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汉口语中有一种较为常用但尚未列入修辞行列的语言手段——我们且称之为返实并试图为其立格。返实格具有比较固定的否定──肯定句式,其立格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及概念间客观存在的蕴涵关系和语言本身具有的区别特征,心理基础是人们对准确意义的共识和对言语交际可接受性的期待。同时,本文也考察了返实格的分类,并与相近辞格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移就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精心排练而又故意误用语义的修辞手段。文章从英汉移就辞格的语义特征出发,论述英汉移就辞格怎样通过“故意误用语义”、“精心排练”语言使其产生变异,从而取得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夸张是英语和汉语所共有的修辞格.其中数词用作夸张或渲染(数量夸张)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数量夸张在辞格上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虽然英语中的数量夸张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汉语中的数量夸张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5.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鲜明地指出,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喻不仅是辞格或日简单的交际附属品,也是一种由语言承载并凸显的思维方式.文章在将充分的理论考察与足额的例证阐析有机结合的前提下提出:传统的夸张修辞不仅是表层的语词超常组配,更是以一事物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认知路径,换言之,夸张的本质是隐喻性的.汉英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身体结构及其体验范式决定了两种夸张隐喻的趋同性;而中西方民族的文化模型又衍生出跨语言夸张隐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夸张.文章认为夸张是一种认知性辞格,并阐述了夸张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采用语义学的义素分析方法分析了夸张语义组合方式,并指出夸张本质就是夸张本体接纳量限范围上的不具备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夸张的认知结构和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7.
同语格必须具备形式上的对应性反复、超常规的语言使用和含义的可推导性三个条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泛化为一般的同语现象、抑或是反复、回环等近似辞格,其主要修辞功能还是夸张、强调和警策,意在达到以精炼的文字负载极强的语言表现力.这种超常规的修辞表达经人们的不断使用逐渐形成某种固定模式,有些已经成为熟语留藏在人类的语言库中.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隐性肯定是指句子的表层结构即语言表达中含有非肯定词、否定词或否定前缀等否定标识.而其深层结构即在意义上却表示肯定的一种语言现象.它通常以双重否定、多余否定、反面否定、否定词缀及否定形式的习语等形式来表达.这类句子在汉译时须十分留心.  相似文献   

9.
反意疑问句是一种提出情况或看法,要求对方表示赞同或不赞同的问匈方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对事物的陈述,后一部分就陈述的内容提出疑问。如果前面肯定,后面就用否定形式;反之,如果前面用否定形式,后面就用肯定形式。前后两者的谓语,在时态、人称、数上都要一致。回答方式和一般问句的答语相同。这是常规的反意疑问句。笔者想在本文介绍一些比较特殊的反意疑问句。所谓特殊,是指疑问部分的主语与陈述部分的主语不同,疑问部分的谓语与陈述部分的谓语相异。一、两部分的主语不同1、陈述部分的主语是。erybody,evmp”,”…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都十分广泛地应用“否定”,因为它是人们在日常表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欧·叶斯伯森曾把句子分成肯定、否定、疑问三种类型。由此可见否定句是一种很重要的句类。在英语中,除全部否定形式外,几种常见的特殊否定形式在学习中很难掌握。因此了解一些有关知识对人们理解句意,解决翻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本文试图对英语中的几种特殊否定形式,其中包括部分否定、双重否定、转移否定、半否定、内在否定以及虚拟否定等,加以浅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高于古代法律修辞学的新形式。辩证法、修辞学和逻辑,通过论式学说纠结在一起。现代论式学说的复兴,以承认分析性推理和论式性推理或辩证推理的区别为出发点。法律论证三学科——法律修辞学、法律辩证法和法律逻辑的互动发展,表明一种全面的法律论证理论有必要反映这三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规范,并汲取它们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正These giants of the animal kingdom need help.Despite their strength and cunning they're no match for a poacher's rifle.For 50 years WWF has been securing protected areas worldwide,but these aren't enough to stop the killing.To disrupt the sophisticated criminal gangs supplying animal parts to lucrative illegal markets,we are working with governments to toughen law enforcement,We're also working with consumers to reduce the demand for unlawful wildlife products.Help us look after the world where you live at panda.org/50  相似文献   

13.
康德以前的天才观往往徘徊于神与人之间 ,逗留于说与不可说之界。该文试图通过对康德天才观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独创性与典范性 ,想象力与理解力关系的勾勒和阐发 ,探寻其天才思想的现实基础、多维特征以及深层本性 ,从而达到对天才之人性的界定与论证  相似文献   

14.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内外对布鲁姆的“阅读总是一种误读”的观点存在着赞成和反对两种尖锐对立的评价。其实运用S·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分析符号外延与内涵结构特点以及内涵与社会文化结构的联系,从符号传播的动态角度把握误读产生的原理和机制,并根据霍尔关于符号的意义是编码者和译码者共同建构的这一主导思想,可以说明布鲁姆观点的可论证性。但要准确表述布鲁姆的观点,传统上针对文本而提出的误读、正读等术语的内容则需要作重大修改甚至彻底摒弃,因为所谓的文本意义没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当后现代小说正致力于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淡化主题,等等,并愈来愈呈现出诡异的面目时,传统小说的必备要素似乎已被弃置一旁.这里旧话新提,针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基调和气氛等传统要素的审美价值,历时性地检视其嬗变过程,为身处后现代语境之中的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的阅读和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视角对人类心理与大脑的关系进行考察,提出人的心理过程虽以大脑生理过程为基础,但不是从生理过程中自然产生。人的心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创造人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心脑之间有生理和文化的双层功能-结构关系,二者并不一一对应。心-脑关系的建立及其本质,是在心理-脑-文化环境的大系统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迷狂说”并非柏拉图提出的诗学学说,而是他仅借用的一个古老的宗教术语来谴责某些“非理性”诗歌创作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它更不是柏拉图用来弘扬非理性精神的理论支柱。柏拉图的诗思与其哲学思想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以“理性生存论”为基础,提倡理性调配法规、神性教化人性,强调德性抑制情性、诗性造化德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是以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类远古历史的研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发现人类文化的本质,消除人类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推动世界各民族的和睦共处与共同发展,并对现代文明作出反思,指导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