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孔子创立“以人为本”的儒家学说,主要体现在他编辑成书的“六经”及其弟子们编辑的《论语》等媒介体系中。孔子通过编创一系列媒介结构,促使其人文主义思想整体地、广远而持久地传播开来。在两千多年的时空里“人以文传、文以人传”,不断开发人文力量,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继承与创新过程中,推动着社会文化与时俱进。孔子开创的儒学传播之道及其开发的人文力量,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软力量。在现代世界多元多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总体结构中,儒学与其媒介开发之力,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轻视的一种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编辑的发现”作为人类文化进步的“三大标志”之一,比较详细而深入地阐释了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价值在文化积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体现;同时,从文化结构的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三方面探析和论述了编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青年编辑的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贾红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信息传播是编辑活动的主要目的,文化积累又是信息传播的前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又能丰富文化积累。因此,作为青年编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树立文化积累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更能有效地做好编辑工作,传播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科学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依赖的是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作者———编辑应具有参与意识、超前意识、人才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文化积累意识  相似文献   

5.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导向可能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形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独特而又有力的中国声音;二是加强并深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三是坚守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并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四是放大红色基因,积极弘扬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下,中国的类型电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灾难片、伦理片、科幻片、武侠与现代打斗片中会出现新的调整或重塑。与此同时,在类型电影的微调和变化中,我们也应看到高科技所营造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穿越”类型的新的叙事手法和网络传播、网评等,也可能会带来各种新的融合的机遇和弊端。因此,加强管理和规范网络的商业化运作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导向可能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形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独特而又有力的中国声音;二是加强并深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三是坚守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并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四是放大红色基因,积极弘扬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下,中国的类型电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灾难片、伦理片、科幻片、武侠与现代打斗片中会出现新的调整或重塑。与此同时,在类型电影的微调和变化中,我们也应看到高科技所营造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穿越”类型的新的叙事手法和网络传播、网评等,也可能会带来各种新的融合的机遇和弊端。因此,加强管理和规范网络的商业化运作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7.
《品牌传播》杂志的编辑和我讨论下一篇专栏文章的内容,我突然想聊一下“传播人的修养”,因为那几天正在读原研哉的《欲望的教育》。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美意识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8.
《论语》“侍坐”章中曾点述志的意蕴,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对此,本文在评述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曾点志在祭祀的观点,并力图另辟蹊径,从“儒”渊源于巫祝、孔子与巫祝文化的关系、孔子晚年“宏道”精神、曾点个人身世以及文字训释等方面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孟子从“学孔子”的儒家一统取向出发,构建了孔子与《春秋》的文化关联:一是作《春秋》的时代背景——“《诗》亡然后《春秋》作”;二是孔子作《春秋》的两难心境——“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三是《春秋》的儒家政统意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一构建在残酷、现实的权力斗争之外发展出冷醒、理想的政治批判传统,承诺并敞开了传统儒家孜孜以求、念兹在兹的政统视界。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在古代编辑史上的贡献不只是成功地编辑了“六经”,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十分重要的编辑思想,他的编辑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选择、整合、推动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强化科技期刊编辑信息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角度出发,指出强化编辑的信息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认为编辑可以通过使用文献检索方法、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互换文献资料以及加强信息反馈等多种途径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信息库”,从各方面吸取知识营养,不断提高自己获取、判断、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并论述了增强编辑信息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抓好选题,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精心编排,增大信息容量;注重时效,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大编辑出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竟争和交流等方面,说明强化编辑的信息意识将有助于促进科技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科学报编辑的政治意识一般是指其在学报编辑活动中对政治领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包括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编辑的政治意识直接关系到其所筛选、把关、构建、传播的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构成有:导向意识是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核心;把关意识是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关键;责任意识是学报编辑政治意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论巴金的编辑意识蒋成德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事关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定程度上向网络空间虚拟化迁移,其衍生出“体验主体”的传播机制、“权威解构”的传播格局、“跳跃节点”式的传播范式,呈现出话语权地位、话语权落地与话语权维护三个方面的困境。需要牢固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升主流话语的感召力与引导力;推进网络空间技术发展、文化自觉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儒辨”、“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孔子、儒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对“儒”、“儒家”、“儒学”、“儒生”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界说,对儒学的发展与演变及其坎坷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指出,儒学传统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是以儒家《易》学为主流的《易》文化传统;同时,还指出了这种文化传统的诸多特色和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文章还论证了孔子对中国《易》文化传统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编辑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有的学者认为,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便有了档案编辑活动,包括整理成册、分类储置等。有了编辑活动,当然便有从事编辑活动人(编辑者),但其姓名却无以考实。有案可稽的能知其名的最早编辑者,据《汉书·古今人表》记载,是周宣王时的“史留”。即以周宣王在位下限时间公元782年来计算,他比孔子至少要早250多年;而且在孔子之前,还有《诗经》素材的编辑者太师挚,他是孔子的同乡,集有诗歌3000余篇;与孔子同时代的郑国人邓析,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编撰的《竹刑》一书,堪称具有改革精神的佳构。只因孔子声名隆、影响大,所以被推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编辑家。 但这众多的编辑家却从未言及“编辑”一词,更未倡言编辑之学;从我们现在掌握的史料看,一般认为“编辑”一词最早见于唐初李延寿所撰《南史·刘苞传》:“(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古书,手自编辑,筐筐盈满。”颜真卿的《干禄字书》序言也有此说:“不揆庸虚,久思编辑。”其“编辑”云云,虽与今天所说殊异,但毕竟始有其说;此后,各类文献,屡屡  相似文献   

17.
从《孔子家语》看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孔子家语》为考察中心,结合《论语》等其他文献资料,深入探析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认为,在《孔子家语》中,“自然之天”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天人和谐”则是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  相似文献   

18.
"风草"传播模式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对中国古代政教合一传播思想的思考与简要概括,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者孟子、荀子都对政教合一传播观作出了进一步的推论,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思想文化特色与历史内涵的传播论。《论语》主张政治主流意识传播与社会教化传播融合,包括传播路径合一、传播角色合一等,其"身教"观高度重视传播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周”是孔子早年的重要经历。作为先秦儒学旧案,一直聚讼纷纭,至少有三种版本:《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认为是青年孔子的第一次远行,目的是问礼老聃;《庄子》后学认为孔子问道于老子,时间在孔子五十一岁以后,地点在南方沛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认为孔子观周与作《春秋》有关,时间应是孔子晚年。此外还有《严氏春秋》记孔子与左丘明“观周”的说法。由出土文献透视“观周”事件可见战国晚期儒道思想之间的互融互证。孔子早年生平资料的阙失导致后人对“观周”传说理解的歧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世纪之交编辑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程,寻找自己的时代坐标,以便完成社会转型时期赋予的崇高使命──学好文化经济学,涉足文化市场;重塑自身的编辑形象,以便尽职尽责地从事学报事业──“编辑学者化”、“编辑公关”、“为人作嫁”是重塑编辑新形象的基本要素;提高素质,以便再创学报辉煌───“编排规范化”是其宝贵的编辑实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