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测度城市群各市域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GIS模型分析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与局部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而全局Moran’s I 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据此提出以地区土地利用“综合型”集约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解决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是长株潭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创新的关键.长株潭城市群应以交通建设为契机,推广人车人流节地模式、开发园区土地集约模式等成功做法,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建设土地约束机制,加强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建设评价工作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和改革,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皖北地区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四方面构建皖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北六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淮北得分最高,亳州得分最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集约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株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得到了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级别,对比相应的研究成果,证明其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与科学性,进而又对长株潭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长株潭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是检验城市群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长株潭城市群在2010—2018年期间的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展开具体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维持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生态城镇化;长沙市的核心效应明显,领跑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城镇化进程,同时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些区域差异;其三个城市或存在城镇化滞后与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延滞了其生态城镇化进程.未来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须以"两型社会"为引领,以"生态绿心地区"为生态示范,以绿色工业提升城镇化质量,将长株潭城市群三市打造成为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生态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城市群,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构建了江苏省各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其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提出了江苏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整体潜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潜力研究,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基础、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水平为中潜力,属于低度利用,潜力较大。运用障碍因子分析法找出阻碍北部湾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因素,主要有综合容积率、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结合GIS技术对结果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1)苏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最为集约,苏中次之,苏北城市土地低度利用; (2)在江苏省域空间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3)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都出现一定的增长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经济影响较大而在全省的经济影响偏小,而武汉在城市群中的经济影响偏小而在全省中的经济影响较大.本文推断,在国家核心城市--"两型社会"城市群中省会核心城市与"两型社会"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存在经济与资源环境利用的梯度规律.最后提出推动省会城市和城市群其他城市分工合作、利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战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是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发展的基本形式.目前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在着手构建和培育本区域的创新体系,以期通过区域结构的调整和区域运行机制的变革加速本区域发展,提升本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株潭区域要一体化发展,无论是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现实需要,必须分析构建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现实基础,提出建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探讨建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路径,建立一个跨长株潭行政区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提高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对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好城市群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3—2016年动态视角下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TFP进行测度和时空演变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变化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年均上升0.7%,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增长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双核驱动",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与纯技术效率提升有关,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和土地利用TFP提升的瓶颈约束;从空间维度看,晋中、哈长、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黔中、关中平原和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呈下降趋势,其余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均呈上升趋势,且京津冀、呼包鄂榆、辽中南、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增长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核驱动";从影响因素看,人均GDP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对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财政支出占本市GDP的比重和人口密度具有负向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赋予城市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新的内涵。首次将生态指标引入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并且生态指标与用地效率指标以及经济指标共同组成动态的、多目标的、综合的城市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对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最后,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价理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地价理论,分析了地价杠杆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应走内部挖潜的道路,避免因为地价过高而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蔓延;地价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的调节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土地投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大,城市土地投入次之,城市规模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小。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要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二要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反对"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三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四要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德国农业经营学派农业集约经营理论的借鉴与分析,论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影响因素、目标设定、形态结构进行了理论解析,将集约的目标锁定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土地利用效益提高",根据城市土地投入类型的差异,将"集约"解构成经济因子、土地因子和组织因子三大集约度。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经济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前提下预测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与增量的方法,并以长春市为例进行分析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未来5年长春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应该控制在2 000 ~3 500公顷,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后提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低效快速扩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将全国268 个地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水平划分为低效、集约、挖潜三类,选取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探索出了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投资水平是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的关键,土地利用集约度高的城市有着更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而在实现挖潜用地时,则需要将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上,警惕可能出现的由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交通便利性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设用地供给十分紧张的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由于农地产权主体虚置及征地制度的固有缺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规划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重“增量”而轻“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强化土地规划在引导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资料收集、图表分析等方式从规范土地市场运作、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落实等方面阐述了土地储备对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方式,以及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内容。通过对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对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呼吁只有规范土地储备行为,才能推进城市的理性增长。从而得出土地储备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的理性增长,城市的理性发展又反过来不断地完善了土地储备,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