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应对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近代国家积极倡导、鼓励出国留学,优先录用归国留学生,由此掀起了近代中国史上大规模的留学潮流,其中尤以留学日本占多数。受文凭主义及外国文凭甄别难的影响,出现大量假冒日本大学文凭、混入重要职位的现象,其中以骗取律师资格进入律师行业最为严重。为此,近代国家进行了积极治理,虽然治理效果不显,但以上海律师公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的治理却较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古代日本曾大规模地向中国隋唐派遣学生(僧),留学生通过长期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对中国的文物制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归国后主张仿效中国进行改革,最终促成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大化改新”,并将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出现的近代留学的第一个高潮中,清政府于1905年至1911年进行了七次留学归国考试。留学归国考试的结果使清政府对当时以速成教育为主的留日教育进行反思,并导致了清政府留学教育政策,特别是留日教育政策的一系列调整,也推动了清末民初留学潮流由日本向美国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以私立焦作工学院(后与其他学校合并为西北工学院)为个案,就该校归国留学生群体对于现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初步提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理念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归国留学生群体在本校内部建成了学科齐全、专业特征明显的工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体系;西北工学院时期,继续探索培养适合战时国情特点的"通才"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次,本校的归国留学生群体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大学教科书编写的本土化,教学方式的中国化,努力营造中国古代书院式的教师与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是西方的现代医学的开始和发展阶段。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当时的西医的影响,在中医基础学科模式的形成、中西药并用、中医中引入实证分析方法、对单味中药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这些研究的影响延续至现代中医研究。中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现代西医的内容,丰富了中医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国留学已成为许多新生代的梦想,而留学生归国之后前景怎样呢?确实,在留学潮中涌现出不少人才。他们精于业务,学识渊博,能在本行业中独当一面,成为白领一族的佼佼者。据业内人士观察,留学回国人员大致担当如下角色: 一、科技或学科带头人在归国学者中,一部分成为企业的科技带头人,而一部分成为高校的学科带头人。现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企业集团对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视。急需留学回国人员中的科技人才加盟。因此,一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留学人才已经成为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主任药师等等,正  相似文献   

7.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2,32(3):57-61
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留学生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文学的人物谱系中,自然也有着诸多的归国留学生形象。他们或者是怀着满腔热情却所学无用、报国无门;或者是在个人的婚恋生活中,遭遇到个性解放不彻底所带来的痛苦、东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或者仅仅是为了日后的飞黄腾达而出国"镀金",并以中西"融合"而自居。在这些归国留学生形象中,无论是涉及知识分子问题还是婚恋问题,大多并未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创作潮流,即便与时代主潮有距离的,也只是作家个人风格的展现,并不因留学生形象而有所不同。我们当下所关注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等问题,在那些涉及的作品中,也大都是一带而过,或许是因为在民族生死存亡、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些都还没有进入被忧患意识所包围的现代作家的视野,或者尚没有余暇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留学归国人员是高校统战对象之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不断增多,许多高校设立留学生同学会或联谊会等统战团体,开展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进而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独特优势服务高校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当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群体的特点,探索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是时代赋予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日本留学生与遣唐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所涉及的日本遣唐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古代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随遣唐使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日本留学生的待遇与生活,阐述了玄、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中的著名人物的留学经历,指出了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发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留学生针灸治疗学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中医辨证思维、针灸临床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结果显示留学生期末成绩优良率达82.4%,针灸临床中的辨证思维、临床操作、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认为教学中案例来源比较单一、教师知识储备有限、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 ,认为当前首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以全新的概念 ,逐步创建中西医结合外科教材。结合西医外科教学优势注重人才的发现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加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气”范畴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伟大发现 ,古希腊的原子论仅具有哲学意义 ,而“气”则从一开始就既具有哲学意义 ,又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气”是中医学的立足之根 ,但对气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 ,终有一天 ,中国古代的“气”概念得到挖掘和阐发 ,将可以跃升为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象”的实质是气 ,是气的流动。中医学以“象”为依据 ,来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机理 ,这与西医学以形体为本质不同 ,在整体层面上又高于以形体为本质对人的研究 ,使中医学比长于把握事物的静态类别的西医学 ,在把握动态的个别方面 ,具有优势 ,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因人制宜并使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因 ,这种治疗上的成功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说 ,中医学因为有自己深刻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 ,从而它的发展根本上不是对西医式的物理化学模型的还原 ,而是有着特殊的广阔远景 ,甚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与西医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差异。在国际国内以第一世界的话语为世界中心语的背景中 ,学术界用西方现代科学共同体的话语规范中医学术理论 ,导致了中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疑虑到认可、接纳,基本构成了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轨迹。到了近代,中医界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西医的冲击,通过研究和比照,取开放的姿态认可与接纳西医,并试图通过“汇通”中西医精华,寻求中国医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指明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不同是两个范式,在实践上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之争,争论的是关于人体疾病的疗效问题,实质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很可能会不了了之。但其实质,在社会建构论看来是不同共同体在争夺权力、利益的表现。对二者争论背后隐藏的权力、利益的揭示,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这也为从文化的视角理解并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冲突问题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西药结合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医学评价主要是疗效。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 ,除了在基础理论方面 ,大量的是在临床治疗中 ,体现在中西药结合临床应用发挥中西药之长方面。在中西医各自理论的指导下选用中西药 ,即以中医药理论为主导 ,中西药合用 ,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的理论或西医的理论 ,选用中西药治疗。中西药结合作用于人体内 ,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内在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皆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环节发挥效应 ,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8.
基于破坏病因和切除病变组织的基本思路,现代医学对许多疑难病症仍无解决办法;而西药的毒副作用已经造成人类身体内环境的严重污染;现代先进医疗仪器和器具、药品、手术费价格昂贵,医疗费成了国家、社会保险业及个人的沉重负担。由于精神免疫学的进步,使人们对于注重精神与身体统一调节的整体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发掘西医以外的不同文明和地域的特色传统医疗,强调调动人类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替代医疗和补充医疗的概念,在这个新兴医疗体系中对东方传统中医针灸按摩气功有崇高评价,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科学评估。呼吁充分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医:科学与人文的艺术交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一争论已持续百余年。近年,由此而引发的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辨引起了各界关注。其实,细看争辨中涉及的科学、科学划界,特别是抖学依据等概念,不难发现一些争辩中的结论似乎有些草率。毕竟,中西医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都带有自身的文化烙印。产生于中华文化的中医,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综合性学问。它是科学与人文的艺术交融体。在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医学占据主流的今天.应该不带偏见地认知它、研究它,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和结构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论思想的特点和意义,认为中医学的一切理论都以其从属的生活世界的自明性为根基,中医是用汉语建构的一种认识框架,以及在这种框架下观察世界的一种不同于西医的视角,是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中国式的结构主义。传统中医的健康生活观是一种先进文化,始终将医学视野下的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活人和整体的人,这既是中医坚定的科学精神,也是基本的人文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