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农用地分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在标准样地体系控制下,建立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现有新增耕地测算方法普遍存在精度低、可靠性差、不易操作等问题,尤其不适合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的测算.文中通过对现有新增耕地测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改进基础设施用地法,提高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的测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分析——以夹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大小,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模型。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运用模型测算得出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可达601.10hm2,依据各乡镇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全县划分为三个潜力等级区。  相似文献   

4.
关于凉城县耕地质量评价与种植业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随着数量的不断减少,质量的高低则显得更为重要。在新时期,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迫切需要对当前的耕地质量、生产性能、环境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为了摸清耕地底数,掌握耕地质量状况,我县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根据评价成果和当地实际情况,本文对凉城县种植业布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市各区、县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单元,选用农村人均超标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农村居民点闲置等评价指标,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三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总分值为依据,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等级划分,为全市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按照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2016年度磴口县土地变更调查,对年度内耕地数量增减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修改完善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创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定数据包,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助力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为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信息报备以及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各区、县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单元,选用农村人均超标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农村居民点闲置等评价指标,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三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总分值为依据,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等级划分,为全市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顺义区土地整理有效耕地面积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数法、类比法对顺义区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潜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有龙湾屯、大孙各庄、北小营、张镇、木林、杨镇、北石槽、李家桥等区域,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大于10%;二级潜力区的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在5%和10%之间;马坡、牛栏山、李遂为三级潜力区,耕地整理潜力系数小于5%。其目的是为今后评价耕地整理面积有效性提供技术路线和科学依据,指导政府在不同的潜力区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从而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以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四川省成都市、上海市闵行区及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尚未实行经济补偿政策的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6个典型区域93个村庄940名受访农民的调查为实证,探讨经济补偿对调动农民参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并采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农民感知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济补偿明显增强农民在改善耕地生态环境、维持耕地数量不减少、确保农地用途不改变、平衡耕地质量不降低等方面的积极性; 经济补偿显著提升了农民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评价,已接受经济补偿的农民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的综合评价值较未享有经济补偿农民对耕地保护成效的综合评价值高0.143; 受访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耕地功能环境认知、区域发展环境状况及政策自身因素均对农地保护政策实施成效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耕地概念的界定与耕地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是土地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管理和保护对象。但多年来 ,人们对耕地的认识极不统一 ,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耕地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土地中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分析与界定 ,进而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给出了一种评价耕地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如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降低农业污染和提高化肥有效使用率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挑战之一。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1000户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专项调查数据,利用离散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决策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存在差异,规模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相比小农户更具有改善耕地质量的意愿;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农地质量较好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另外,政府推动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对大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小农户影响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宣传力度,加大该技术的试点力度,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因地制宜地逐渐将重点支持政策转化为普惠性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究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13只,分别隶属2门6纲13类.研究结果显示:优势类群为寡毛纲,蚁科;稀有类群为马陆、蜈蚣目、半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不同使用方式林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情况为耕作林地〉自然林地,耕作林地的H’指数和e指数最高,自然林地的c指数最高.就类群数而言,自然林地〉耕作林地;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则均为耕作林地〉自然林地;优势类群寡毛纲为自然林地〉耕作林地;蚁科为耕作林地〉自然林地.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在土层0~5cm处最多,类群数和个体数总体呈现逯层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818份调研问卷,探索并验证新一轮确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确权能够有效激励农户采纳土壤肥力提升和养分平衡行为,激励农户更多采纳保护性耕作行为。具体表现为:确权颁证增加了农户施用有机肥、施测土配方肥和施石灰三类行为的概率,提升了农户采纳秸秆还田、免耕和深松三类技术的可能性。考虑到确权颁证的内生性和不同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相互之间可能的关联,分别使用PSM模型和Mv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确权颁证的政策效应有滞后性,相对持有确权证期限较短的农户,持有确权证期限较长的农户更可能采纳上述各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并且,农地确权对部分类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受到土地调整经历的负向调节,二轮承包期间经历过土地调整会削弱新一轮确权对农户施有机肥、施石灰和采纳免耕技术三类保护性措施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农用地质量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探讨 ,提出衡量农用地综合质量高低的三要素 ,即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 ;其次 ,运用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农用地质量“等 -级”体系建立的客观基础及其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 ;最后 ,给出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区面积广,耕地资源保护难度大,耕地伦理利用重要且紧迫。桂东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县域耕地尚处初步伦理利用阶段,存在着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被污染等问题,将伦理教育与法制约束相结合、伦理标准与规划管理相结合、伦理利用与生态立县相结合、成立“耕地伦理发展协会”是提高桂东县耕地伦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佳木斯市耕地质量预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耕地质量预警分析,提前反映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对提高耕地质量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人地关系、耕地利用投入水平、生态环境背景和耕地效果及投资潜力四个方面为主要因素,构建佳木斯市耕地质量预警分析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法和指数和法对2008年--2020年的耕地质量进行预测预警。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序列的延伸,指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佳木斯市耕地质量处于中警状态;2011年-2012年,耕地质量处于重警状态;2015年-2016年,耕地质量处于轻警状态;2017年—2020年,耕地质量处于无警状态。最后,从控制人口数量、盘活存量土地、改造中低产田、治理农田污染、加大农业投入和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近代中国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利用结构。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人均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用地比例的变化,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耕地功能性流失的表现、驱动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9.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