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建构需要我们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寻求确定的研究起点。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和历史起点:一方面,由现代性催生的现代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场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性的准备;另一方面,现代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现代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问题意识萌生的源泉,也是学科构建、理论运思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身体社会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构成了聚焦和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对身体主题的关注,既与社会学本身的理论旨趣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也是对当代的身体、经济、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根本转变的一个必然回应。社会学研究中的身体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的多元蕴意。身体社会学以身体为切入点,主要从结构与行动两种路径来理解身体的社会表征与符号意义,关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具体人",进而理解在现代性话语和理性逻辑规训下人的境遇。这种身体叙事与理论路径,涵括了丰富的话语场域、经验现象和社会学想象力,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拓展与超越,为我们重新发展出理解社会的新的知识图谱与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3.
环境社会学在我国尚属于一门新发展的学科,由于学科历史较短,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学科定位原则不明确等。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既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环境社会学已有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同时也要坚持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理论逻辑与我国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内容和方法论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一书是一部较早试图对艺术起源问题作出解释的著作,主要考察了原始艺术的状况,其重要价值在于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即提出一种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书中对泰纳等人的社会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原始人的人体饰物是羞耻感的起源,生产方式是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格罗塞并没有彻底贯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论证方法。现代研究表明,艺术也许更多地起源于人的本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社会结构分化的进程展开论述。与此相联系,从社会哲学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的层次和重心的不同,分析了当代市民社会作为当代社会学学科取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与知识社会学的关系,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主要特点、贡献和影响.文章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社会学思想.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不仅完善和发展了知识社会学分析的双重面向,而且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批判传统.文章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架构,特别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对其贡献和影响做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人的解放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形成于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和对历史实践中“现实的人”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过程中确立了人的解放的历史主体;在对“现实的人”的阐释过程中发现了人的解放的客观物质基础;在考察现实的人的时候没有离开“现实的生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把人的解放放置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宏伟视域。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看,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研究这一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研究视域。理论逻辑阐明人的解放思想演进过程中观念解放、劳动解放和社会关系解放三阶段。实践逻辑指出了确立唯物主义立场、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改变社会环境、进行共产主义运动等人的解放路径的正确方向。历史逻辑是思想形成的基础,理论逻辑是思想核心内容的具体展现,实践逻辑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是行动的指南。这3个逻辑共同构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实现了历史必然性、理论真理性和道路正确性的严整统一,为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了清晰的价值目标和实践诉求之道。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美学诸多方法之本,历史与心理相统一的方法不能取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更不能将这二者对立和割裂,它们是互补的。马克思发展并完善了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解开许多美学之谜。美学研究既不能搞无谓的思辨,也不能搞普泛的直观。美学主要是研究美的规律学,而不单单是描述美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9.
帕雷托一反社会学研究中的理性主流倾向,认为情感等非逻辑行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派生物和剩余物与逻辑行为和情感行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派生物与剩余物比较起来,具有虚伪性;情感比理性更接近社会实在,是解释社会行为乃至社会历史变化的真正原因。历史就在组合的本能情感和保持组合的持久性情感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中循环运动,实现这种历史运动的人就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精英阶层。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和评价原则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发现和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和规律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揭示了社会历史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揭示了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揭示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党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提出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可能性 ;体现了历史认识和逻辑认识的有机结合的原则 ,历史主义评价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逻辑起点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性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此问题达成共识,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确立现代社会学逻辑起点界定标准的基础上,认为“现代性”不能作为现代社会学的逻辑起点,真正能够作为现代社会学逻辑起点的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以制度化利他主义作为特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实质是一种人学,强调仁者爱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象和起点.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与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在注重个体价值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冯契在其著作<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把"原始的基本关系"作为把握对象具体总体和建构对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而取代了把"细胞"作为逻辑起点的传统提法.这一新的见解和思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原始基本关系"的概念界定,在对象领域中以"原始基本关系"为出发点的理由,对象领域中的"原始基本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发现以及这一概念的提出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四个方面,对"原始基本关系"进行了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根本意义,是各种社会观念分歧的聚焦点,是解决社会哲学其他重大理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哲学史上的个体原子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是实体性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具有二难选择、机械循环和理论前提批判不彻底等缺陷,是用非关系性的思维思考关系性的对象和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是社会观念的根本变革,它论证了个人和社会相互同构、相互映照和不可相互归约的张力关系,坚持了人和社会相互追问、辩证批判的解释性循环和历史主义方法,说明了个人和社会辩证联结、交互作用的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术论文中涉及的理论逻辑结构和学术论文中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学术论文审稿中可以利用的两种基本思维逻辑 ,假设前提的审查是学术论文审稿的基础 ,对论文的逻辑结构进行审查可以确定学术论文的研究起点和确认论文的逻辑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6.
环境社会学研究范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社会学是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1978年,邓拉普和卡顿摈弃传统社会学的分析假设,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学研究范式,确立环境社会学的地位以来,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本文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概括为生态学范式、系统论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建构主义范式、社会转型范式、整合性范式,并予以简要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互渗透更彼此区别;具体研究过程中无法剔除主客互逆悖论;在前提假定、要件构成及具体的研究技术与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其最高层次、最终境界与核心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应用性跨学科研究,卫生法学不仅需要明确自己的出发点和根底,更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论平台和基本的价值共识。它们不只是纯理论性问题,也关涉到卫生法治实践的核心、方向与目的等根本性问题。卫生法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生命法益,即具有法律意义的生命利益。卫生法学研究应该在此基础上合逻辑并且合规律地展开。卫生法学直接关涉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健康与尊严,因而人文关怀对于卫生法学来讲尤为重要,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关怀、族群关怀和人类关怀三大层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包含着基础理论、现实需求、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展开论述。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核心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起点和前提,现实的人和物的关系进入了马克思考察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唯物史观,“实践”这一观点获得了其思想中统领和核心的地位,通过实践的视角和方法,在处理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发挥了连接现实的力量。恩格斯则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具体阐释和方法总结为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具体考察,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生态哲学尤其关注现实社会及其产生的生态危机,强调将剖析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探寻生态危机所产生的表象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伴随着资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形成的资本逻辑不断作用于人、社会以及自然界,通过支配和利用不同形式的自然力进而控制和影响自然界。资本首先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在效用性这一根本原则上对待自然界,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其次资本遵循无限增值的定律,自然界的资源被无限地投入资本生产中,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最后资本对活劳动即劳动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矛盾又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为切实有效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实现“生态人”的转变,构建人的新型存在形式,克服资本逻辑对个人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个人重新回归自身,实现自由发展。二是实施生态文明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与法规,将会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生态危机。三是通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面向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需要各国各地区认清事实,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