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3年开始的"市管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诸多弊端,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构想,其中占主流地位的是"省直管县"改革,认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府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有助于缓解县乡财政压力。当然,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为此,应该充分认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系统性,不断完善分权化操作,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各地深化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为宏观背景,澄清民族省区相关改革实践滞后的认知误区,分析省直管县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兼容性,并提出省直管自治县是解决民族自治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思路与对策——以安徽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县乡财政困难在我国带有普遍性.安徽省近年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进行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和"乡财县管"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并不彻底.真正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阻力及实现路径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发展县域经济等。然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必然面临许多阻力,如管理幅度问题、区域性产品供给危机等。只有全面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过程存在的各种阻力,积极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现路径,才能构建符合国情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省直管县"是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体系.其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划分地方政府间财力、积极推进参与式预算制度、加快财经工程建设、加强项目问责和绩效评估、改变相应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6.
江苏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扩权强县"的初步效果,但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与行政市管县体制之间体制性摩擦造成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发展型、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彻底解决上述两种制度摩擦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省直管县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在一些省区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分析省直管县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五个省区省直管县改革的最新进展,提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省直管县改革应转到促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和中小城市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8.
黄丽 《淮海文汇》2011,(4):20-23
2009年财政部发出推进省直管县的改革意见,改革推行后,对省、市、县三级政府既有利处,又有弊端,改革后可能出现两种趋势:"分省"、"合县"。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四个层面分析省直管县产生问题的根源,并对应的提出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我国行政开支过大、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省直管县改革作为一项有力措施随之浮出水面。在保证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探索改革现有的"市管县"体制,逐步实现财政省直管县、行政省直管县和政治省直管县。这三个方面作为省直管县改革的三驾马车,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省直管县"改革正在全面推开的,但"省直管县"不能自然解决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要顺利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兼顾其他层次和范围的行政改革,在实施时有所侧重,对苏南地区来说就是把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自然、社会、经济及财政实力现状出发,云南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不同阶段、不同类别、逐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初期阶段将经济落后的地区(不包含民族自治地区)纳入省直管县范畴,中远期逐步调整,全面推行省直管县.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国最早全面探索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的省份,海南省经过不断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省直管县海南模式。20多年来,省直管县海南模式既有成功经验,亦有反思教训。在省直管县海南模式面临争议和困惑的背景下,如何评价海南模式的功过是非,如何抉择其未来走向,以及其启示省思等,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从长远看,省直管县海南模式亟待从府际职责划分、合作机制构建、市县关系管理、配套改革等方面加以完善以砥砺前行。针对海南模式的分析表明,省直管县没有统一模式,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借助行政层级调整这一契机,合理定位政府职责并适时优化府际关系,推进府际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13.
省直管自治县体制是根据自治县行政层级的类型化分提出的,是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式的创新探索。贵州省直管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在贵州省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大胆尝试,借鉴全国省直管县的经验进行"贵州特色"的探索,是省直管县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兼容性结合的有机尝试,但是分析其实践过程发现,存在着相关部门认识不足、部门权限下放"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应明确上级国家机关职责,适时修改自治县自治条例等来完善和发展省直管自治县体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在控制了地区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地区劳动力增长率、地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生产总值后,“省直管县”的政策改革效果并不显著,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系数显著为正。而其他变量像地区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地区劳动力增长率、人均生产总值后的估计系数并不显著。劳动力因素和地区市场规模并不显著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回归分析表明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问题可能并不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增加居民消费和购买力则会显著促进中小企业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主要发生在中央与省关系层面,省以下分权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一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文章对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主要发生在中央与省的关系层面,省以下分权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本文对中国县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会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主要发生在中央与省关系层面,省以下分权由地方政府参照"中央—省"的制度安排自行调整。对中国县级数进行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省级政府财政状况的全面分析,发现在维持现有省级政府财政数量条件下实施“省直管县”改革是可行性。但是,可行并非不改革、不发展。为了顺应城市化发展要求,我国省级政府财政的未来发展路径可依近期“省直管县”改革和远景“增直辖市”改革两个大阶段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代表的地方层级体制改革,由于种种原因遭遇了不少难题,制约了改革的持续推进。基于地方治理的视角分析改革持续推进面临的难题与对策,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界限明确、多元合作的治理框架,建立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的职责、权能分工体系,以及建立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合作机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中各主体的影响力以及对省以下财政体制变迁的互补性制度的分析,旨在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分析的结论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程度和效果取决于各主体对改革的态度和较量的结果,而且,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政府行为以及化解财政风险等一系列改革也应同时进行,最好优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