,学报编辑主体论常从编辑主体的思想立场和文化素养、知识功底和学术素养、职业品格修养等方面论及,这些编辑主体论思想,其实在刘勰《文心雕龙》通篇都有印记,可以说是现代编辑主体观的萌芽.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继承刘勰编辑理念的科学性,启迪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实践,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期刊编辑主体疲劳心理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编辑在产生疲劳心理时,要有正确的认识目的和正确的克服方法。本文以编辑心理学理论为根据,运用劳动生理和劳动心理的知识,对期刊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产生疲劳、积累疲劳和恢复疲劳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旨在培养编辑的心理素质,合理设计编辑工作模式,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编辑话语是从编辑活动中产生,对编辑主体、编辑对象以及接受群体同时产生影响的一种语言形式。具体表现为编辑话语是蕴含在编辑活动中的一种话语实践,它不仅是构成思考、产生意义的方式,也是构成它们试图控制的那些主体的思想意识、心智活动及情感生活的要素。编辑话语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主体性、整合性、内隐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编辑学研究,60年来学科理论不断深化,媒介视野逐渐开阔,从学术理论到方法技术均有不少新的发现。主要是发现了编辑学的专业普遍性与媒介贯通性、编辑活动的主体和主体性、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与编辑科学的学理、编辑活动早于出版活动并大于出版活动。编辑建构的"媒介间性"特征、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科链,及与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技术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编辑媒介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极为复杂,必须从编辑活动的现实变革中辩证把握,从编辑活动的历史流变中动态分析;编辑创造性存在于所有媒体的编辑活动之中,渗散于整个编辑活动系统,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动力;编辑创新又与科学创新、自主创造等不同,其体现自身内质的特征表现为依附性、相关性、隐匿性和中介性.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作为一个特殊的主客体关系范畴,是在一系列的对象性活动中互相建构、相互生成的,是表现在编辑活动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一般来说,编辑主体是指在编辑活动中自觉地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根据编辑规律和特性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编辑客体的编辑者...  相似文献   

10.
编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 ,编辑主体意识在编辑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着编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编辑主体意识包括现代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特色意识、超前意识、求异意识和模糊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力     
编辑力是编辑主体核心素养的集结与汇聚,是主体创造性劳动的关键引领,是主体内在修炼与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厘清编辑力与编辑含量的关系,对明确编辑力的内涵、推进编辑学范畴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多维变革语境下,编辑主体要顺应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发展要求,掌握编辑活动规律,适时实现身份转型,从创造力、阅读力、数据力、经营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壮大编辑力,精心打造精品力作,优化精神文化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编辑在编辑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策划活动中的优创作用、鉴审活动中的优选作用和处理活动中的优化作用.编辑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相对的,应在相对的意义上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论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东方欲晓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处理编辑客体的一项社会活动。编辑主体指具有一定编辑素质和编辑技能的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指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编辑客体有两类:一是作品,一是作者。编辑主体直接作用于作品,所以作品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来看,编辑活动是一种主客体"间性"作用的媒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活动。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更为突出,编辑主体元素的"间性"关系更为活跃,它立足于媒介信息产品的创构生成,归因于网络社交平台的"连接"赋能,彰显于媒介产品的交换传播,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编辑主体元素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编辑发现过程中,编辑的审美意识是编辑主体对作为编辑客体的外载文化信息中的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它通过积极地影响编辑发现的心理状态,反作用于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的文化整合活动。它的心理构成要素主要有四种: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而审美意识在编辑发现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选题开发,二是审读加工,三是编排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王振铎先生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编辑学研究上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建树。从文化缔构编辑观到编辑活动"三原理"、编辑活动"六元"论,再到编辑活动的"媒介间性"和"主体间性"特征,他的编辑学研究形成了一个以编辑创造媒介为思想核心,编辑活动规律探究为主题脉络,编辑哲学观照为逻辑依归的相对完整的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编辑评审文稿的活动是整个编辑流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体现编辑角色的关键阶段。编辑的评审文稿能力与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三重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认知意识求真,真的境界是编辑主体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对文稿所达到的主客体统一的甄别;道德意识求善,善则侧重于编辑主体按社会规定性鉴审文稿,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审  相似文献   

18.
编辑态度是编辑心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对象的认知、评价和行为倾向,是编辑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编辑态度不等于编辑行为,但编辑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行为.  相似文献   

19.
就编辑主体的含义来说,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编辑主体泛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本身的活动及其规律;狭义的编辑主体是指具体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本身。本文所论及的编辑主体,主要是指后者而言。1编辑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编辑主体始终在自觉不自觉地发挥着能动作用,尤其在现代,编辑主体的这种能动作用已经被普遍承认,这不仅因为编辑主体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根据社会的需要及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从浩繁的文化半成品中筛选出具有积极意义的那部分来,并对它的积极作用加以强化,使之更为突出,从而…  相似文献   

20.
一、编辑主体的涵义。编辑主体就包含两个部分 :( 1)编辑组织。即指由一定的编辑人员组成 ,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并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编辑活动的机构 ,即编辑部。 ( 2 )编辑者。现代编辑虽是群体活动 ,但在编辑组织内部 ,是以分工方式进行的。编辑活动作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是依靠编辑者的个体 ,运用各自的编辑能力分工进行的。编辑者是编辑主体的主要因素。它常常是编辑主体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二、编辑主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编辑主体的内涵 ,编辑主体研究的内容应该包括编辑组织和编辑者。 (一 )编辑组织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