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同光三年 ( 92 3 ) ,李存勖 (庄宗 )建立后唐王朝。但他只维持了 4年的统治 ,皇权就在国内动乱中丧失了 ,史称庄宗“失政”。用人不当 ;追求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 ;贪婪成性 ,使朝中贿赂公行 ;放任伶人、宦官擅权乱政 ;诛敛黎民 ,失抚将士 ,等等 ,既是庄宗失政的表现 ,亦是其统治昙花一现的根源。后唐庄宗失政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一、庄宗亡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世风遽变,京师伶人成为文人声色娱乐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士伶交往既密,士风骎染梨园,伶人兼习书画蔚然成风。尽管社会地位卑微,但部分伶人勤勉向学,内心始终以文士自拟。他们通过书画创作传递自身文人的气质与风骨,又藉由拜名士学画以及与文人之间的书画酬酢等多种形式,开拓出了一个伶人暂居本位的文化社交空间,进而完成了其文士身份的自我表征与定位。  相似文献   

4.
语见清代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为韵)。本文收入清末王先谦《清嘉集初编》,此书是作者在南菁书院(在江苏江阴)讲学时学员(秀才、生员等)试卷、习作的选编,是作为科举需要的范文收录的。本文题目原是甄试题,要求学员以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这一历史事件赋咏,并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七字为韵,也就是赋分七段,依次以“此、先、王、置、酒、处、也”七字结尾。这一历史事件见《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下》。沙陀将领李克用(856—908)于公元八九四年平定内部叛乱后在上党(今山西长治)三垂冈(在潞城)置酒祝贺。伶人奏《百年歌》,曲到  相似文献   

5.
<正> 杨掌生在《梦华琐簿》中说:“伶人所祀之神,笠翁十种曲《比目鱼》传奇但称为二郎神而不知其名。纪文达公《滦阳消夏录》曰:伶人祀唐明皇以梨园子弟也。余案:灌口二郎神为天帝贵戚,元人作《西游记》,盛称二郎灵异,非伶人所祀也;伶人所祀乃老郎神。安次香曰:伶人所祀神乃后唐庄宗,非明皇也。次香盖闻之宋碧筠;然也但以《新五代史》有《伶官传》,故臆度当然,实也未有确据。余每入伶人家,谛视其所祀老郎神像皆高仅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平天国治下的伶人生活状况与戏曲演出情况,历来少有人论述;偶有提及者,也颇有简单之嫌.该文拟从时人日记杂录中的戏曲史料人手,结合今人的研究成果,在试图勾勒出太平天国治下伶人生活状况的同时,努力探究当时戏曲的舞台演出情况及其有关特征,以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反映出太平天国治下的戏曲面貌.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由于经济、文化习俗、教育体制的不同,在幼儿音乐素质教育方面表现出诸多不同。随着国外先进的幼教理论和经验的学习与借鉴,我国许多教师从尊重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努力使音乐素质教育充满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一、音乐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第一,音乐教师应把微笑、鼓励和赞赏带进课堂,从而来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第二,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浓浓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奥妙。第三,由于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还要运用一些儿童化语言,亲切的教态去吸引学生的眼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欣赏课《在钟表店里》时,由于本课涉及到了一些音乐要素:音的高低、长短等,而这些对于低年…  相似文献   

10.
当今乡村电视剧可观的收视率,不仅强化了观众对民间音乐的认同,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民间音乐具有地域空间与文化空间的符号特性,使得这种民间文化资源具有能为电视剧主题服务的价值。许多民间音乐经过电视作曲者的艺术处理,已走出文化自闭的表现形式,并使其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意义与内涵。推出富有乡村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使民间音乐焕发生机与活力,随着电视剧的传播也能带动一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繁荣,这是一种传播学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道教音乐中的步虚韵与汉魏清商乐尤其是南方祀神歌有密切渊源,与佛教梵呗也存在同源互通的关系。唐宋时期步虚韵渗入燕乐并迅速流衍盛行,步虚词的齐言、杂言变化对考察声诗、曲子词的转变有重要的参照意义,不少词调如《捣练子》《步虚子令》《忆江南》及《西江月》等都与步虚韵、步虚词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词作为音乐文学,受隋唐时期新音乐的影响.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到隋唐之际,逐渐形成三种主要音阶,下徵音阶主要在南方音乐中使用,北方较多使用清商音阶,三种音阶并用于俗乐"二十八调".唐以前南北文学存在明显差异,作为音乐文学的词也同样存在南北差异.盛唐之后歌舞伎乐的衰落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歌舞伎乐向小型化乃至脱离舞伎发展,促成了填词风气的兴盛.词在初起时,存在着南北两大体系对立的倾向,在对立与融合中,词体的发展由受宫廷音乐文学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以南方色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它的首次兴盛是在梁、陈至初唐时期。到了中晚唐,李贺、张祜、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又大力写作艳体乐府诗,使艳体乐府诗复兴。其复兴的原因:一是补写六朝宫廷乐歌,一是模仿六朝乐府诗。中晚唐的艳体乐府诗基本上已不入乐,多是借南朝兴衰之史针贬现实。尽管他们四人都写艳体乐府诗,但在新旧题的运用和表现风格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宣徽院始置于唐,原本直接管理宫廷的音乐戏剧表演,其官带有技术官性质。五代以至北宋,宣徽院虽发展为总管宫廷事务的庞杂机构,但教坊等宫廷乐官仍隶属其下,宫廷乐人的乐籍一般也由宣徽院统领。辽、金、元各代均置宣徽院,且多与宫廷乐官机构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以上情况表明,宣徽院在中国古代音乐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前乐舞诗最多的是梁朝,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但与唐朝尤其是中唐乐舞诗相较,梁朝乐舞诗在描写对象、功能和写作目的三个方面与唐代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从梁朝乐舞诗的单纯描摹舞姿舞容的咏舞女变为唐朝的注重乐舞效果的赞舞艺,从梁朝的审美娱乐功能发展为唐朝的陶情、悟道、政治教化等多重功能,从描摹外物到抒情言志。实际上表现了两者一为娱乐一为礼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唐代后期宦官掌握军权主要是通过宦官担任军职、专典禁军和宦官监军制度而实现的.唐代后期枢密使的设置则为宦官控制政权提供了机会.唐代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又进一步加剧了宦官专权.宦官的专权使唐后期政治更加腐败;加深了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唐代声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新建 《南都学坛》2006,26(6):33-36
唐代音乐的发展对歌唱技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曲子音乐在唐代得到蓬勃发展;隋唐燕乐又有新的发展;立部乐与坐部乐的划分;出现了歌舞戏、说唱音乐。音乐文化的繁荣为声乐艺术提供了发展机遇,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歌手,产生了划时代的声乐技术理论。唐代是我国声乐技艺由远古的蒙昧时期向中古的开发时期转化的关键时期,唐代声乐艺术的发展为宋以后歌唱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明了三个观点 :1 )唐宋词是一种曲牌体声乐艺术形式 ,其曲牌的音乐定式产生于“隋唐燕乐”。也可以说 ,由于“燕乐”曲子的程式化而产生了唐宋词这一艺术形式 ;2 )由于“唐宋词”是声乐艺术的一部分 ,所以其声辞配合的方式决定着词体的形式 ;3 )“词体”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词乐的衰亡与新兴乐种的繁盛 ,是其退出主流声乐艺术舞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汉唐盛世的文治武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辉煌。当代国人的“汉唐盛世情结”,是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伟大复兴的自信历史根基。因此,“汉唐盛世情结”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只是,我们在向历史看齐之时,还要“睁眼看世界”,处理好汉唐形象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后国家形象、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大、汉唐盛世中汉族成就与少数民族成就、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五大关系,把培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与积极西学结合起来,方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吴兴姚氏起自汉末、孙吴时期 ,此后长期衰微 ,仕途不畅 ,沦为“贱族”。然因其有文化 ,姚氏不仅得以保持“素族”的本色 ,而且在南北朝后期有所振作 ,至唐代宦位荣显。由于儒家文化的熏染 ,姚氏子弟多有忠义与孝义之行。就其家学言 ,姚氏早期以通晓儒家经术知名 ,南北朝后期注重文史 ,至隋、唐终得大成。同时姚氏精于医术 ,在北朝倍受重视 ,这为其家族地位的上升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