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德育对话教学范式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对话教学和大学德育对话教学范式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大学德育对话教学范式的理论依据,即哲学、心理学和后现代课程论,对该范式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凸显儒家伦理的对话意蕴与当代价值,通过文献疏解与比较诠释相结合的方法,从"对话范式"的视角对儒家伦理作了探幽发微与阐述诠解.认为儒家伦理并不以孤芳自赏、默默独语的"独白范式"为其主要诉求,而是以主体间的平等协商、真诚沟通、悬置中心、宽容互让的"对话范式"为其基本归依.我们不惟在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仁"那里明辨其对话意蕴与共在诉求,亦可在其重要范畴"忠"、"恕"、"诚"那里体味其对话精神与交往理性之维.儒家伦理不仅较早批判了独白主义的伦理范式,而且能为走出当代伦理困境,重建当代伦理对话精神,构建生态和谐的光明大道与诚心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以及中西文化的和谐共处提供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一个范式 ,它的发生来源于自然崇拜。继神话范式以后 ,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二个范式是哲学。哲学从神话中提升经历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它消除了神灵信仰造成的误区 ,以经验关心宇宙的本原 ;二是它把探索宇宙本原的重心转移到人的方面。人与自然对话的第三个范式是艺术范式。艺术范式诞生于神话与哲学的母体之中 ,神话与哲学分别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为起点 ,这两种方式贯穿于思维活动的始终 ,直接哺育着人类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是必要的和必然的,其对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文化价值平等性原理的理性思考以及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性考察,不同文化或文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文明交往的公正而合理的选择.差异、碰撞与整合是文明对话的三部曲,不仅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存在着历史的现实性.中国"回儒"对话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由于各自的起源及历史发展不同 ,具有不同的内涵 ,因此 ,两种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十九世纪以来 ,中西方文化开始了对话 ,这种差异有了新的变化。在如何对待两种文化差异方面 ,我们应本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原则 ,共创人类文明的辉煌明天。  相似文献   

6.
大学开放德育范式是对以封闭、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传统德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适应现代开放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德育范式。在开放中对话,以对话促大学生道德养成是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核心理念。为此,要以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为视域,从目标体系、主体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大力构建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整个体系,并把它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7.
机械论范式对自然的"客观辩证法"的反动决定了"绝对知识"的相对性和科学视野的狭隘性,进而决定了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背离;因此,要使自然科学摆脱"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使之朝向"人性化"与"绿色化"的方向生成,就必须从根本上或源头上扬弃机械论范式,转向有机论范式,也就是要实现恩格斯所谓的"科学的哲学化"或科学的"理论思维"化;其方法论进路有两条:一是彰显古希腊哲学中的素朴的有机论,二是颠倒黑格尔"颠倒的辩证法".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对当今自然科学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验,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了。阅读教学是改革的重点,阅读教学原有的范式虽然在传授知识方面作出过贡献,但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其原有的"定势解读论"、"一元理解论"、"教育价值论"等必须改革,建立起新的阅读教学范式:注重学生体验,把阅读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对话理论、对话诗学的基础是对话哲学,或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西方,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开端的,至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特别是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则走向了巅峰。但对话理论在实际的学术世界又是以多维化的面相存在的,如解释学、接受学、阅读学、主体间性、生态论、阴阳交感思想等等,当然还有专门的对话学理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整合、建构。另外,若从一种平等的关系结构或交流模式来看,中国哲学、诗学中也早就存在相关的对话论了,因此,也有必要建构一种跨文化的、贯通中西的对话理论。至于把这种新的对话理论模式转换成一种对话诗学,就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它是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自觉的兼融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实践范式"是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性模式,主要包括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不同于实践形式或形态,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所谓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不是二者在实践范式上的差异,而只是双方在"轴心期"及前轴心期具体的文化样式和实践形式(形态)选择与侧重上的差异西方侧重生产实践,面向自然探索其奥妙及对人的有用性,强调外在超越;中国侧重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家庭伦理和社会交往的关系,主张内在超越.前种文化发展出了民主、科学、法治和理性等优秀成果,但也出现了工具理性和"科技异化";后种文化成长出了和谐、友善、勤劳和进取等优秀成果,但也分娩出了非理性主义和"权力异化".二者都属"人类文化",都是中西方社会中的人们在相同实践范式基础上的不同侧重和选择的结果.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作一种彻底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才能真正弄清中西文化差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先秦重要的思想人物,他表面上用《老子道德》的独语体来表述一位孤独者的心语,但实际上这本书蕴涵着潜在的对话精神。老子的人文智慧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与世界交流,与人民沟通,与孔子的教喻有所不同,分属中国古代思想不同的言说与表述方式,从思想对话的角度去理解老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美学史上一直存在着由独白向对话转变的尝试。无论是神秘论,体系化还是现代性的新思维都无法解决美的对话和独白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一,传统上对于对话意义的误解。二,价值观上的差异。重塑对话体系以及重建美学本体意义就应该以此入手,变当前美学本体论的设定模式为具有道德规范的商谈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巴赫金及其学说是多面而开放的,在世界范围内,巴赫金研究已经呈现出“有多少个研究者,就有多少个巴赫金”的复杂现象。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巴赫金,20多年来,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研究、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研究方面,鲜有人从传播学的视角审视巴赫金及其学说。文章试图发现对话与传播的契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巴赫金对交际模式的解构与重构,从中发现巴赫金与传播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现对话理论令人惊异的前瞻性。在对话中传播,在传播中对话,正是我们对传播的期许。  相似文献   

15.
后结构主义对话语与主体性的探讨 ,对女性主义颠覆社会性别建构有启发性的影响。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认为 ,性别不具有本质的性质 ,性别意涵具有代码性 ,是各种对“性”与“性别”的话语在主体这个场域不断竞出的结果。认识到性别的话语建构性 ,就可以对在其中运作的各种话语重新建构 ,从而颠覆男性中心话语的宰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出"文明对话"的论题。从对现代化、西化、全球化概念的历史反思,提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以及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儒学是否有第三期发展前景"问题的认识;从"文明对话"、"文化中国",论证儒学创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一个方法论原则。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把它当作方法论原则贯彻到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18.
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对话是人类文明交往的理性形式。不同民族的不同文明中有许多重要思想资源,需要加强研究与开发,这是更深度反思的文明对话。对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这些重大文明典籍中的共同文明理念,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这是文明自觉者应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启示和影响。在口头文学领域,对话理论为整个表演事件的考察提供了新视角,开辟了新领域,并为口头表述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文章借助对话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表述、对话性和对话策略,审视口头表述的过程和性质,揭示了对话理论对于口头文学研究的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箭喻经>中,佛陀以一种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形而上学问题,对于诸如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身体和灵魂是否同一、真如死后是否存在等问题不予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当今宗教对话.在形而上学等问题上,理性无法达成最终的统一结论,合理的方式是放弃对它们的探讨,在实践上转向经验现实层面.这种态度和方法在佛教内的对话中可以避免不同宗派之间的诸多隔阂,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宗派共同追求的解脱以及服务世界上.同样,在佛教和基督教等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中,这种态度和方法可以避免彼此宗教教义上的抵触,转而携手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并顺利地进入第二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