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是宦官太监,此已毋庸置疑。然而,郑和究竟是内官监太监抑或是司礼监太监,这却在许多历史论作之中相互交替出现。因此,笔者谨就此问题,试将郑和所担任过的职务官衔这一脉络爬梳理清,或俾使史界学者在郑和研究中有所裨益。明朝的宦官与太监是有所区别的,虽太监必定是宦官,但宦官却不一定是太监。前者是阉宦之通称,后者却是职衔。《明史》载:“宦官,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内府刻书是明代官府刻书的杰出代表,以往学者大多以为司礼监经厂就是内府刻书的唯一机构,偶有持论不同者,亦语焉不详,没有对内府刻书的具体承刻机构进行系统考究。根据《明实录》及内府刻本等一手资料考察,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央,尚有工部、礼部、秘书监、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据此提出,明代内府刻书是皇家的刻书,受皇帝敕命刊刻是这一版本类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郑和下西洋丛书》。丛书共六本,计有《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一集、《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二集、《郑和下西洋》、《郑和家世资料》、《郑和史迹文物选》及《郑和研究资料选编》等。“丛书”由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三十年举国震动的大事。郑和七次下西洋,显示了大明帝国的实力,扩大了中国与当时世界的影响,写下了世界航海史的重要篇章;它在中外关系史上也占有相应的地位。郑和出使海外,远涉重洋,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在波间浪里行,其时间的悠悠,路程的漫漫,那是古今中外所罕有的。  相似文献   

5.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已就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影响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里我只想从纵的角度,即通过比较元、明时期的对外政策来考察郑和之举在明史上的地位和对明代社会的影响,以期对于郑和下西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学术研讨,认为郑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航海家、外交家与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要进一步继承先人伟业,开拓和平友好、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明代监阁体制探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从“六卿分职”到“监阁共理”体制的嬗变。司礼监与内阁于颉颃制衡中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并承担起了决断国是的政治职能。但这种“监阁共理”体制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双轨制”。在体制的动态运作中,由于皇权的相对倾斜,造成了明代相权于司礼监和内阁间的游移,以“监阁迭相”的方式发挥其“内外相维”的政治功能。这种游移,一方面确保了皇权的稳固与政治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成为明代“宦祸”与“党争”的内在原因。从而确定了明代政治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组群结构”的力量,成功地实现了向海洋进军的壮举。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动用远洋船舶100余艘(最多的一次达208艘),随行者总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少则20个左右,多则40余个;航程“十万余里”。可见七下西洋中的每一次,都是一个宠大的航海系统。而整个下西洋伟业,无疑更是一个庞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众说纷纭,然笔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主要是建筑在政治基因上,其宗旨在于建立“朝贡宗藩”关系,开拓一个“万国咸宾,天下治平”的盛世皇朝宏伟局面,强化专制皇权,巩固封建统治。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亦仅是借以招徕海外诸国称藩朝贡的手段,并以此作为纽带,运用怀柔羁縻、恩威并举的外交手腕,建立大明皇朝的宗主国地位。因此,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乃是寓于经济手段之中,其外交宗旨的表面遮盖着一层商业贸易的薄薄面纱。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一次规模大影响广的海上交通活动,本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郑和下西洋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郑和下西洋虽然被世界各国视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盛举,但是不论其影响多大,似乎都难以改变中国是"内陆文明国家"的观点。从泉州海外交通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来论述中国古代航海背景与能力,关注的不在于郑和下西洋本身,而在于说明它是在中国古代深厚的航海文化底蕴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人,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较有影响的宦官。他从“嘉靖十五年蒙选入内中馆读书”起,到万历十五年被“谪为奉御,安置南京”止,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普通太监平步青云:从嘉靖时期即为秉笔太监之一到“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直至万历时升任到太监中的最高的最职务一秉笔太监兼司礼监掌印。明人沈德符、刘若愚曾有过记述:“司礼监为十二监中第一  相似文献   

12.
编后记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为此中国航海学会已将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子——七月十一日定为中国航海节。为配合这项纪念活动,上海大学学报特此出版了“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专号”。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世界级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项纪念活动,作出了“开展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的决定,并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活动主题。江苏省、南京市为了落实这项纪念活动,于7月中旬拉开了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倒记时两周年系列活动。为了配合这次活动,本刊记者特别策划了沿着郑和在南京的遗迹,对当年郑和在南京的重点遗迹一一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14.
明代航海家郑和的遗存,从国内来看,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云南诸省。其中就福建而言,不但数量最多,而且其内涵也每每与郑和下西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愈加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对这些遗存进行了实地或实物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拟从遗址和遗物两方面试作全面考述,进而对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关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出版的大型百科全书对明初郑和下西洋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美国百科全书》(国际版)认为郑和下西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航海技术,《苏联大百科全书》说明代中国地理学因此而得到极大的丰富,《大英百科全书》则更进一步指出,郑和下西洋所探险的地区“直到几乎一百年后才为西方所发现”。这些评价无疑是公允的  相似文献   

16.
论郑和的多元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是15世纪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在近30年时间内,他七下西洋,遍访30余国,迎送各国使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他的多元宗教信仰对其航海和外交事业的发展,起了布道铺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时期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世纪的前三十年,即1405年至1433年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郑和是我国杰出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使团中有些重要成员是穆斯林,郑和下西洋又多次访问了亚洲沿海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所以,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获得较大的发展,与郑和航海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传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7,(7)
记者叮咚报道:近日,第四次下西洋的郑和带船队半路折回燕京。究竟为何半路折回?其中有何隐情?本报记者在郑和家中采访了他。郑和面带疲惫,沉思片刻后告诉记者:“我下西洋其实是一场悲剧。”记者曾经报道过郑和三次下西洋的盛况,对于他说出这样的话感到非常诧异。郑和接着说:“我下西洋其实挺失败的。我去一次少说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的海外交通史表明,航运与港口密不可分,互为依存。我们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能不研究江苏太仓刘家港在这一壮举中的作用与地位,不能不研究郑和船队为什么要选择刘家港为启航港,不能不了解当时刘家港的港口设施。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及中外交通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重要的一页。与郑和下西洋联系在一起的《郑和航海图》,不仅是研究中国航海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我国航海图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最近的一百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郑和航海图》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众多的专著及文章。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几年解决了一些有关《郑和航海图》的疑点和难点,使它更加焕发出灿烂的光辉。今年是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特撰写此文,对《郑和航海图》作一简要评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