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称谓语的恰当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称谓语的选择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更是用来标记讲话者身份或态度,反映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称谓语的隐喻用法是指非称谓系统词语的“创造性使用”或称谓语的“有意误用”。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具有表达讲话者情感和态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人们用于称呼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的名称,是语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家庭的历史文化状况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男女称谓语的差别和男女称谓词在语义上不对等性表明英语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本文旨在从称谓的角度来探讨英语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3.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汉社会称谓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称谓语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一个语言群体的文化习俗。社会称谓系统是人际称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用来称呼家庭成员以外的社会成员。本文着重讨论英汉社会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的恰当使用对于交际成功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红楼梦》前80回中平儿所用全部称谓语的定量统计和细致分析,融合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视角,研究语境对称谓语使用的意义。结果表明,称谓语的使用受到各种语境因素的影响。背景式语境因素影响说话者的一般称谓策略,而情景式语境导致了说话者对特定对象称呼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称谓语除表示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呼或他称称谓外 ,还隐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的感情色彩 ,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分析英语称谓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就是对言语意义的理解。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就是称谓者(说话人)与被称谓者(受众或读者)通过关联图式的打破或激活方式来相互认知的过程。这就是关联理论框架下称谓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小姐”的命运看汉语称谓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交际的先行官,在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小姐”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多灾多难”。通过对“小姐”称谓的语义演变沿革的回顾以及它的使用现状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当今部分青年女性排斥“小姐”称呼正是汉语称谓困境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一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在本质上具有口语性。称谓语和称呼语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的泛化及其形态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份的指称。它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称谓语用来指称人,它是由于人的亲属、身份、性别、职业等而得来的反映人们之间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及其它关系的一套名称。基于实际交际的指称需要和称谓语的无法满足,称谓语出现了泛化。这一泛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称谓语的泛化还呈现出相应的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10.
社交语境下的各种英汉称谓语,往往不能按其字面意思简单理解,而必须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揣摩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表达称谓者的情感,传达称谓者的语气,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反映交际发生的特定场合,以达到称谓语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1.
"小子"通释     
"小子"一词金文习见,其具体内涵,主要有表谦称、他称、小宗族长和职官等四个方面,其中表职官名时,系一种泛称,主要包括祭祀、军事、教育等不同职务。  相似文献   

12.
袭古性是古代宫名的一大特点。古代官名的沿袭一方面破坏了官名与职事之间最初的循名而知其职的关系,出现了“同职异名”和“同名异职”的复杂现象,另一方面却给古汉语以及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女.陛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亲属称谓(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制度称谓)和带有感情色彩的社会称谓(敬称、谦称、贱称、蔑称、昵称等)。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作为信息性翻译的《专利法》官方英译本质量很高,但也存在白璧微瑕。这主要表现在:错用法律英语中的专业术语,误以为不存在对应语而创造新词来翻译,以及介词、情态动词的误用等。本文指出这些瑕疵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史上,署名并非从一开始即存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探讨古典文献署名的源起、体式及特征等必须以原始文献为基础。汉魏之际,在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之下,经史子集四部逐渐出现了独立署名,以姓氏或姓名署,并在魏晋以后渐成常例。到隋唐时期,四部典籍和各类文体的署名方式基本确立,但又各有分野,其中以诗歌最为复杂多样,有自署,有他署,有以姓名署、以字署、以官衔署。“某官某”逐渐成为文献署名的一般体式。就书写方式而言,写本诗歌的署名与印刷文本相比更为复杂、随意、多样。我国古典文献独立署名的出现和体式的确立与我国学术发展和文体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每种署名方式背后都是一部学术史和文化史。  相似文献   

17.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关于西周存在三公九卿的说法是没有多少根据的,西周王朝官僚体制中并不存在这种整齐划一的三公九卿的制度,其当为后人附会之说。而在西周时期,“公”和“卿”二者的涵义并不等同,“公”用作王朝执政卿士或德高望重的王朝长老的尊称,“卿”非官职,其代表位次,王卿泛称为“伯”,“公”与“伯”在一定程度上可相通称,但称“公”往往是为了突出其身份地位的尊贵,是仍不出尊称的范畴的。  相似文献   

18.
外祖父母称谓词一般由区别宗亲与姻亲的语素和祖父母称谓组合而成,其词根语素虽然不会紧跟祖父母称谓发展演变的步伐,但是具有与祖父母称谓同步发展的动因。湖南东北部分布较广的外祖父母称谓主要有"外公/外婆""家公/家家""阿公/阿婆"等称谓形式。就发展演变的先后次序而言,"外"类称谓早于"家"类称谓,"阿"类称谓不会晚于"外"类称谓和"家"类称谓。  相似文献   

19.
“听鼓者”是晚清官绅对有官职而无实缺的地方候补官员的一种形象称呼。在晚清,“听鼓者”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社会需求,其质量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候补官员的大量存在及其不良行为对晚清地方吏治具有破坏性的冲击,候补官员的腐败只是晚清官僚整体性腐败的组成部分。文章简要阐明“听鼓者”的内涵、职事的性质和方式;重点论述候补官员对晚清吏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英汉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人际称谓系统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指称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