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各种书面交际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信、电报、电传、传真及电子邮件等各种书面交际方式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的作用 ,而它们各自的使用如何 ?相互之间有何异同点 ?各自有何优劣势 ?使用各种方式时 ,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迅速建立公众信任,将专业的医学信息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在社会传递是应急响应中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网络新媒体的舆情指数,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形成社会热点的医学权威专家社会沟通事件的热度峰值与趋势特征,分析其信息传递的成效与社会传播特征。数据显示,由权威专家发声的医学信息引发了公众极高的关注度,呈现激增、持续高位的特征,且热点高峰值与疫情关键节点、专业信息发布时间轴呈密切相关。疫情下有效的医学信息传递需要在社会沟通发生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权威性及专业性,在舆情数据支持下可获知公众真实反应,进一步优化重大疫情应急防控中的社会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营销中信息的传递须遵循提供尽可能详尽而有效的网络营销信息源、建立尽可能多的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渠道、保持信息传递的交互性等一般原则,才能确保网络营销中信息的畅通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的形成对于信息传递与信息接收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信息数量的增加和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对大学生的信息接受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内容的全面性,使得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信息接收后的表现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信息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在全面了解大学生信息接受中的行为方式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以期对大学生正确信息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言语(speech)和非语行为(nonverbal behavior)是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信息传递、感知的渠道和层次入手,探讨了非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的三大功能,即意指、调整和感染功能。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英语教学、英语翻译和外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着重研究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显现出的非语行为的规律和模式,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了非语行为在信息感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比较恶劣且交通不便,严重阻碍各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现有渠道上是否能够有效获取科技信息的问题,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甘南地区农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甘南地区农牧民在不同渠道使用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明确渠道的改进方向和提高渠道的利用水平,为加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信息渠道的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王朝主导的朝贡体制和海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当时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经济交往形态,同时引起此区域内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留存在日本室町时代禅僧日记中的中国信息,从多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在中日之间充当信息传递载体的人们,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中国的信息,如何将之传达给日本,之后又被日本人沿着怎样的途径去理解、传播,以及出现了什么样的误读和误传.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后半叶东亚历史空间交流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变革,使信息成为比物质或能源更为重要的人类社会资源。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的格局,使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本身得以迅猛向前发展。除了传统的有线无线广播、电话、电报之外,电视、计算机、通讯卫星等新的信息传递手段的出现,加速了以信息爆炸为主要特点的信息化社会的出现。这就对以收藏、加工,流通、交换各种知识信息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图书情报部门,提出了迅速改变以传统手工方式处理信息的旧模式,代之以电子计算为主要手段的自动化管理模式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转换机构,其目的是通过对图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球。图书馆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它所具备的功能就是将以图书为形式的社会信息从不同渠道汇集起来,然后再按照人们对社会信息的不同需求传递出去。即在图书的形成者与利用者之间建立起错综复杂的传递渠道。在这些通道中不仅要实现对休眠期图书的封闭,还要实现对开放期图书的信息传播。由于图书管理系统的特殊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者工作搜寻渠道发生了极大变革。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工作搜寻模式变革、网络招聘发展及其内在逻辑分析,运用2019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了网络招聘政策对劳动者工作搜寻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作渠道的多样化体现为岗位信息投放方式、劳动力供需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求职者与企业沟通方式的多样化,推动变革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数字经济新政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劳动者素质普遍提升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割。(2)网络招聘政策对劳动者工作搜寻渠道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效应在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都非常显著;相比非国有部门,网络招聘政策对国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国有部门的政策执行力更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劳动力求职特别是与网络招聘相关的法律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灾害与社会”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有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社会对灾害的反映有所不同。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过很大的影响,从我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灾害遗留的痕迹。研究我国历史时期灾害的时空变化,灾害对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是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总结时期,其赈灾救荒形式呈多样化、社会化的趋势。清代陕甘地区的仓储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运作机制。它最大的特点是社仓由政府出资设立并经营管理的,其他的社会救助形式大多处于初创阶段,许多运作方法效法中国东南地区,社会救助功能相对有限,但这也反映了陕甘地区在这一时期与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救灾资金主要有政府和民间两大部分构成.就民间来说,其筹募资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新式媒介——报刊、广播、声像制品、具有现代气息的多种游艺形式和传统的信函、面求、戏曲等方式向中外华侨、个人、社会团体、政府等进行劝募;就政府救灾资金来说,主要是通过发行公债、向银行商借、摊派、公务员捐薪助赈、救灾准备金法等方式筹集.上述资金筹募体现出明显的交互性、时代性、多样性、强制性、地域性、困难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灾害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具有一定的防灾减灾知识和应对灾害能力为目的,以便能正确认识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灾害教育可以从政府与社会两个方面来展开进行,政府方面应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发挥宏观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有效监督作用,保障灾害教育实效性。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社会单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具体实施灾害教育,并与政府有机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灾害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作为次级系统的大众传媒通过影响环境认知、促成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对整个社会系统产生能动作用。但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大众传媒的“双刃剑”属性相当明显,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存在负效应。因此,需注意探索和掌握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规律,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积极控制,提升和完善社会控制策略,维护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为战胜危机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灾害”作为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其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特质形塑了灾害多学科交叉研究现状。学界对灾害的定义和认知多从自然科学视角出发,而基于社会科学视角的灾害概念研究尚少。对灾害概念进行社会科学解读,可以将关于灾害概念的认识划分为“事件-功能主义导向”、“脆弱性导向”、“社会建构主义导向”、“不确定性导向”、“权利资源分配导向”,并以“危险源-关系链-结果”为逻辑架构结构化灾害概念,从而廓清社会科学领域关于灾害概念认识与研究谱系,并揭示出灾害社会科学的整合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人类学眼中的“生态灾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提及的生态灾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们面对的现代人类社会不仅民族文化多元并存,而且主流学科体系分化极其细密,生态灾变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者间在理解上分歧较大。为此笔者想从多元文化并存的角度出发,对生态灾变的实质作一个深层次的透视。  相似文献   

18.
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多种灾害概念,提出基于风险评估的灾害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及模型展开分析,包括国际上的"灾害风险指数系统"、"多重风险评估方法"和"美国灾害评估模型"以及国内的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模型的改进、灾害系统理论等。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分为灾害发生可能性及灾害脆弱性评估两大方面。灾害风险评估出现风险定量化、风险研究集成化、评估方法标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为了使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能尽快得到全面依法有序高效的开展,有必要依照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加快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基本性的《防灾减灾法》,以进一步推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在我国,尽早制定《防灾减灾法》价值重大,意义深远,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宗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现象之所以能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期地存在着 ,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就在于宗教自身有着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功能及其社会作用。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全面研究和阐明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 ,是宗教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多层面的。其主要方面有宗教的政治作用、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宗教的文化传播作用和宗教的社会交往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