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华擅长重复叙事的运用,几乎驾轻就熟,其名作《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事不仅是作品结构的主要手段,也是构成细节的主要手法,并造就了作品一种无尽的意蕴:形式的审美和主题的深邃。  相似文献   

2.
《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推动了"黑色幽默"这一文学表现形式在中国作品中的广泛应用。许三观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充满痛苦的生活以及令人苦笑的挣扎经历给读者以震撼,而这正是"黑色幽默"所要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许三观卖血记>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两部作品都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描写普通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遭遇的苦难,呈现出"含泪的微笑"的阅读效果.但<许三观卖血记>重在透过时代的演进将人类的生存困境定格在沉重的历史底蕴中,从而揭示人类内在精神状态;<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则侧重再现当今社会生活的原生状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曾被誉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的创作越来越注重人物和叙事。《活着》是他创作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而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继续保持了他对生存的肯定与温情。虽然余华尽量要淡化时代背景,远离政治意识形态,创造纯民间的场景,但从作品的事件描述上读者依然清晰地阅读出了那些时代因素。这是越中小镇城市贫民的生存状况。主人公许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非法组织卖血罪的主要的组织卖血的形式,并认为与“血霸”、“血头”勾结的相关采供血及血制品生产单位的人不能都认定为是共犯;以组织者无需为能够卖血再进行下一环节活动时为犯罪既遂的标准;犯本罪对他人造成伤害转化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本罪,但对伤害无论理解为“轻伤”还是“重伤”都存在罪刑不均衡的问题,但以理解为“重伤”为宜;这里的“他人”应该是指卖血者本人不包括用血者。  相似文献   

6.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风格不同于以往,他运用的是一种具有本初性特征的内部语言。作者介绍了内部语言和它在小说创作中的优势,以及它在《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彰显语言张力,增强文本表现力,先锋作家余华进行激进的语言实验,创作了一批极力突出能指形式的文本,广受好评。其作品语言呈现出的鲜明的音乐性特征为学术界所津津乐道。本文对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一个地主的死》中的叠音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其叠音修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许三观卖血记》是作家余华的一部长篇力作。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很值得称道。读者在阅读时的确可以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作家的语言像流动的音符、循环的乐章,回环跌宕,上下贯通,一气呵成。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小说语言这种极强的连贯性来源于多种衔接手段的巧妙运用,主要有话题连续、概括词替代、同语复现和排比等。  相似文献   

9.
《许三观卖血记》以卖血为主线勾勒出一幅以身体为中心的苦难图景,从血与生命的紧密联系来凸显对内在血缘血统限制下的身体的重视,展现出传统的对身体无限崇拜的身体观。生存之下的身体成为存活的支点,苦难的载体以及肉体享乐与寻求偿还的对象。与此同时,以极端的方式——卖血来获取生活资料使得身体商品化,商品化下的身体是对传统血肉神圣性的背离,打破了纯粹以血缘血统为纽带的传统的身体观,并以情与爱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风中那首歌久久不散——《许三观卖血记》精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三观卖血记》以十二次卖血仪式,抽象出傻子许三观的一生。仪式化的小说像戏,像诗,也像歌。举重若轻地勾画出无休止的生死锁链中生命的本然情态。此种情态往往潜隐着神性。  相似文献   

11.
余华 ,在当代文坛上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 ,他的创作已经引人注目。他的写作以迥异的风格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审美期待。他创作的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让人们不知如何评价。小说大师米兰·昆德拉曾说过 ,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 ,而是世界日益成为陷阱时对人类生活的探索。余华正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活着》标志着余华的思考和探索已步入成熟 ,已经从他前期作品的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转移到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并且在黑暗中寻找生命的灵光 ,把人性带入了生命的感悟和心灵的抚慰。《许三观卖血记》却道出了一个凡夫俗子必然因循…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初,以《在细雨中呼喊》为开端标志.中经《活着》,再到《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小说创作立场从此前的先锋漫游终于走向民间回归。作为体现真正民间回归精神之作的《许三观卖血记》。其回归的彻底性体现在民间叙事话语、民间记忆中的历史形态以及民间平等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许三观卖血记》在“无所事事”的叙述里逼近民间的生活事实,在对两个人的故事的讲述中表达了作者对民间不平等的生存法则的看法,借助许三观这一形象,余华以温情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残酷的生命主题。《许三观卖血记》与余华前期先锋小说比较,不同的是它由超现实的虚构转向呈现客观事实,而满怀温情和揭示残酷是余华不变的情感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叙事修辞学理论,对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文本细读.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声音距离的变化中,发现了作者的隐退及其情感的转变,并探索到其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对小说历史叙事的分析,不仅发现其构成了虚构故事的现实性依据,进一步则透过意识形态的壁障,深入到故事的"潜文本".声音的距离与历史叙事共同为虚构叙事的可靠性提供了方法与意义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对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进行分析,揭示出造成主人公苦难命运的社会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文化和人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对余华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道主义关怀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写成。作品中质朴无华的人物对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表现出鲜明的民间意识,而且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民间历史读本。同时,余华在小说中尝试了一种众人发言的“他们说”的话语方式,也就是一种“群口”的话语,让更多的人发出声音,这也是一种集体话语的展示,从中透露出某个群体的观点与看法,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民间话语,使民间话语得以最大限度地呈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333条第2款关于转化犯的规定只是针对强迫卖血罪而言,而并不是针对非法组织卖血罪。上述强迫卖血罪转化犯的规定明显存在缺陷:第一,我国现行刑法第333条与第234条的法定刑未能很好的协调;第二,刑法第333条第2款只规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刑法第234条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但是对于强迫卖血致使他人死亡的,却未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对我国刑法第333条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其平生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血盟兄弟,经历着从青涩到成熟。他的探索无一不体现出对现代机械文明的抗衡,是对女性控制欲的逃脱,对于两性星际平衡以及残缺个性的补足。  相似文献   

19.
偶然,是余华结构作品的常用方法,并贯穿余华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成为余华叙事的神话。在以苦难为中心话语的创作中,这一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但由于叙述方式的不同各作品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同样是出示苦难,《现实一种》是悲剧,《活着》是正剧,而《许三观卖血记》则是喜剧,从中可以看出余华叙述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布拉斯科·伊巴涅斯是西班牙一位享有世界声望的著名现代作家 ,他的创作生涯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小说《血与沙》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出版后 ,曾被片面地评价。本文通过探讨作品中反映的斗牛知识、西班牙风情、以及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论述这位小说家的成功之处和作品的真正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