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杂性是世界的客观本质属性 ,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式 ,复杂性思维方式将成为人类思维的主导形式。偶然性在自然界中存在普遍性和客观性 ,世界上存在着一类“绝对”偶然事件或内在随机性。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难以逾越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之一.19世纪中叶以后,关于客观性问题的辩争成为西方恒久不衰的哲学争论.一方面是深入批评传统哲学离开人的生活实践讨论客观性问题、以绝对主义的态度对待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哲学观念,另一方面是努力揭露20世纪许多哲学流派的经验论、相对主义倾向,这构成客观性问题争论的两个侧面.客观性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而不是事物在自身的存在性问题.立足人的主体性存在重构符合当代文明发展的客观性观念是紧迫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3.
规律和物质的客观性在是否可感、有无内容上的要素点方面有所区别。规律存在于事物的全过程 ,但并不否认相对静止点规律的存在。无论对自然界还是社会历史 ,规律都是“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真理观虽然坚持了真理的客观性,但它无论是对于真理客观性的理解,还是对真理客观性的论证,都存在着缺陷,不但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存在着重重隐患。而把真理的客观性理解为其正确性,不但可以在真理观上与主观真理论划清界线,而且克服了传统的客观真理论的缺陷和隐患,从而更好地坚持了客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5.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规律无可感性,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主体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可根据实践的需要利用它,加速、延缓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规律的客观性与物质的客观性是有区别的,规律无可感性,规律通过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静止点的连续性表现出来.规律是由事物的基本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它与事物同时产生、发展,它不是既成的先定的趋势.主体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可根据实践的需要利用它,加速、延缓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真实有着极其复杂的深刻的内涵。从叙述性、文本性上看,纪录片的真实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强调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强调它所表现的对象应该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事物。从媒介特性上看,纪录片真实是见证的真实。从读者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是技巧的、文化的、心理的。从话语层面上看。纪录片是不可能到达“真实界”,它只能培植一种“真实性的效果”。认识纪录片真实内涵,对纪录片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只是对规律所作的最抽象的规定和描述。具体地说,规律显现出事物从"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基本路线图,显现出事物围绕"中轴线"的上下波动的运动态势;规律具有重复性、稳定性、普遍性、异在性、客观性及神秘性等特点;规律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言,具有底线制约作用,但在此底线的上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存在着无限的活动空间。此时,人是自由的,实践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独立性较强 ,具有较高的典型性 ,对于事物的外表和客观性极为崇拜 ,与之相比 ,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和人民性更加突出 ,尤其是在俄国 ,文学的真实性或现实性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人民性的内涵 ,与法国式的艺术至上论存在天然的对抗关系。  相似文献   

10.
雅克·马利坦认为 ,美是超然的 ,它以不同程度参与一切存在 ,对于纯粹智性而言 ,存在着的一切都应是美的。但是在审美领域 ,即对于渗透着智力的感觉 ,事物便区分为美与丑。超然美与审美之间的差别 ,为艺术留下了空间。诗的精神创造性是自由的 ,它没有对象 ,因而美也不是诗的对象 ,美是诗的超然的关联物。马利坦对美、审美、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解释 ,对于我们理解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诗 (艺术 )的创造活动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性、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文章借鉴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拟利用一整套评价指标筛选流程来构建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初步构造了一个含有46个指标的新农村预选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主观筛选方法(如专家筛选法)和客观筛选方法(如系统聚类、相关性分析)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最后利用指标鉴别力分析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鉴别,最终得到了一个含有25个指标的新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述期刊编辑的审美理念及审美展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们根据自身感受与偏爱对某客观事物做出的一种价值评判,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审美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时代性与历史传承性相统一的特性;具有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特性;审美又具有直觉性。期刊编辑应具有正确的政治审美理念、至善的道德审美理念、求真的科学审美理念及独特的艺术审美理念。编辑要在策划、组稿、文章编校、出版等几个阶段应充分展示其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3.
真理辨析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批判? 我们何以能够作出批判? 基于康德的启示, 我们可以把批判分为对象性批判和自 我批判两种类型。 我们之所以能够对一种普遍现象或思想观念作出批判, 乃是基于一种理性的概念构想, 它 刻画了事情的本真所是或理想应是, 对实存的事情具有一种规范性的力量。 而什么样的理念或理想才是合理 的, 这不能诉诸简单的内省反思, 而应通过自我和他人现实的共同论理才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剃刀"--以生态系统的自平衡机制为线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智慧的生态系统内存着一个奇妙的自平衡机制,这个自平衡机制恰似一个平衡万物价值、维护和谐的剃刀.和谐剃刀,又称平衡剃刀,其基本内涵是为了平衡万物的价值,和谐剃刀有时会为了保全一种存在而牺牲另一种存在,这是迫不得已的,甚至是必要的;和谐剃刀会理解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种群的适度需求,但不会容忍他们(或它们)的过度贪婪;即使是为了生存与发展的必需,人类也必须以人道的方式宰杀其他动植物或改变其他存在的存在状态,将其痛苦和对自然既有和谐秩序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关键时刻,和谐剃刀会剔除妨害和谐借以实现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仅仅向自然索取我们确实需要的那一部分,对自然施加可以接受的影响;如无必要,人类尽可能不要随意改变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敬畏万有存在和万有存在共同体,以和谐正义法则构筑万物存在和演化共同的和谐基础,是万有存在的共赢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数据是主客观之间的产物,是主体对客体的表征。由于人的复杂性和物的多样性,数据并不能完全表征客观世界,导致主客二分产生裂痕,并引起人的异化。而现代技术的数据化趋势,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现代技术呈现出愈来愈强的信息特征,即信息对物能的“建构”特征。大数据技术推动海量数据的产生、生产以及再生产,引发数据结构和数据分析技术的革命,促使数据从“表征”走向“实践”。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数据在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上具备实践能力,弥合了数据表征中主客体之间的裂痕,使物的数据化与数据的物化相统一。人类开始从“物的依赖性”中解放,步入“全面自由发展”的信息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人文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争论,并成为困扰人文科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难题,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解释有着重要意义。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客观性"概念必须重新加以界定。人文理解的多元性或不一致性并不影响其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