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保护的本质是地方利益保护。短期中,地方保护似乎能够增大谊地区的社会福利,但从长期来看却隐藏着严重的危害,并直接影响到能否建立一个开放、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分析了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具体对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实行政企分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规范政府的市场管理行为,加强对政府市场管理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孙霄兵在《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5、16期撰文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原因在于:第一,全面展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第二,深入进行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的办学体制;第三,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远不能适应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然成为政府的政策选择。为了建立面向引世纪的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体制,我们应该积极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校科研改革;积极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区域行政协作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从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关系基本态势出发,着重分析了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关系形成、区域行政协作多赢格局的内在动力、地方政府区域间协作的起点与关键,并运用健全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础等改革方式,以期重构区域行政协作体制。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选取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4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进行词频分析、节点分析等,结果发现:各地方政府主要关注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专业素质提升、管理体制改革、地位待遇提高和政策落实到位等五个方面,各方面受关注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此外,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政府的注意力比重也存在不同。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更多地重视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切实落实各项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6.
在中央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告一段落后,地方政府大部门制改革成为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主题。地方政府大部门制改革还面临着不少难点与困境,需要锐意改革与创新才能打赢这场行政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政府收支制度的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有些地方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由上传下达的中转机构演化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一个层次和组织地方经济活动的主体。就第一层次而言,珠三角各级地方政府坚持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就第二层次而言,珠三角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主导地区经济发展。珠三角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地方政府的地位举足轻重,作用得到了充分而有效的发挥,但珠三角地区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如何迎接这些挑战则成为珠三角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由表及里: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向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效能化与人本化建构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向度,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林林总总,风生水起.但是,由于受转型背景的复杂性、体制体系的惯性以及传统社会结构的粘性等因素制约,总体仍处于表象层面.为此,需要相应支点结构性的循序移位,由表及里,实现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路径创新,从而把技术性、手段性改革转变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体制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经济改革中的几个“先”与“后”的关系:公司制改革,要先规范公司,再发展公司;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要先调整结构,再追求速度;而规范公司、调整结构,首先要规范政治体制,做到党政分开,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文章认为,只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这三个“老大难”问题,打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1.
后勤改革是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方向与目标的确立,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社会客观环境。在主观需求与社会客观环境趋于一致的条件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顺德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党政联动而在县级层面的改革中独树一帜。这一改革尽管在党政关系以及条块关系的改革上取得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突破,但改革并没有解决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思路,有赖于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以职能和机构整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已经由试点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行阶段。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典型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对典型地方政府改革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在文化领域进行政府管理职能定位与组织设置改革的相关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这些地方政府的改革实施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模式。根据各自职能与机构整合方式的不同,这些改革方案共同构成改革模式类型连续体,不同地方政府改革方案在这一连续体所占的具体位置由许多重要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为对中国分权型财政体制改革30年来的效应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改革完善财政体制的思路,在简要评述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与历程的基础上,以陕西省的历史数据为依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公共服务水平和地方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分权改革不仅明确了各级财政的职责、提高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财政体制的改革尚需要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下岗职工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阶段形成的弱势群体,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下岗职工,由于受社会、经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生活贫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手段不足,这不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和谐相处。这与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相悖的。通过行使立法自治权,制定专门的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地方法规;政府依托金融改革为契机,引导金融部门积极支持下岗职工以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加强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力度,改变下岗职工再变业的老观念,不失为解决民族地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推进的。地方政府具有特殊角色,它既是改革主体又是改革对象。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利益和功能,因此当行政改革触及地方政府利益时,阻力由此产生。要深化行政改革,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消除地方政府内部产生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财政权是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级政府享有的法定权利。一级政府享有相对平等和独立自主的一级财权,这是影响乃至决定其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多次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较为自主的财政权。但是,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获取的财政权又是严重不均的,出现了地方财政权的区域分化现象。而这是导致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的重要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学术界展开广泛而深入研究:全面论证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政府职能转变是近年来行政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的中心话题。政府职能转变标示着政府机构改革由表面层次的单纯机构精简裁并发展到较深层次的机制转换的改革思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遵循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笔者以为,政府职能转变可以分解为若干层面,并不是所有的层面都直接对即将进行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起同等重要作用。其中有些是地方政府已经基本解决的问题,有些是地方政府目前条件还不足以解决的问题,而有些则是时下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眉睫问题。本文拟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层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即将进行的改革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渐凸显,消减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致使整体政府的塑造困难重重,政府的合力难以发挥,综合成效大打折扣。在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已不能自成系统乃至游离于行政生态系统之外,而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寻求府际争议的解决途径。府际争议的有效解决应遵循法治原则;力求摆脱仅从政治视角研究的窠臼,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境的法治与善治之路;立足于地域不均衡发展的现实,解析横向地方政府际争议之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消解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