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教育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1个具体指标的全国各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法对全国各地区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不均等的,其中目前最需要加强的依次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本公共教育和乡村医疗卫生发展.我国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等状况依然存在。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仍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的重要内容。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宁波的城市和农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城乡差距仍可从财政支出、人均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比较。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仍需不断完善制度、丰富体制和搭建信息化平台,从而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背景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以汕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汕头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均等化指数的测算对三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汕头教育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良好,而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较差。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压力;同时,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并未同等重视,导致特定领域均等化水平滞后。因此,加大整体投入,提升人均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强化人口集中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等政策措施,才能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能平等地享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基本的、最终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其范围和衡量标准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而定,其追求的是最后结果的大体均衡。目前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六个方面的原因是: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导致供给不足、公共服务管理主体职能交叉且缺乏沟通、缺乏统一明确的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和相关制度规则、政府传统的职能导向型行政模式以及利益诉求机制的缺乏。最后提出了实现当代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尽管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许多问题,但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总体上已具备了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与条件。山东省诸城市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规定及实践,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主题.针对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不均等供给现象,文章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造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供给的原因,以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困境,认为除做大"经济蛋糕"外,还可通过管理的、立法的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层面的变革来化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境,以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公众必须得以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供给财力、人力投入不足,供需不对称,服务效率低下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进步伐.结合泰安当地实际,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财力、人力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优化措施,则无疑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本文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城乡医疗卫生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珠三角城乡医疗卫生保障差异性的原因,提出了推进珠三角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基本生存性服务均等化、公共发展性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均等化三个核心功能。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政府提供的功能支撑力疲软,政府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别效果不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资建设环境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深化地方财政政策改革是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应增强地方经济活力、确保财政支撑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拓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均财力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的理念,选择2002—2014年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和公共图书馆等为基本指标,考察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及其城乡、社群之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动态供给的特征及根源,考察分析显示:江苏总体供给水平持续稳定上升,文化财政投入逐年向乡镇倾斜,城乡资源配置差异逐步降低,但区域差距、城市中农民工群体文化供给缺失成为制约江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突出矛盾。转移支付和发展基金、户籍制度变革、文化资源流动和网络共享、多元主体参与网络体系构建等举措有利于推进江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动态供给。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公民都有机会享有大体均等的能够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必须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多元主体供给公共服务,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参与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的供需平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人们日益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内在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该文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实现机理模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指数。中国2005—2016年教育、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程度显著提高,但城镇化进程并没有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更多追求高端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消费需求;人口结构与城乡差距仍然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主要阻碍性因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和财政效率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因此,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增强我国城镇化的公共服务匹配能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消费差距,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正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追求的必然价值,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嘉兴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地,不仅从公共服务的政府输入和公共产品输出方面强调城乡居民的均等享有,还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的机会、保障等方面强调政府责任。这种责任所体现的不仅是政府道义上的责任,更是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增加对广大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过程,对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回顾,目的在于揭示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演进过程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回顾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供给经验以对我国未来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偏向分殊化向注重均等化转变的过程。义务教育也在日益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迈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和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政策的目标指向,而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发展不均衡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反映了义务教育政策的缺失。这种缺失很大程度上在制度层面体现出来,因而产生了整体性的影响。所以,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需要从制度层面不断优化教育政策,提升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16.
基本社会保障是为保障国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中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应有之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享有平等权利。考察了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财政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和基本社会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地方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加大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状况,然而政府供给与公众需求的结构失衡问题却日益突显。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的实践情况为例,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评价结果与公众的主观评价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公共需求差异性的存在,在现有的政府供给导向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下,政府供给结构与公众需求结构存在明显的偏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偏好,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目标虽然明确,但尚无公认评估指标,很难看出非均化具体差异,缺乏优化的政策应对。通过分解公共服务供给流程,比较各个评估对象特性,发现公共服务结果均等要比过程正义更为重要,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和服务供给数量无法取代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以湖北省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证明服务产出和公民感受的非一致性。为制定符合各地实情的公共服务供给策略,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不仅要建立社情民意采集系统,强化政策制定流程透明度,还需要将居民满意度实行分离,在保证基本满意度的基础上,确定差异化的弹性满意度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加强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核心要素。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基层政府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手段,对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农村的发展不乐观,面临诸多困境。公共服务相关行为体角色不到位、购买服务的运行环境差,监督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规制度,规范购买流程与健全监督评估,提高居民参与度,是基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创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受自然、历史条件限制,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为了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帮助、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民族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体制不完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中央政府在供给体制、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供给监督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