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主要运用测量法,对参与暑期游泳培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4岁(不含4岁)、4-5岁(不含5岁)、5-6岁(含5岁) 三个年龄段,对其游泳基本动作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目的:探讨游泳基本技术动作是否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要求。一方面,补充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规范与指导暑期儿童游泳培训市场。研究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学 习游泳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基础,并对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阶段儿童熟悉水性的基本动作当中,水中行走和站 立基本掌握,其憋气时间和滑行距离与年龄成正比;在蛙泳手和蛙泳腿技术动作以及游泳距离方面,3-4岁下阶段儿童无法掌 握,4-5岁下阶段儿童表现欠缺,5-6岁(含5岁)阶段儿童能够基本掌握;3-6岁儿童游泳基本动作规范与发展分为启蒙、提高 和巩固三个阶段。特色创新:首次在指南背景下对儿童游泳基本动作进行探讨;将儿童游泳基本动作上升到学术概念;初步形 成一个模式和系统;对该阶段儿童的游泳动作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母亲育儿压力在其工作-家庭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以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WFC)、简式育儿压力问卷 ( PSI-SF)和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为测量工具对627名工作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育儿压力、儿童问题行为三个变量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2)育儿压力总分在工作-家庭冲突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育儿压力中育儿愁苦、困难儿童两个因子在工作-家庭冲突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亲子互动失调因子则无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母亲工作-家庭冲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问题行为,可以通过育儿压力,尤其是育儿压力中的育儿愁苦、困难儿童两个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使用眼动技术,通过记录和分析88名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识别的成绩表现及眼动数据,探讨儿童识别不同强度表情的即时加工过程、发展状况及眼动模式,并在划分兴趣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强度表情识别过程中不同部位的优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的识别成绩随着表情强度增加而提高;(2)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随表情强度的增加而减少;(3)随着表情强度的增加,面部不同部位的作用会有所改变,如愉快表情的嘴部越来越重要,愤怒表情的眉眼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沈阳市三所普通幼儿园355名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已有的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Conners 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4-5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幼儿问题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孩问题行为多于女孩。(3)幼儿问题行为中不注意-被动和多动指数因子与学习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其不注意-被动对幼儿的学习品质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61名4-6岁儿童的父亲在十个月中进行前后两次问卷调查,同时由教师完成相对应儿童社会技能的问卷调查,探究父亲元情绪理念与4-6岁儿童社会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4-6岁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别的主效应显著;2)女孩与男孩的父亲在情绪教导型T1,T2和摒除型T1,T2差异显著;3)父亲元情绪理念与儿童各项社会技能之间部分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取宁波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共9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单页多图和跨页连续无字图画书作为研究材料,利用语料分析法,从角色理解、场景理解和情节理解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了3-6岁儿童图画叙事理解的年龄发展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叙事材料对儿童图画叙事理解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3-6岁儿童在单页多图和跨页连续图画中的图画叙事理解水平呈现显著性的年龄差异,儿童图画叙事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升;对不同类型图画叙事材料的研究表明,材料形式不同,儿童图画叙事的理解水平也不同;3-4岁角色理解、场景理解、情节理解受叙事材料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4-5岁、5-6岁角色理解、情节理解受叙事材料类型的影响较小,且4-5岁图画叙事的理解水平接近5-6岁,但远高于3-4岁,是儿童图画叙事理解的转折期和关键期。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台刊《户外游息研究》第14卷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本研究旨在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在游具类型与游戏行为类型的交互作用影响下,儿童对游戏行为在安全与趣味认知上的差异。研究的结果表明:(1)儿童对游具安全认知,具有合理的安全性判断力;(2)儿童对于游具的安全评值会因是否有使用行为,而有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安全性认知与趣味性认知会因游具类型不同及游戏行为不同而有显著差异;(4)儿童对游戏行为的安全性与趣味性认知,受到游具形式与游戏行为类型交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在安全的认知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屏幕活动、睡眠时间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X市五所幼儿园1502名在园儿童 的家长发放自编问卷《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最终回收有效数据1241份。多因素逻辑回归和分组逻辑 回归的结果表明,过度屏幕暴露、缺少家长陪伴、睡眠时间不足是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起调节作用。研 究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需要合理利用电子屏幕,保证睡眠时间,预防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亲子互动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笔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法,对徐州市354名学前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行为问题、亲子互动失调进行调查,主要结果为:行为问题检出率7.06%;每天没 有看书,没有户外活动,亲子互动严重失调是学前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亲子互动失调与儿童行为 问题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主要发现:亲子互动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应加强亲子互动的训练,提升亲子互动 水平,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法,对815名3-6岁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及时间投入情况,幼儿社会性情 况及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3-6岁幼儿 社会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幼儿社会性水平提高,且幼儿社会性在4岁左右发展最快;幼儿社会性 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维度中,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在情绪调节维度中性别差 异不显著;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 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情绪调节没有预测作用;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 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3~6岁说汉语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本实验用色样,对湖南娄底某幼儿园151名说汉语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6岁说汉语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2)3-6岁说汉语儿童对11种颜色的平均正确命名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红、白、绿、黄、蓝、紫、粉红、橙、灰、棕。对儿童给予早期颜色命名教育,改善语言输入的方式和条件,可以提高和促进其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3-6岁儿童比例推理、空间类比与近似数量系统的发展特点,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变化,选取120名3-6岁儿童为被试用“草莓酱任务”“找鸡蛋任务”以及Panamath进行测查,结果发现,3岁儿童就已经具有初步的比例推理、空间类比能力;儿童在3-6岁期间,比例推理、空间类比、近似数量系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比例推理、空间类比与近似数量系统三者之间相关性显著,但这种相关性在3-6岁阶段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控制性别与年龄后,3-6岁儿童的比例推理与空间类比可以预测儿童的近似数量系统,比例推理能够调节空间类比对近似数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情绪理解测验(TEC)》和《5-6岁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测试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对62名大班幼儿进行了情绪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以了解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的总体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在故事的理解、自我认知、听-视转化方面发展的较好,而对于词汇的掌握、运用和准确的发音方面发展水平较低。语言发展水平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2)5-6岁幼儿对于外部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已较高,心理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一般,反省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方面也无显著差异。3)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在总分上无显著相关,词汇水平对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语言发展水平对混合情绪理解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市一所公立幼儿园445名3~6岁儿童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学前儿童说谎的一般特征及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学前儿童说谎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3岁儿童说谎高于5、6岁儿童;母亲拒绝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说谎,母亲拒绝水平越高,儿童说谎行为越多;儿童性别在母亲温暖和说谎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母亲温暖程度越高,女孩的说谎行为越少;母亲温暖对男孩的说谎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严格控制实验程序,首次考察认知方式和线索提示对8岁、10岁、12岁学龄儿童EBPM的影响,并分析学龄儿童EBPM的发展趋势后发现:(1)8-12岁儿童EBPM能力仍在持续向前发展;(2)认知方式在儿童EBPM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年幼儿童(8岁和10岁)来说,场独立者更善于完成EBPM任务,而对12岁儿童来说,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都可以很好地完成EBPM任务;(3)线索提示有助于学龄儿童完成EBPM任务,并能弥补场依存儿童EBPM能力上的不足。研究结果支持PM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6.
探讨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自尊在其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对11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社会支持、心理素质、自尊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问题行为;(3)社会支持能够分别通过心理素质与自尊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来青少年问题行为;(4)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心理素质-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 要:儿童忽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这与祖国的人才培养问题息息相关。通过对513篇有关儿童忽视的中文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得出儿童忽视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后果与预防对策。发现儿童忽视对策研究少,对于忽视率最高的0-6岁儿童忽视研究不充分。该综述可促进儿童忽视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为今后有关儿童忽视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儿童忽视;学前儿童;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SPSS将知网2000-2015年的重要期刊文章进行分析梳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1)心理学范围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适应过程研究;(2)积极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发展;(3)基于心理理论的儿童移情及幼态发展研究;(4)学习障碍与认知等情绪的心理健康教育;(5)儿童认知的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以及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实践研究;(6)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特殊儿童的学习困难研究;(7)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心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4-6岁幼儿电子游戏卷入度与游戏得分的关系,对随机选取的20名4-6岁的幼儿在选用的电子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及游戏得分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 (1)电子游戏卷入度的正性维度得分(M=37.750)高于负性维度得分(M=23.600);(2)游戏得分从高到低的项目为:保卫萝卜(M=3.200)>水果消消乐(M=2.400)>俄罗斯方块(M=1.400);(3)电子游戏卷入度负性因子与游戏得分的交互作用明显,F(6,14)=14.368,P<0.005。结论:(1)益智电子游戏可以较好促进4-6岁幼儿产生喜悦、注意、鼓励、努力等积极情绪;(2)游戏规则和操作越简单,越容易成功的益智游戏,更容易吸引4-6岁幼儿;(3)场景多变性、任务挑战难度越大的益智游戏,具有双刃剑的效应,虽然可以引起4-6岁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但是也容易给他们带来消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