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雅明并没有明确地论述过艺术史,他所阐述的艺术史,实际上是他关于影像(摄影、电影)理论的思想。通过梳理"艺术史"与"拱廊街计划"的关系,找到了统领本雅明"艺术史"写作的主题,即现代社会的转型对人的感知方式及艺术的功能属性的影响。本雅明的"艺术史"实际上是一部社会变迁、技术演进的艺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以作为现代艺术物质现实的技术发展特征为理论出发点,剖析潜存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与社会领域的政治意蕴,其理论主题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暗合但有思想的独特性。作者本雅明在散文化的结构体例中,传达出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艺术的革新意义及其潜在的政治批判主题,揭示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政治之间隐显交错的辩证关联。本雅明的理论主题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国美学家本雅明的思想浸透着强烈的现代精神。受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启发,他把艺术理解为一种生产方式进而从它与技术的关系来发掘其政治功能。本雅明以政治和革命之名来赞美复制艺术,它认为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开启了艺术民主化的进程,改变了大众与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雅明,曾被苏珊·桑塔格赞美为“现代文化的具有土星气质的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和坎坷,虽然屡受磨难但依旧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虔诚。他的思想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启发下他发现了在机械复制时代技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并提出“艺术政治化”的设想。而技术这个话题也成为了本雅明理论体系中极富争议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雅明在辨析浪漫主义、弥赛亚主义、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艺术生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回到马克思哲学语境中,将唯物主义思想引向了社会文化批判,以此揭示艺术生产的逻辑、主体以及功能问题。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批判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原则,试图阐释艺术革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理论根源,从而为“图像-视觉”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建构提供哲学基础。从视觉文化批判的角度看,本雅明的这一理论既具有阐释社会存在的意义,又重新建构了社会生活与艺术现象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目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展开深入的批判,因而体现了一种基于艺术社会学批判的视觉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原文与译文"、"可译性"、"忠实"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本雅明的理论否定了读者的主体地位,指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雅明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翻译和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沃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雅明在其著作中分析探讨了许多个概念,如语言、神话、灵韵、拯救、革命、解构、建构等等,历史是其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把握本雅明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于理解本雅明的整个批判思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从本雅明对历史连续性、线性时间观以及历史进步观的批判中,可以揭示本雅明的历史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第一个里程碑,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查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灵韵的衰竭和震惊的出现使得审美经验日渐贫乏,艺术再也不是宛如神明之物;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本雅明理论为深入思考现代艺术的经验表达提供了独特解说。  相似文献   

9.
在本雅明的经验理论中,他曾经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具体的经验总体。"他认为,这个"经验总体"应该包括较少受到启蒙之光照射的文学艺术领域。在本雅明关于"经验"与故事关系论述中,他指出:讲故事艺术是经验交流的最有效形式;经验在故事中的呈现仰仗"转述、浸润与复述"三种手段;随着手工劳动的衰退,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战争、技术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经验贬值了","讲故事艺术衰落了",艺术、"韵味(aura)"、传统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说与新闻报道。但是,他仍希望通过对"故事"的解析寻找对传统的衰落的补偿。  相似文献   

10.
在本雅明的经验理论中,他曾经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具体的经验总体."他认为,这个 "经验总体"应该包括较少受到启蒙之光照射的文学艺术领域.在本雅明关于"经验"与故事关系论述中,他指出:讲故事艺术是经验交流的最有效形式;经验在故事中的呈现仰仗"转述、浸润与复述"三种手段;随着手工劳动的衰退,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战争、技术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经验贬值了","讲故事艺术衰落了",艺术、"韵味(aura)"、传统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说与新闻报道.但是,他仍希望通过对"故事"的解析寻找对传统的衰落的补偿.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代大众文化和大众文艺连同构成此种文化和文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的大众传媒和传媒技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中的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持有较为负面的评价,认为它们已被彻底同化进当代工业社会的商业逻辑和意识形态控制的网络之中。与此相反,本雅明却从当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中看到了建立新型艺术生产关系的美好前景,看到了其推动当代艺术走向民主化和革命化的可能性。这两种理论取向,显示出不同的现实认知和不同的价值取向,究其原因,在于思想理论基础的不同和理论生成语境的差异。因此,在当代传媒技术与艺术生产理论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上述两种理论取向做此是彼非的片面择取,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2.
"灵晕"作为本雅明思想中的重要批评概念,正是本雅明以自身的精神力量沉浸在大麻的体验中将其提纯所得的。以黑格尔第三个哲学的三段论来看,他提出灵晕以及借之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进行的论述,其实就是一个从精神到逻辑的过程。通过对"灵晕"概念的重新梳理,这一辩证意象中所具有的复杂内涵便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随着商品化和市场化而出现的文学艺术传播活动的"新机制"——"艺术生产"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述评,主要就这一概念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理论界的认识、争议等作了分析评价。同时也简介和述评了马克思之后的西马代表人物本雅明、阿尔都塞、马歇雷、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艺术生产"的实践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雅明的"灵韵"思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具有"原真性",价值上具有膜拜性和展示性的特点。用本雅明的"灵韵"思想观照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剖析大学文化内核和外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文化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重要成员,本雅明的艺术批评思想,较之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有着一种独特的赎救论色彩.而他早期的语言理论--呈现出一种隐晦神秘而思辨的"真理-救赎"图景,图景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真理内涵及认知方式的转换,则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并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异化社会的批判,奠定了其后艺术批评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本雅明认为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表现性关系,他坚持将文化现象纳入经济关系之中,强调艺术是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并不外在于社会的经济关系,而是内在于其中,艺术生产力的先进与否取决于艺术工艺技术的先进与否,艺术的政治性源自艺术的生产性,在艺术生产中,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对工艺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了更深入的探讨,本雅明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出技术发展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更在于指出先进的技术与政治倾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雅明最著名的艺术论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宣告了技术引发艺术生命政治的革命性转向。本雅明认为技术渗透艺术身体之后,制造了艺术的三重生命形式。以灵韵隐喻生命属性的艺术的生物生命转变为以复制品为象征的艺术的形式生命。在这种时代转向和生命隐喻的背后,本雅明乐观地预见一种具有救赎美学价值的未来生命的共同体愿景。  相似文献   

18.
被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美国最大代表的弗里德里希·杰姆逊称为“2 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评论家之一”[1]的瓦尔特·本雅明 ,以其机械复制艺术理论著称于世 ,他独创性地提出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分在于“灵韵”(Aura)[2 ]的有无等观点。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最为根本的审美特性在于“灵韵”。但对这一重要概念 ,本雅明语焉未详 ,就像艺术“灵韵”自身特质一样模糊朦胧 ,迷离惝恍。“很多关于本雅明这篇文章(指《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讨论 ,都致力于使他那关于传统和使艺术作品在传统中获得崇高地位的‘光晕’这一概念中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释并演绎了解构主义文学翻译理论的奠基文献<译者的任务>中的文学翻译理念,揭示出本雅明在该文中构建的解构主义文学翻译观:文学翻译的"纯艺术"、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文学翻译的"纯语言"以及文学翻译者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本雅明文学翻译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本雅明电影救赎观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他的很多电影理论至今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解析和阐释当今电影的存在形态和特征。本雅明的复制理论、视觉无意识理论和艺术触觉理论等诸理论为解析当今时代电影法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