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高校各项工作的展开,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通过其职业本质、职业地位、职业压力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所在,提出辅导员必须从价值观念、自身素质到职业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确立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我们当前学生工作的努力方向,学生工作应不断研究、完善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方法,实现"两课"教师、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三支队伍的资源整合,职能渗透,必将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承受着比普通教师更大的心理压力,存在着职业角色 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职业角色与教育对象心理阻抗的冲突,职业角色本身的局限所引起的角色冲突。要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个人的心理卫生,加强自 我心理调适,不断完善自身;另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因势利导 ,努力改善外部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空间。 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是建设良好大学生集体、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和优良校风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明确自身工作在整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注重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工作素养,从职业伦理责任的高度,积极探索有效促进大学生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对江苏省9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女性辅导员更喜爱辅导员职业;不同学历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工龄、月收入、行政级别、职称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逐步提高;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省普通高校、省民办高校、省大专院校。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6.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职业心态消极、职业发展空间狭小、职业寿命较短的问题,职业化管理机制和职业化工作模板尚未形成,影响了辅导员职业绩效的发挥。必须从领导重视、组织构架、建立合理运行机制等层面入手,全力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这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发展。采用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提出应对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欣 《人力资源管理》2013,(12):223-225
职业适应性对于职业初期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定位,使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性发展任务变得繁重。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初期职业适应发展规律的探索,帮助辅导员顺利实现职业初期的职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钟意 《人力资源管理》2014,(11):156-157
高校辅导员承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掌握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胜任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内涵、构成与特点,描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存在缺乏职业理想与职业责任,缺少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职业作风,职业技能不符合工作要求等问题。分析发现缺乏对辅导员职业精神内涵的认知和实践,职业认同度低,持续工作意愿不强,职业压力大、责任重是影响因素辅导员职业精神的主要因素。从丰富辅导员职业精神内涵,加强宣传和引导;减轻工作负担,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专业培训;设置不同职责的辅导员岗位,促进工作专业化;成立辅导员协会,促进职业能力自我提高等方面提出发扬和培养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聘任制是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目前已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广泛使用。根据聘任制高职辅导员队伍面临的职业现状,要构建聘任制辅导员心理契约管理的有效办法,必须找准角色定位,完善聘任制辅导员的管理机制;针对辅导员岗位描述,改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工作体系。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心理契约互动模式,提高辅导员职业忠诚度。  相似文献   

12.
重新阐释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质"与"量"相整合的思想为指导,以隐含研究为主,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发现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个体的专业化、群体的专业化;个体的专业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即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责任、专业权力、专业良心、专业自尊、专业理想;同时,在专业化发展内涵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辅导员专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三者概念不清,逻辑关系混淆,有必要进行概念厘清。针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角色冲突、伦理困境、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弱化、专业化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应从知识体系、制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进行专业化建设。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为:高校要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层级序列,扎实做好专业化知识培训体系建设,完善人事制度,打破发展瓶颈,做好精细化管理服务,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意识淡薄、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等"非职业化"倾向,不仅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职业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岗匹配"原则和生涯规划管理理论,建立对辅导员的选配机制;二是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建立对辅导员的考核机制;三是开辟双重职业生涯的晋升阶梯,建立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功能弱化、专业化动力不足、职业化瓶颈明显等普遍性、深层次的问题。辅导员工作"1+X"模式对现有辅导员工作体系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畅通和拓宽辅导员职称、职务发展通道,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工作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以期"解放辅导员",从而加快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现辅导员"横向"和"纵向"的职业动态化发展,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高质量的专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专业影响力;要建立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规范和专业资格标准;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规划;要推行"个性化"的培训制度,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个体处境;要实施"多元化"的高校辅导员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并在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专业教师的过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是加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改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现状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历教育的现实需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流程包括职前培养和继续教育。职前培养包括审查培训机构的专业资格、完善学历教育和开展"专业资格认证";继续教育包括自学和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18.
从生涯和生涯发展的视角入手,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职业满足感、面对的职业压力以及发展需求等个人感知维度上的职业压力和专业成长维度上的职业压力等二维职业压力;从外力挤压、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概括了高校辅导员面对职业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健全保障机制与制度、依靠朋辈支持等化解辅导员生涯发展中的职业压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年度人物是高校优秀辅导员形象的代表,参考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对历年112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文本研究发现,优秀辅导员的专业化内涵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五个方面。因此,应以专业化内涵为基本要素,完善选聘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助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关系到大学生命运的问题,对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意义重大。辅导员加入就业指导队伍将有利于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因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通过对辅导员从事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及途经和方法。在掌握辅导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从提高职业指导质量的角度提出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及加强考核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